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桌  张丽萍  王春晖 《计算机应用》2016,36(12):3461-3467
针对现有克隆演化模式分类不清晰、克隆谱系提取工具少且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根据克隆代码映射关系和演化信息自动构建克隆谱系的方法。首先通过词频向量计算、代码行距以及克隆属性相结合分阶段映射版本间克隆;然后根据映射结果为克隆群和克隆片段添加演化模式;最后串联所有版本中的克隆映射关系和演化模式构建克隆谱系。对4款开源软件进行实验并人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克隆谱系提取工具——ECG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此外,从提取结果中发现,在演化过程中约42%的克隆代码未发生变化,发生不一致变化的克隆代码约占3.48%,此类克隆可能会引入潜在bug需要被重点关注。该方法将为克隆代码质量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个版本克隆检测结果不足以体现克隆特征这一问题,从软件多版本中自动提取克隆谱系,获得克隆在软件演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模式和特征。首先基于克隆代码Token表示及其所在文件名称、函数名称等位置属性,准确映射软件历时演化版本间的克隆代码,进而识别克隆演化模式;然后匹配克隆类ID号,合并所有相邻版本间的映射结果及演化模式信息,得到克隆谱系。同时开发了相应的克隆谱系自动提取工具FCG对6款开源软件进行了测试,发现当前版本中克隆代码平均生命周期占所研究版本总数的70%以上,且大部分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大部分克隆能被较好地维护,但也存在少量不稳定的克隆可能导致软件缺陷,需要修改或重构。实验结果表明FCG可高效提取克隆谱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克隆及有针对性地管理克隆。  相似文献   

3.
针对克隆跟踪不精确、演化模式识别繁琐以及克隆群合并现象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克隆代码演化痕迹构建及模式识别方法。在相邻版本使用主题概率模型实现克隆群初步映射,计算代码位置重叠率及文本相似度完成克隆片段映射,修复克隆群映射得到精确的相邻版本克隆映射结果。依据相邻版本间建立映射的克隆群数量关系及交叉程度识别短期演化模式,构建图模型,将克隆群作为点、映射关系作为边,并根据产生形式为克隆群标注短期演化模式。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提取克隆家系,按照克隆家系中包含的克隆群种类及是否有环识别长期演化模式。对5款开源软件的70个版本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约95%的克隆在演化中保持稳定,约1%的克隆经历了合并复合,并且80%左右克隆代码的生命周期未超过发布版本总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克隆代码研究与软件工程中的各类问题密切相关。现有的克隆代码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克隆代码与非克隆代码的比较以及不同克隆代码类型之间的比较,少有研究对克隆代码的稳定性与克隆群所分布的面向对象类进行相关分析。基于面向对象类的粒度进行了克隆群稳定性实证研究,设计了4项与克隆群稳定性相关的研究问题,围绕这些研究问题,将克隆群分为类内、类间和混合3组,并基于4种视角下的9个演化模式进行了克隆群稳定性的对比分析。首先,检测软件系统所有子版本中的克隆代码,识别并标注所有克隆代码片段所属的类信息;其次,基于克隆片段映射方法完成相邻版本间克隆群的演化映射和演化模式的识别与标注,并将映射和标注结果合并为克隆代码演化谱系;然后,在不同视角下,针对3组克隆群进行稳定性计算;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3组克隆群的稳定性差异。在7款面向对象开源软件系统总共近7700个版本上进行的克隆群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约60%的类内克隆群的生命周期率达到50%及以上,类间克隆和混合克隆群的生命周期率达到50%及以上的占比均约为35%;类内克隆群发生变化的次数最少,类间克隆群发生合并、分枝和延迟修复演化模式的次数相对略多,混合克隆群发生片段减少、内容一致变化和不一致变化的次数最多。总体而言,类内克隆群的稳定性表现最佳,混合克隆群在演化中可能需要重点跟踪或优先重构。克隆代码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实验结论将为克隆代码的跟踪、维护以及重构等克隆管理相关软件活动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克隆跟踪大多基于软件的发布版本,丢失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克隆代码较多的变化信息,并且克隆演化模式定义不明确、不区分视角。提出一种基于修改日志克隆代码跟踪方法,并分三种视角(克隆群、克隆片段、克隆代码内容)识别演化模式。首先,将每次提交作为一个小版本,使用NiCad进行克隆检测;其次,基于Token编辑距离相似度克隆群初步映射;再次,基于修改日志克隆片段精准映射;然后,基于克隆片段映射结果修正克隆群映射;最后,分视角识别克隆演化模式。对6款开源软件总共近8?000个版本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超过97%的克隆稳定演化,而分离演化模式、合并演化模式、复杂演化模式均不超过0.01%,一致变化演化模式、不一致变化演化模式均不超过2%。在多款软件上与领域内较优秀的同类工具gCad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查全率(提高了2%)、查准率(提高了2%)明显高于gCad,而且同环境下速度比gCad快。  相似文献   

