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孙氏抑肝和胃汤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福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就诊的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患者69例,采用SPSS 24.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孙氏抑肝和胃汤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妊娠恶心呕吐程度量表(PUQE)评分、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VPQOL)评分以及血钾、血钠、尿酮体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UQE、NVPQOL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钾、血钠明显升高(P<0.05),尿酮体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UQE、NVPQOL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孙氏抑肝和胃汤联合梅花针循经叩刺能减轻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患者恶心、呕吐程...  相似文献   

2.
左海红  程文君  郜丽晓  施灵美 《新中医》2023,55(16):164-16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痰湿阻滞型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 例痰湿阻 滞型妊娠恶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 组均治疗7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妊娠期恶心呕吐专用 量表(PUQE)、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VPQOL) 评分,以及尿酮体转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改良PUQE、 NVPQOL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改良PUQE、NVPQOL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尿酮体转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 联合西药治疗痰湿阻滞型妊娠恶阻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呕吐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联合揿针对于妊娠剧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住院的61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联合揿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量化表(PUQE)评分和恶心呕吐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NVP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观察组患者PUQE评分、NVP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护理总满意度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 <0.01)。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联合揿针治疗有利于改善妊娠剧吐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对妊娠恶阻及降低孕妇、胎儿远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恶心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regnancy, NVP)患者69例和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 HG)的患者69例,每组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法,均35例,2组观察组采用西药治疗,各34例。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尿酮体转阴率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NVP组2组疗效比较,针刺组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47%(P<0.05);HG组2组疗效比较,针刺组的总有效率82.8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43%(P<0.05;NVP组和HG2组PUQE评分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NVP组和HG2组尿酮体阴性率及BMI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 针刺治疗可改善妊娠呕吐或剧吐患者PUQE评分,改善尿酮体阴性率及BMI,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甘雅丽  叶伟娟  张丽香 《新中医》2021,53(2):152-155
目的:观察穴位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妊娠剧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补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治疗7~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妊娠剧吐评分(HGS)、胃动素水平、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尿酮体转阴时间及电解质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呕吐、恶心、进食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3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GS及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HGS及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钾、血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钾、血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二氧化碳结合力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妊娠剧吐,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电解质失衡状况,促进胃肠运动,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王慧  潘丽贞 《光明中医》2023,(13):2579-2581
目的 探讨在常规补液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平市人民医院产科治疗的10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时间、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纳差、胸满胁痛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尿酮转阴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UQE评分、NVP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补液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中医证候,加快症状及各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缩短病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穴位按压为主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穴位按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妊娠剧吐评分、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胃动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24 h恶心次数、呕吐次数、主食量、饮水量及住院天数、酮体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9.5%和52.6%,对照组分别为81.6%和2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24 h恶心次数、呕吐次数、主食量、饮水量及住院天数、酮体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配合穴位按压为主治疗妊娠剧吐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血清?-HCG、胃动素表达水平,提高酮体转阴率。  相似文献   

8.
孙莉  张勤华 《江苏中医药》2019,51(11):31-33
目的:观察常规补液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维生素B1注射内关穴联合维生素B6注射足三里穴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平均住院天数、呕吐次数、尿酮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呕吐次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酮体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补液支持联合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可明显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柳娟 《光明中医》2023,(2):225-227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对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翼城县中医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38例妊娠剧吐患者,按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和观察组(基础治疗+穴位贴敷),各69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呕吐情况、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时长短于对照组,干呕次数及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高于对照组,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能降低妊娠剧吐患者呕吐程度,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子午流注法行砂仁粉+生姜汁穴位敷贴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妊娠剧吐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砂仁粉+生姜汁穴位敷贴,研究组基于子午流注法行砂仁粉+生姜汁穴位敷贴。比较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尿酮体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76.47%,39/51)(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酮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法行砂仁粉+生姜汁穴位敷贴治疗妊娠剧吐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尿酮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穴位按压预防急诊剖宫产术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300例,将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内关穴和合谷穴按压。比较两组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实施穴位按压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对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中药穴位贴敷控制妊娠剧吐的继续发展,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方法:将中药研末,鲜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阕穴。结果:控制妊娠剧吐的发展,恶阻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方法简单,是治疗妊娠剧吐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Ⅰ组25例患者给予中药口服;对照Ⅱ组25例患者给予穴位注射;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的综合疗法,即中药口服配合黄芪注射液双侧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3组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4%,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Ⅰ组为89.24%,对照Ⅱ组为78.44%(P〈0.05));3组患者均随着患者的病情好转,尿酮体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妊娠剧吐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联合常规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并且对其进行心理、饮食、治疗等基础护理。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及头晕、倦怠、呕吐症状消失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姜和胃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疗效确切,加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孕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法配合针刺内关穴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为西医补液对症治疗以及中药熏蒸法配合针刺内关穴,对照组30例为单纯西医补液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恶阻采用西医对症补液治疗以及中药熏蒸法配合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显著,孕妇易接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徐海霞  罗海霞 《河南中医》2021,41(2):271-274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入组的60例患者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地佐辛注射液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镇痛泵中同时配伍托烷司琼,揿针组术后另给予揿针针刺内关、合谷穴,两组镇痛泵均留置48 h。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揿针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发生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度为83.4%,揿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术后镇痛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妊娠呕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间苯三酚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5 d后,2组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比2组尿酮体转阴率。结果治疗5 d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β-HC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酮体转阴率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剧吐疗效显著,可提高尿酮体转阴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联合阿扎司琼对开颅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缝合硬脑膜时给予阿扎司琼,观察组待患者清醒后行TAES,对照组在对应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穴位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及手术前后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术后2~24 h 2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麻醉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2 h及对照组术后12、24 h血浆MTL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12、24 h血浆MT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h及对照组术后48 h血浆MTL水平均恢复至麻醉前状态(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联合阿扎司琼对开颅术患者血浆MTL水平影响较小,可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率,改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扎司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