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倍受各国政府的关注。财政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环境保护的财政对策,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政府干预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和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紧迫又复杂的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财政分配手段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社会的供给与需求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因此,从财政分配结构改革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拉状况,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国家利用财政手段促进就业水平提高的措施,针对我国社会现状提出我国财政分配结构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实现均等化目标的重要手段。由于各国国情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转移支付制度,如美国的补助金制度,日本的地方交付税和国库金支付制度,澳大利亚的财政均等化和德国纵横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等。比较世界主要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解决高等教育财政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本文从高等教育外溢性补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用于我国的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认为,实行政府间高等教育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对平衡地区间高等教育财政水平的差距、引导和调动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县乡级政府负担着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财政分权对它们的激励和行为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财政支出分权与财政自主性的视角研究了省级和市级政府对县乡级政府的财政分权对于义务教育支出的影响。基于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2000-2006年市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各省内部与各市内部对县乡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分权对义务教育支出均有显著正的影响,但县乡级财政自主性有显著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分工理论"和"控制理论"解释分权的有利影响,使用"激励理论"解释分权的不利影响。结论表明,应当重视县乡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但要区分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自主性两种财政分权的差异,且应注意县乡级政府忽视教育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家层面助学贷款政策的梳理,发现其具有文件多、颁布文件的机构多和政策内容变化多的特点。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政府过多地使用了行政手段,现正在逐步运用财政手段加以调整,但为各国普遍使用的立法手段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在助学贷款中作用的发挥。须确立立法和财政手段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政策演变透视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家层面助学贷款政策的梳理,发现其具有文件多、颁布文件的机构多和政策内容变化多的特点。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政府过多地使用了行政手段,现正在逐步运用财政手段加以调整,但为各国普遍使用的立法手段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政府在助学贷款中作用的发挥。须确立立法和财政手段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财政透明是公共受托责任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国家善治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审计是实现公共财政透明的必要手段。但我国公共财政透明度不高,与国际规范存在较大差距:在政府信息公开层面,信息披露避重就轻,公开范围有限,内容粗糙;在法律层面,缺乏专门法律对财政透明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进行约束。财政透明化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它不能仅局限于财政,也不能囿于传统政府审计职能。因此,政府审计应拓展其原有职能和变革审计组织形式,实现公共财政透明化,从而达到国家善治。  相似文献   

9.
新的经济形势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中重要的财政障碍包括传统财政理论的束缚、财政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等。相应地进行财政理论创新、完善财政体制、弱化地方政府投资功能、合理引导企业投资也就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挥财政导向功能,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注重财政扶持,促进科技创新与转化.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财政政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转移支付政策是落后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持。但它在给予这些地区经济支持的同时,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等、靠、要”的懒汉作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一直在尝试着解决这一问题,广东省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于2004年开始实行激励型财政政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县域,特别是部分经济落后的地区财政收入增长显著。这也使得广东省2004年和2005年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激励型财政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笔者认为此项激励型财政政策中仍存在一些不恰当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将主要就激励型财政政策中的不当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财政支出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断裂,但在弥合某一方面城乡断裂的同时加大了其他方面的城乡断裂。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政府在有选择地实施财政支出政策的同时,还应该配合使用其他政策。  相似文献   

13.
人地不二理论又称人地全息统一论,它是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地理学界首次提出的研究方法论。此方法论的提出,无疑对环境保护事业特别是人类社会心灵的环保实践探索,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所以,心灵环保既是教育的实践,又是行为体验的实践。两方面的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心灵环保的最终目的就是从人地不二(或人地一体论)理论出发,经过反复的实践过程,达成人地一体的共识,建设人地不二的理想社会和清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西部开发最重要的经验在于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恰当的角色定位为大开发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贯穿始终的道德建设与社会改革推动西部社会民主的发展 ;移民的拓荒精神则创造了西部迅速持久的繁荣。但另一方面 ,大开发过程中城市建设、民族政策及生态建设的缺陷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历史反思。美国西部开发的得与失说明 :要真正搞好大开发 ,走上一条理性、持续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就必须实现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Barro(1990)的经济增长理论,推导出最优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并运用辽西北地区阜新、铁岭、朝阳三个市1999--2011年的数据对模型作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出三个市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都不尽合理:阜新市和朝阳市社会保障类支出不足;铁岭市的经济建设类支出、科教文卫类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都低于理论最优值;朝阳市除了需要压缩经济建设类支出以外,其他资金投入都低于理论最优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几点建议,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move forward in the realm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ay be to do so outside the sanction of official policy. When all the rhetoric is removed, teac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is a radical activity which governments will almost certainly attempt to neutralise and control. Thus, attempting to reconcile market‐driven government policy wit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l goals is likely to be a waste of effort.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环境执法活动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我国目前的环境执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结构权限重叠、地方保护主义等。激励机制理论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各个层次的具体激励机制提出相应建议。当然,激励机制理论也并非万能,其对环境执法活动的影响也存在着特定的局限,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治理是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管理城市的方式方法与规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市场化治理模式与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环保政策体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却日益严重。主要是因为我国环境保护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执行层面失灵、环境保护过程中部门问缺乏协调、环境政策本身失当以及政策价值取向的偏差所致。必须调整环境政策,在发挥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用法律以及社会等多种手段,实现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20.
国策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行政主导的环境资源保护路径,它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特定时期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国策机制对公众具有神秘性和对立性。西方的社会生态运动最早得到的是社会认可,其次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成为环境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源泉。社会生态运动初期的效率可能是较低的,而一旦它被公众所认可,会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国策机制在初期其效率远高于社会生态运动,但是它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是有限的,甚至会造成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冷漠。中国的环境资源保护要突破固有的行政主导的局限,需实现从国策上升到法律的转变,需要加强社会生态运动的理论和制度建设,并注重国际交流和与本国国情适应的经验借鉴,逐渐使社会生态运动在中国实现其对司法、立法和行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