6.
针对克隆群映射大多基于相邻版本对比,当克隆群在中期版本短暂消失,实现多版本间映射存在困难,提出一种基于LDA和DBSCAN的软件多版本克隆群映射方法。首先,对所有版本的克隆群进行预处理,获得克隆群文档集合;其次,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选取合适主题数T,进行主题概率模型训练,将所有克隆群都表示成T个主题的概率分布向量;再次,计算克隆群之间的JS距离,利用DBSCAN算法将同源的克隆群聚成一簇;最后,对同簇的克隆群按版本先后排序,得到多版本克隆群映射结果。对5款开源软件83个版本进行映射实验,结果表明查全率、查准率均在98%以上,为克隆代码分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对源代码进行拷贝、粘贴及修改活动会导致软件中出现大量的克隆代码的问题,将主题建模技术应用于克隆代码,提出一种克隆群映射方法。运用主题建模技术将映射问题由高维的代码空间转化到低维的主题空间上,通过主题的映射间接实现映射相邻版本克隆群的目的。对4款开源软件进行方法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均高达0?99,其能够有效准确地实现相邻版本的克隆群映射。  相似文献   

8.
在软件系统中,相同或相似的代码片段称为代码克隆。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些克隆检测方法。这些方法通常仅针对软件系统单个版本进行克隆检测,而在部分场景下,如构建克隆演化谱系时,需要对系统每个版本进行克隆检测,则尤为耗时。为此,提出一种针对多版本软件系统的克隆检测加速技术,可以快速得到每个版本的克隆情况。该技术通过版本间方法映射技术为不同版本代码内容高度相似的同一方法构建方法版本组,选取每个方法版本组中最早的版本作为样本方法,样本方法的集合构成历史映像,对历史映像进行克隆检测,同时建立样本方法和方法版本组间的方法索引。根据历史映像克隆检测结果及方法索引恢复原始的全量克隆关系。采用该克隆检测加速技术在251个开源项目的3 234个版本共计3亿行代码上进行克隆检测实验,与未加速相比,效率提升了近4倍。  相似文献   

9.
克隆代码是指重复或类似的代码片段,这些重复代码来自于“复制粘贴修改”的编程方式,此类代码会严重影响软件的可维护性。研究者们从各种角度来探索克隆代码的存在、发展和变化规律,对克隆代码进行追踪并发现在其演化过程中表现的特征和模式,从而更好地研究和管理,而克隆映射是整个研究过程的核心步骤。介绍了克隆相关概念及术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映射方法并总结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克隆映射在克隆演化分析和克隆质量评估方面的应用,对克隆映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克隆代码管理不科学,没有侧重点,提出基于演化模式克隆代码Bugs倾向性分析方法。首先使用自主研发工具CloneCodeTracker跟踪克隆演化,然后结合克隆代码Bugs修复数据分视角讨论不同演化模式下克隆代码Bugs倾向性。经过对12款软件近2万个版本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群视角下复杂演化模式Bugs倾向性最高,合并演化模式Bugs倾向性较高;克隆片段视角下去除演化模式Bug倾向性明显高于其他演化模式;克隆代码内容视角下一致变化演化模式与不一致变化模式Bugs倾向性差别不明显。这些结论可以为克隆重构、克隆管理提供建议,例如,选择复杂演化模式,合并演化模式,去除演化模式的克隆代码优先重构。  相似文献   

11.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员的复制、粘贴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克隆代码,而那些发生不一致变化的克隆代码往往对程序是有害的。为了解决该问题,有效地发现程序中的有害克隆代码,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克隆有害性预测方法。首先,结合软件缺陷研究领域与克隆演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两大类表征克隆代码信息的特征,分别是静态特征和演化特征;其次,通过贝叶斯网络核心算法来构建克隆有害性预测模型;最后,预测有害克隆代码发生的可能性。在5款C语言开源软件共99个版本上对克隆有害性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克隆代码有害性的预测,降低有害克隆代码对软件的威胁,提高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Type-3克隆代码映射方法少且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向量空间模型(VSM)的映射方法。该方法将改进的VSM引入到克隆代码分析中,从而得到一种可有效映射Type-1、Type-2以及Type-3克隆代码的克隆群映射方法。首先,将克隆群文档预处理得到去除无用词的代码文档,同时提取克隆群文档的文件名、函数名等特征项;其次,提取并构建克隆群词频向量空间,利用余弦算法计算出克隆群相似度;然后,通过克隆群相似度和特征项的匹配构建克隆群映射,最终得到克隆群映射结果。对5款开源软件进行实验并人工验证,所提方法能在低时耗的前提下,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均不低于96.1%和97.1%。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后期软件演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代码克隆是指软件程序中一组相同或相近的代码片段,它广泛存在于软件中,因此如何发现代码克隆成为软件维护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已有的克隆检测工具大多针对单一版本进行完整的克隆检测,然而对于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而言,在软件演化过程中随着代码的改变,不断重新检测代码克隆将花费较高的代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的增量克隆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前后两个版本的差异将源代码分为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两组,通过组内和组间的克隆分析实现增量的克隆检测。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在克隆检测工具CCFinderX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名为ICDBG(incremental clone detector based on grouping)的原型工具。实验证明,在变更较小时,该方法能够在保证正确性的同时显著减少克隆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4.
王欢  张丽萍  闫盛 《计算机应用》2016,36(12):3468-3475
针对克隆代码有害性预测中有害和无害数据分类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下采样(RUS)的能够自动调整分类不平衡的K-Balance算法。首先对克隆代码提取静态特征和演化特征构建样本数据集;然后选取比例不同的分类不平衡新数据集;接着对已选取的新数据集进行有害性预测;最后,通过观察分类器的不同表现自动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分类不平衡比例值。在7款C语言开源软件共170个版本上对克隆有害性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并和其他分类不平衡解决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有害和无害克隆的分类预测效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值)提高了2.62个百分点~36.70个百分点,能有效地改善分类不平衡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