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及复习胡桃夹综合征及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左肾肾癌合并后胡桃夹现象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报告,讨论胡桃夹及后胡桃夹现象的诊断要点。结果:超声及CT诊断结果提示患者左肾肿瘤,左肾静脉后胡桃夹现象。结论:肾肿瘤术前检查除病灶诊断信息外对于肾血管内是否有瘤栓或血管异常描述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胡桃夹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探讨(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胡桃夹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胡桃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首发症状为血尿,2例首发症状为左侧阴囊内蚯蚓状肿物,以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就诊,1例首发症状为蛋白尿。1例女性患者伴月经量增大。男性患者均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血管多普勒超声提示左肾静脉通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有受压征象,径线1.6~6.1inin,平均2.64mm。肾门静脉段呈增粗改变,径线7.1~21.0mm,平均10.9mm。增强CT扫描横断面可见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挤压左肾静脉,矢状面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成锐角,其间的通道变窄。2例肾静脉造影提示左肾静脉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段处变窄。4例膀胱镜检查可见左侧输尿管口喷血。结论:血尿、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是“胡桃夹症”的重要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CT是“胡桃夹症”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进成人胡桃夹综合征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至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7例胡桃夹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行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血尿、蛋白尿、精索静脉曲张症状在术后消失.结论 左肾静脉-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方法安全,效果明确,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CP),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现将1993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29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22例,女7例,年龄9-37岁,病程1个月-6年,血尿22例,蛋白尿5例,血尿合并蛋白尿2  相似文献   

5.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NCS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4~2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尿、蛋白尿和腰痛,1例并发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多普勒彩色超声及CT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受压明显。3例患者均行左肾静脉移位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血尿或蛋白尿均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尿液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NCS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血尿或蛋白尿。多普勒彩色超声在NC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左肾静脉移位术是治疗N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4例胡桃夹综合征男性患者,年龄17~2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蛋白尿;B超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血流加快,CT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30°)左肾静脉狭窄。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行左肾静脉造影并测压后,经股静脉或颈静脉途径于左肾静脉植入长60mm、直径16~18mm自膨式血管支架。结果对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术后支架形态良好,血管受压现象消失,左肾静脉狭窄两端压力差由10~16mmHg下降为0~3mmHg,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除1例出现一过性镜下血尿外,余3例未见其他临床症状。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具有微创、安全、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对部分患者可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为胡桃夹现象或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受到挤压而引起血尿、蛋白尿、左腰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胡桃夹现象”曾在1938年的解剖学教科书中被最早提及。1950年EL-Sadr和Mina首先描述了左肾静脉受压的表现,但未引起临床上的重视。1972年DeSchepper首先报告了胡桃夹综合征引起左肾出血,并通过膀胱镜检分侧留取尿液证实。此后随着临床检查方法的改进,胡桃夹综合征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诊断治疗方法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2例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肾功能损害1例。左肾静脉造影测压8例,均有左肾静脉压力升高。行手术治疗6例,其中支架植入术2例,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3例,左肾静脉下移术1例,均获治愈出院。结论合理诊断方法和诊断流程,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胡桃夹综合征不同的手术方法中,支架植入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可以作为有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行走于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左肾静脉(LRV)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又称胡桃夹现象(NCP)。近年来我院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胡桃夹现象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桃夹现象(nue cracker phenomenon,NCP)是因左肾静脉在进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内时受压而引起,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瘦长体形,常以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果为临床表现,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以精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老年胡桃夹现象临床罕见报道。本院自1998年6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4例此类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合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胡桃夹征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5例,术前采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MRI确诊,采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术后复查CDFI、尿常规及精液常规。