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研究●曹凤岐徐文石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快速成长的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资本证券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但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这一新兴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在管理手段、监管体制等...  相似文献   

2.
实行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我国谨慎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但如果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则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因为:首先,由于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结果可能导致机构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化。其次,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因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难于发挥其对新兴市场的积极作用。所以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未必能促进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某些交易策略可能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稳定。为此,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更好地发挥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及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历了8年的风风雨雨。近两年来,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规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各种法规、监管手段不规范、不完善,且证券价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因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孕含着较多的风险。1.政策风险。纵观上海、深圳交易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中国的证券交易市场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一个成熟的交易市场,应以有理性的投资者和有效调节机制的存在为前提。中国股市尚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投资者的心理承受力普遍比较…  相似文献   

4.
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的中国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市场监管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在理论上存在着长期争论。目前,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只能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甄别。文章将监管股市的政策手段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舆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异常波动点对应的四种监管股市的政策事件产生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异常波动点的分布与监管政策事件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监管政策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证券市场监管的力度在加强,监管的效率逐渐提高;相对于其他监管手段而言,经济手段的监管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市场已进入后股权分置时期,而资本市场的违规行为并没有因股权分置改革而有所遏制,特别是有一些新的内幕交易行为愈演愈烈。我国存在内幕交易监管机制不健全、监控系统不完善、内幕人员范围规制狭窄等问题。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经过长期实践,建立了完备的内幕交易监管组织,对内幕交易行为实行全面监管;建立了动态的数据存储系统,保持对内幕及相关人员的实时监控;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及监管运作机制,监管运作效率较高;有健全的内幕交易监管法律法规,确保了证券市场的公正和公平。我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对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发展,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证券市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资本动力.然而在2008年,一场次债危机席卷了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危机过后,各国开始呼吁政府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普遍存在于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又如何影响了政府证券市场监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该如何优化证券市场监管?在分析和反思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简要知识后,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信息不对称下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7.
张心卉 《经济师》2011,(10):86-87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对证券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深刻地说明了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对证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已成为世界各国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回顾了我国监管体制发展的三个阶段,对现阶段以政府监管为主导,集中监管和市场自律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证券市场发展的实践出发,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监管机制,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QFII制度是新兴资本市场实现对外开放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引入QFII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和博弈结构。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盈利模式乃至投资者行为都会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和改变,从而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由资金驱动型向价值驱动型的转化,加速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1998年,国务院决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证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开始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2001年,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包括政府、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有序的监管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为证券市场的发展,维护市场的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与成熟市场,尤其是与美国证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此,我们可以对同为集中监管模式的中美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做比较研究,看看两者的差异。1政府层面的监管政府层面的监管包括两部分: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美国证…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分配政策始终是处于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一对矛盾体中,规范或成熟的市场不一定需要利用分配方案向投资者传递持股信心的信号.然而,面对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不规范市场,利用分配政策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状况信号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分配方案市场反应特征的分析与比较,来探讨我国证券市场股利分配政策信号的有效性问题.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股利分配政策信号总体上是非有效的,证券市场转轨期特征明显,纯粹的投机渐近被市场摒弃,单纯的股利诱导也是无效的,混合分配成为市场的最爱.  相似文献   

11.
黄璜 《经贸实践》2016,(8):9-10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市场化对证券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由,由实行利率管制逐步演化到利率市场化。探究我国利率市场化与证券市场动态变迁的实质性关系,阐明我国利率市场化作用于证券市场的机制、改革进程及风险防范,对建构科学、健康、有序的证券市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本身的完善和安全运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优化准入机制和推出机制、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具有如下基本架构:积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注重发展企业长期债券市场;大力发展私人权益资金市场;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地方产权(股票)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13.
分散保险风险的资本市场创新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并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金融产品———保险金融券 ,这种保险金融券具有固定收益证券的性质 ,同时又与保险公司的风险挂钩。它能将保险公司的风险有效地分散到资本市场上 ,从而增加保险市场的容量 ,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同时又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品种。本文运用国外最前沿的理论成果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对保险金融券进行了定价 ,同时对保险金融券的发行、收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充分有效的前提条件下,市盈率应该较正确地反映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因素,包括财务指标、成长性、管理能力、公司治理、股票流动性等多方面。基于对2007年沪深股市的观察,对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可以客观地解答当前中国股民关于市盈率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证券公司积聚的风险日益凸显,高风险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法律机制不够完善,强制退出过程中存在行政主导、政策性强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证券市场是当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和发展动力。我国证券业已经进入初期发展阶段,今后的目标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市场监管,建设我国发达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前国外各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资本市场印花税制现状和变革历程的研究发现,取消或减免证券交易印花税几乎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税制改革的主流,但这种变革趋势受到本次金融危机的挑战而方向难定。鉴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收入与调节作用,中国在中短期内会保留该税种,并把握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律与改革的时机,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税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已对全球股市和美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分析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指出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重大风险。我们应该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借鉴,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获得一些启示,并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finance posit that the pricing of securities in financial markets should be done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of their underlying technical fundamentals. However, research on financial markets has tended to indicate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technical fundamentals are often used by market participants to gauge the value of securities. This phenomenon may be quite prevalent in markets fo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where securities lack a financial history. The imagery and affect associated with securities can be a powerful basis upon which to judge their worth.

Advanced business students in a securities analysis course were asked to evaluate a number of industry groups represented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in terms of a set of judgmental variables. After providing imagery and affective evaluations for each industry group, the participants judged the likelihood that they would invest in companies associated with each industry. Imagery and affective rating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the likelihood of investing. Judgments of performance correlated poorly to moderately with actual market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weighted average returns for the industry groups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agery and affect are part of a coherent psychologic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classes of securities, but that framework may have low validity for predict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术界对近代中国标金期货市场的研究多是运用历史学和史料学的归纳总结方法,而缺少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检验.文章采用1921-1935年伦敦银市场和上海标金市场每日收盘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1921-1931年,伦敦银市场与上海标金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世界货币金本位制的放弃和南京国民政府对市场的强制干预,是导致中国国内与国外金融市场隔离的主要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