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学空场”“人学空场”是萨特企图以他的存在主义“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一个观点。萨特表面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实际上却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忘记了“人”的真正的存在,不了解人的本质,因而把人变成了附属品,抹杀了人的特性,贬低了人的地位,把“人”这个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这样,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现了一个“人学空场”,存在主义成了马克  相似文献   

2.
加缪与萨特一样,作为一个哲学家兼文学家,他力图将哲学和文学联系起来,通过小说与戏剧,将存在主义哲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表述出他对当代西方世界的特有认识与感受,正如加缪自己所说:“文学作品通常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哲学的结果,是这种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由此我们不难断言,存在主义戏剧其实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具体图解和美化修饰”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这方面,加缪的《误会》被公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标本,因而值得认真剖析。  相似文献   

3.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与虚无》中,“欠缺”作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关键用语,集结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对“欠缺”的阐释,萨特对他的虚无观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萨特认为“欠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虚无”的同义语。他用“欲望”、“超越”、“否定”和“自由”等表现形式对“欠缺”的含义作进一步哲学概念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中,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分支。在这一流派内部,萨特和梅劳——庞蒂的观点也各自有所区别。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主要表现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此书涉及问题颇多,本文仅对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并着重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态度作出必要的分析。萨特的“人学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范畴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的书名中所用的“批判”一词有专门的含义,他是在仿效康德所著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对“批判”所赋于的意义上来使用的。康德当时所谓的“批判”主要是指考察、研究、分析、判定的意思;在他看来,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考察、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确定人的认识能力在构成知识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萨特晚期哲学的新样式。本文概述了萨特接近马克思主义之初试图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案,分析了其功过得失及其原因,表明两种哲学的主导性原则根本对立的理论想融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竭力以人本主义解释、“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成为一种思潮。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晚期马克思主义有一块“人学的空场”,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学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弗洛伊德关  相似文献   

8.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 。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同时,这个“第一原理”基本上是贯彻于萨特  相似文献   

9.
在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中,“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分支。在这一流派内部,萨特和梅劳—庞蒂的观点也各自有所区别。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表现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此书涉及问题颇多,本文仅对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并着重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态度作出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进而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因此,正确地分析这一命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了解和评价萨特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分析和评价“存在先于本质”这命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方法:一是要以马  相似文献   

11.
(1)“他人就是地狱”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1905—1980)关于人际关系的著名论断。国内外评析这一命题的文章虽多,但并不中肯,没有完全揭示萨特赋予它的意义,或者没有把它放到萨特存在主义的整个体系中去理解,因而甚至有所误会。本文是要指出,萨特乃是用这个命题对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进行哲学概括,就是说,“他人就是地狱”在萨特那里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涵义,即人我之间的“主奴关系”、“超越关系”和“认同关系”。笔者认为,确认本文的理解将有助于对萨特作更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对他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萨特尔写《辩证理性批判》一书,是为了用他的存在主义来补充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尔宣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重弹马克思主义的老调。他认为左倾教条主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削弱,所以他要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要用一种哲学把在历史上被取消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去,以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萨特作为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拥有“二十世纪人类的良心”之称,其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思想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世界是荒诞的”是其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本论文便从萨特早期的作品《恶心》着手,就恶心的来源、恶心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恶心的出路三方面,对他眼中荒诞的世界进行一个深度的挖掘阐释和解构还原.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方法问题》标志着他从意识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思想历程中,萨特重思了哲学、历史等基本概念,并对马克思主义做出高度评价。最近一些年来,国内诸多学者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哲学,其成就值得我们重视,但萨特从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黑格尔时代以及现今时代在历史中的意义,并隐约指向一种未来的超越,其他的种种思潮或主义则只不过是存在的意识形态而已。  相似文献   

15.
萨特首先是一位文学家,然后才是伟大的哲学家。在《词语》中,作者解释了他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存在的最初根由。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分析了他的童年。在《词语》中,萨特用文学性的语言,形象诠释了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些重要的范畴,向读者展示了存在主义的生存状态,分析了自己童年的独特体验和他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最初的生活经历,《词语》也是一个遥远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加以剖析,提出萨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他所宣扬的抽象的个人、自我意识、自由选择、绝对自由是超时代和超社会生活条件的。萨特存在主义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概括。同时,分析了萨特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8.
(1)“他人就是地狱”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1905—1980)关于人际关系的著名论断。国内外评析这一命题的文章虽多,但并不中肯,没有完全揭示萨特赋予它的意义,或者没有把它放到萨特存在主义的整个体系中去理解,因而甚至有所误会。本文是要指出,萨持乃是用这个命题对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进行哲学概括,就是说,“他人就是地狱”在萨待那里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涵义,即人我之间的“主奴关系”、“超越关系”和“认同关系”。笔者认为,确认本文的理解将有助于对萨特作更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对他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萨特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创作上。这是由于存在主义者所倡导的“哲学的人学”中有关“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哲学观念客观上与戏剧所要求的冲突、集中等特点相契合。因此,萨特的“境遇剧”理论也主要呈现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上,从他的诸如“人的概念是新戏剧的动力”、“当代哲学本质上是戏剧性的”言论中,我们也足以见出他视戏剧为宣传自己学说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境遇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剧情中那种荒诞而又隔膜的人际关系。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往往  相似文献   

20.
萨特小说有的近乎没有结构,也几乎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有的则有清晰的情节和精巧的结构-其结构通常是对五花八门的自由想象来个“痛快的一刀”。学的萨特与哲学的萨特并不一样,学萨特以一个存在主义的身份,用毁灭自我的方式铸造存在主义的尊严,这就是萨特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