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中,一般通过切换不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刀闸,实现全网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目基本不变,从而达到保持整个电网零序网络基本不变的目的。为了规避变电站失去变压器中性点所带来的风险,在研究变压器中性点自动控制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变电站内就地实现,直接通过点对点的合闸回路控制接地刀闸的方案。该方案解决了长期以来靠人工操作中性点接地刀闸,操作过程复杂,操作间隔时间过长及危及人身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一般能运行于多种工况下,不同工况对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的要求不一样。本文以某电站机组与主变压器保护配置为例,分析在不同工况下抽水蓄能机组和主变压器保护配置及闭锁逻辑设定上所采取的方法,介绍当机组处于不同工况下运行时各保护的闭锁逻辑,为其他厂站抽水蓄能机组的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石泉水电站装有三台45MW水轮发电机组,具有季调节水库,电站以发电为主,在陕西电网中担任调峰任务,因此开停机操作频繁,多年平均该电站开停机次数在300次/台·年以上,因此运行人员的操作、监视任务甚为繁重.为进一步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改善监视条件和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亦为水电站运用计算机监控及全盘自动化积累经验、培训技术人才,经上级批准,自1988年始,由北京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对石泉水电站开展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并由石泉水电站为配合该项工程,对电站基础自动化进行技术改造的设计工作,截至1990年9月,在西北电管局主持,对该项自动化工程,已完成技术设计审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非洲某国电站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对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选型进行了工程计算,指出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参数选择须与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相配合。在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有较高安全系数的情况下,接地电阻的选取应主要满足限制接地故障电流及与定子接地保护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霞院电站机组在投产初期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对机组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改造,优化了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停机流程,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停机信号;增强了调速器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改进了技术供水系统运行方式;提高了自动开停机成功率和机组主辅机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解决了瓦温异常、主轴密封水信号异常和顶盖水位高导致机组停机等问题;经实践运行检验,机组运行可靠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双母线接线倒闸操作过程中,由于刀闸主触头起弧以及刀闸主触头行程与辅助接点行程的不完全一致会导致刀闸辅助接点导通状态与刀闸主触头导通状态不完全一致,即刀闸位置异常,它会引起母线保护对母线运行方式的误判从而影响母线保护的逻辑判断和动作出口结果。[方法]文章归纳和分析了倒闸操作期间的4种刀闸位置异常情况及其对母线保护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解决方案提出的与刀闸主触头起弧状态一致的新型刀闸辅助接点,能更好地满足母线保护对刀闸位置状态的相关要求。[结论]对提高母线保护在倒闸操作期间的动作选择性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330 kV升压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并分析了甘肃电网330kV发电厂升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所承受的过电压种类和水平。提出这类变压器中性点保护方法,并给出了具体保护方案:采用合理的保护间隙保护330kV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方案较可靠,也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变压器在集群风电系统中继电保护不可靠的问题,文章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以RCS-978系列变压器保护装置为例,建立双馈集群风电场及汇集站三绕组主变压器保护的电磁暂态模型。当汇集站主变故障时,仿真分析了风电机组的频率偏移特性及其对主变纵差保护的影响,并从纵差保护的整定入手,研究了不同整定条件下主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的特性。最后提出合理的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可为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分析了二滩水电站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的基本配置、测量原理和基本逻辑,结合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设备参数分析了接地变压器二次电阻对保护测量精度的影响,针对接地变压器二次电阻偏小的实际情况,从减少对发电机运行工况的影响和节约投资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加装隔离变压器提高保护测量精度的方案,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案为同类型机组的保护配置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对110 kV不接地变压器间隙保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10 kV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配置方案,并分析了采用间隙和避雷器并联保护时,避雷器对中性点工频暂态过电压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110 k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主网终端且带地区电源的变电站在始端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接地保护与终端变电站内相关保护的配合、整定问题,以华北电网发生的一起110 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为例,阐述了线路接地保护及终端带地区电源变电站主变压器零序电压保护的动作过程,分析了导致零序电压保护动作与变电站全站停电的原因、110 kV主变零序电压保护的配置和110 kV线路接地保护、地区电源联络线保护、重合闸与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等配合问题,并对保护配置和整定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川  崔勇  洪浩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2):167-169,151
针对电网事故或切换负荷后变电站的变压器中性点运行方式改变可能对接地距离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动作产生影响,通过变压器中性点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相关线路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和故障模拟,证明了变压器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线路接地距离和零序电流保护可靠配合,可充分保障线路安全供电,同时说明了两种保护相互配合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了变压器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并在PSCAD仿真软件中建立并联变压器和应涌流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变压器和应涌流波形及谐波电流特点,同时分析了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产生的原因和谐波电流成分,并指出了其对继电保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合的接地变压器变比及二次侧负载电阻以提高20Hz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的测量精度,本文推导出注入信号与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并确定二次侧负载电阻以及变比的选型原则,最后以该原则为依据编译了MATLAB/GUIDE可视化程序。以某电厂发电机组为例,通过对原始参数以及优化参数数值化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设计原则的可行性及优越性,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参数可更好地提升20Hz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在华东地区某500 kV变电站主变改造工程中,因原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中、低压侧特殊的接线方式引起的主变保护选型问题,对500 kV、750 kV、1000 kV三种不同电压等级的主变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在技术层面上,从电气主接线形式匹配、保护装置模拟量接口数量、保护功能配置等方面深入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结合工程造价、供货周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其合理性,最终得出了最适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其他类似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线路电压互感器引起的母线电压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35 kV配电系统一般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运行中存在着电压不平衡问题。从电压互感器产生的电力系统电压不平衡的几种原因出发,结合具体35 kV线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在现场运行过程中线路电压互感器所引起的母线电压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给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主变压器复合低压闭锁过流保护动作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保护装置采取冗余配置,两套保护装置中复合低压闭锁过流保护采用的电压量为主变压器高压侧同一电压互感器的不同绕组,针对本次保护动作暴露的缺陷,通过对比两套保护装置采集到的电压量是否同时消失,判别是否对该保护出口进行闭锁,从而使该保护动作的正确率进一...  相似文献   

18.
程钢  宋汉蓉  叶涛  陈曦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1):162-166
四川省德阳地区110 kV电网是以一个220 kV变电站为电源中心呈辐射状向各负荷变电站供电的运行方式,通过对220 kV变电站110 kV出线采用双回线并列运行且分别运行在两段母线上,当110 kV单回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开关或线路保护拒动的分析,得出了220 kV变电站110 kV母线将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结论,提出了采用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消除外挂母联和调整保护方案(采用事故发生后以一较短时限先跳开220 kV变电站110 kV母联开关,再跳双回线路负荷侧开关的保护时限配合原则,保证故障母线与非故障母线隔离)两种解决措施,均可避免发生220 kV变电站110 kV母线全停的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南桥换流站的换流变为单相三绕组式,换流变套管为油纸直流式瓷套管,有油、纸和瓷套三种绝缘介质。2013年1月31日5:34,换流变极I A相套管发生故障。从检查套管、保护动作记录、故障录波分析以及油色谱测试4个方面,排查故障接地点。发生故障的原因是长期运行中产生的衍生物、分解物、溶解物等加速了套管内的介质劣化,造成场强畸变,引发套管故障。证实了这种油纸直流套管,在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上存在诸多缺陷。所得试验数据为调换该类型套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对调换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