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消失,未出现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及泌尿系并发症。结论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合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简单,效果肯定。但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综合征(NCS),临床少见,我们采用左肾静脉自膨式支架治疗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19、24岁。主诉反复肉眼血尿伴乏力、腰酸,病程分别为2、4年。患者入院前曾多次抗炎止血等治疗,症状未缓解。查体:2例患者均为瘦长体型,男性表现为左精索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我们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3-41岁,病程2个月~3年,主要症状为反复血尿和不同程度蛋白尿,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和(或)CT三维血管重建确诊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明显受压,肾静脉近端扩张。手术方法:采用经腹入路,在左肾血管水平腹主动脉前方切开后腹膜,分离左肾动、静脉,从上至下依次结扎左肾上腺、睾丸(卵巢)及腰静脉,充分游离左肾静脉,Bulldog阻断左肾动静脉后(图1),迅速在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胡桃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诊治水平。方法以30例成人胡桃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患者为Ⅰ组,同期90例已行左肾静脉多普勒检查后无合并胡桃夹综合征的成人IgA肾病患者为Ⅱ组,同期60例单纯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Ⅲ组。回顾性分析该3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组中男女比为1∶3.29,女性明显多于男性。Ⅰ组及Ⅲ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Ⅱ组,Ⅰ组血清C3水平明显低于Ⅱ组,Ⅰ组中患者低C3血症发生率为56.7%,高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及Ⅲ组左肾静脉的狭窄处内径明显窄于Ⅱ组左肾静脉的狭窄处内径(P0.01)。结论长期胡桃夹综合征合并低C3血症成人患者,建议行肾活检明确诊断;成人女性瘦长体型IgAN患者及伴血C3下降的IgAN患者均建议行左肾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胡桃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所致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诊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所致左侧精索静脉中重度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56例患者共分为3组,24例患者行显微镜下左侧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精索外静脉剥离切除术为低位结扎组;19例患者行开放性左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为高位结扎组;13例患者左侧精索静脉中重度曲张并有血尿和/或蛋白尿,行腹腔镜下左肾静脉外支架固定术+生殖静脉结扎术,为血蛋白尿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1.5±6.5)月,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复查阴囊彩超及精液分析,对比精索静脉直径和精液恢复情况。结果①3组患者组内比较:精索静脉直径术后显著小于术前,精子浓度、精子活率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组间比较:精子浓度3组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精索静脉直径低位结扎组优于其他2组,精子活率的提高低位结扎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血蛋白尿组患者术后随访血尿、蛋白尿症状消失,左肾静脉受压状况明显改善,低位结扎组、高位结扎组左肾静脉受压状况无明显改善。结论显微镜下左侧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所致左侧精索静脉中重度曲张的一种姑息、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胡桃夹现象发展机制是左肾静脉受机械性挤压后而致血管腔狭窄,回流障碍,最终因左肾静脉压力增高而引起反复血尿或蛋白尿。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春期少年。特别是生长发育过速,体型瘦长者,以男性为多。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改进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手术方法。方珐对3例明确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min、21min及16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及第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7天及第6天。随访4—6月,血尿均未复发。结论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成人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Lin WQ  Huang HF  Li M  Wang ZG  Chen JH  He XL  Zhou JQ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889-892
目的 探讨成人胡桃夹现象 (NCP)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8月高度疑诊NCP的患者 31例 ,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等检查确诊NCP患者 13例 ,6例NCP采取外科治疗 ,其中 3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 (SMAT) ,另 3例行左肾静脉狭窄处血管支架置放术 (ES) ,术前及术后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尿液检查。 结果  13例NCP患者与 18例非NCP患者相比 ,在左肾静脉狭窄处内径 (b值 )、扩张段内径 (a值 )、狭窄处血流 (Vb)、扩张段血流 (Va)、a/b比值等指标上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外科治疗后b值显著增加 ,a值显著减少 ;a/b比值术前为 (4 99±0 79) ,术后为 (1 2 3± 0 16 ) ,P <0 0 1;治疗后Vb明显减慢。随访 6~ 5 0个月 ,平均 (2 4 7± 18 0 )个月 ,血尿均缓解 ,腰肋痛等症状消失。 3例SMAT术后并发后腹膜血肿 1例 (二次手术止血 ) ,麻痹性肠梗阻 1例次 ,肠功能紊乱 1例次 ,均保守治疗成功。 3例ES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在成人NC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SMAT和ES外科方法治疗成人NCP均有良好的疗效 ,但ES手术安全性更高 ,同时具有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无刀疤等优点 ,为治疗成人NCP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处受机械挤压后导致左肾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左。肾、输尿管及生殖腺静脉内压增高所产生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的现象,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文献报道和临场诊治经验,对胡桃夹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其进展进行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钢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1,11(10):439-442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也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形成的夹角,受到挤压而引起血尿、蛋白尿和左侧腰腹痛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