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华 《现代商业》2007,(6Z):102-102
新审计准则(2006)以审计风险准则为核心准则,全面渗透了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SSA)的思想,本文结合新审计准则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想,从系统论和战略论的角度,试图设计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新审计准则(2006)以审计风险准则为核心准则,全面渗透了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SSA)的思想,本文结合新审计准则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想,从系统论和战略论的角度,试图设计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新审计准则(2006)以审计风险准则为核心准则,全面渗透了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SSA)的思想,本文结合新审计准则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想,从系统论和战略论的角度,试图设计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程梅 《商业会计》2007,(8):46-47
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新准则,全面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本文拟对新审计准则体系下的审计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元性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等,审计人员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单位的交易事项和整体绩效。审计风险伴随于审计活动,这就需要从公众审计期望、公司治理等更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审计风险。2010年11月1日,财政部发布新审计准则体系,新审计准则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审计工作提供了依据。本文将从审计模式的变迁历程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探讨其与传统审计的不同,指出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审计准则的颁布,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不可逆转趋势。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审计风险模型的演绎发展以及从资源稀缺理论、配置理论、风险理论、成本效益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出发,对风险导向理论的理论依据等问题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是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分析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新审计准则下的新变化,充分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审计准则的颁布,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不可逆转趋势。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审计风险模型的演绎发展以及从资源稀缺理论、配置理论、风险理论、成本效益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出发,对风险导向理论的理论依据等问题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9.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加,2006年新审计准则的颁布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赋予新的内涵.本文分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发展以及对新独立审计准则的认识,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建设、采用可靠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祝青 《现代商业》2007,(21):110-112
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正式发布,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新审计准则是柄“双刃剑”,在为审计人员提供指导的同时,又强化了执业责任,将对审计工作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新审计准则较之旧的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本文就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并购的审计风险做出了分析,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进行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审计风险问题不可避免,该风险对于审计工作质量以及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对于新审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变化和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新审计准则,归纳出新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我国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审计风险的预防能力,增强新审计准则下我国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审计计划阶段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豪 《商业会计》2008,(10):44-45
审计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新审计准则对审计计划工作作了科学详尽的规定,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突出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强调了重大错报风险。对风险的控制首先应该从审计计划开始,并且是审计计划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风险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新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现代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内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并进一步说明了现代模型的优点,标志着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正式发布,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新审计准则是柄"双刃剑",在为审计人员提供指导的同时,又强化了执业责任,将对审计工作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新审计准则较之旧的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本文就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并购的审计风险做出了分析,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进行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赖秀艳 《商》2013,(22):191-191
说明:与2006年版的审计准则相比,2010年版的审计准则在各方面均有所变化,其中对审计风险内容的强化是关键的变动之一,为审计工作的推进和转变提供切实指导。本文在与2006年版审计准则的对比中,先说明新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风险的条款,继而分析具体内容展现的相关趋势,最后思考深入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牟彩艳 《商业会计》2008,(11):29-30
我国新审计准则(2006)强调了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价,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企业重大的异常情况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和职业怀疑.有效分配审计资源,从而提高审计的有效性。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将促使注册会计师接受更多的风险识别、管理和行业方面的专业学习、专业培训,从而提高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郭宇宁 《商业会计》2006,(11):56-56
一、防范由客观因素形成的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构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相关审计准则的研究 电子商务审计使传统的审计范围、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技术等各方而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蕈新建立电子商务审计准则、电子商务可靠性评价标准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准则等,对于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电子商务审计工作、有效发现和规避电子商务审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电子商务审计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蕾 《商业会计》2007,(2):29-30
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于2003年10月对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改进。本文通过案例对新旧两种审计风险模型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对民间审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我国推行新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志海 《商业会计》2006,(11):21-22
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新要求。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本文介绍几种常用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书怀 《商业时代》2008,(3):76-76,56
审计理念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新审计准则(2006)以审计风险准则为核心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从宏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其经营风险、生存能力、管理能力等,并将其与重大错报风险(RMM)联系起来,据此计划和实施实质性测试.新审计准则体现了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的审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