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来自失眠症门诊患者分为眼针结合体针组和药物组各60例,均治疗30天。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患者PSQI评分比较,治疗后眼针结合体针组与药物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眼针结合体针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癌性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癌性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脐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精神状态、睡眠及饮食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62.86%(P0.01);治疗组治疗1d后呃逆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5d后呃逆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期(P0.01);2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睡眠及饮食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疗法可有效改善癌性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莉  王刚  支世保 《河南中医》2016,(12):2117-2119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体针及口腔冰刺激治疗,眼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眼针组有效率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眼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梁安琦  韩雅欣  张善禹  刘步平 《中医药导报》2019,25(19):104-105,120
目的:观察皮内针治疗肝源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源性呃逆诊断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在治疗前及完成7 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呃逆次数、呃逆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进行比较,治疗后4周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呃逆次数评分、呃逆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内针疗法能快速改善肝源性呃逆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胃复安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眼针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LOT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MMSE评分、各项LOTCA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注意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LOTCA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定向、知觉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眼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每次均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I指数、下肢FMA评分、Holden分级、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指数、下肢FMA评分、Holden分级、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CSI指数、SSQO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CSI的改善程度与下肢FMA、Holden分极、SSQOL评分改善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患者的下肢痉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术后重症呃逆予以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至开封市传染病医院肝病 科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 70 例展开研究,入组起止时间为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各 3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指导,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方案呃逆症状、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结果:观察组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29 %(33/35),高于对照组的 74.29 %(2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后两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焦虑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肝癌介入术后发生重症呃逆予以针刺联合治 疗,较常规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可改善呃逆症状,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预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西药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每次20 mg,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针刺选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神门、内关、太冲、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和丰隆,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8周;耳穴取神门、皮质下、心和肝,每日按压3次,3~5 d重新贴压一次,连续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以Asberg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SERS)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评分在治疗后低于西药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观察组SE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较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滞针提拉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脑卒中后呃逆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选用滞针提拉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肌注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SAS评分表得分,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优于对照组85.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呃逆症状评分、S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滞针提拉刺法是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脑卒中后呃逆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部段压痛点联合西药对抑郁症合并胃肠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各30例。两组患者都口服西酞普兰40 mg,每日1次。针药组另给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点,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针药组治疗1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药物组降低,针药组治疗2周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因子分也较药物组降低,针药组治疗1、2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点联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合并胃肠道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对部分症状改善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1.
陈唏 《新中医》2018,50(1):115-11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针药组采用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中药组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评估3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的变化,记录中医症状的发生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中药组总有效率67.5%,西药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指数评分及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ISI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西药组2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早醒指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针刺组和中药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及中药组情绪抑郁、善太息、潮热汗出、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泻青丸合升降散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泻青丸合升降散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焦虑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9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及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躯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及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2组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青丸合升降散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神五星组穴"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西药组及针药组,每组31例。电针组予电针刺激"神五星组穴"治疗,西药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针药组结合前述2种疗法治疗。3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罗纳普郎克睡眠量表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共有9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每组30例。2电针组、西药组及针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73.33%、8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电针组。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组HAMD评分、罗纳普朗克睡眠量表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电针组比较,HAMD评分、罗纳普朗克睡眠量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五星组穴"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眼针体针结合组(治疗组)30例,体针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眼针,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为主治疗脑卒中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西药组。针药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联合口服舍曲林,针刺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西药组采用口服舍曲林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组HAMD、HAMA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组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疗效显著;针刺组在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方面与西药组疗效相当;3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下合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忠平 《中国针灸》2012,32(11):991-993
目的:验证针刺下合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6例.针灸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并于中脘、下脘行温和灸;西药组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主要伴随症状评分变化.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6.1%(25/26),优于西药组的69.3%(18/2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会谈时不安症状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针灸组较西药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下合穴为主能有效改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呃逆症状,疗效优于利多卡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松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以选择性神经丛、根、节阻滞联合针刀、松筋针松解治疗为主;对照组以药物口服、针灸和刺络拔罐治疗为主。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比较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以及并发症情况,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时,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麻木、睡眠障碍、痛觉敏化、焦虑等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松筋针疗法能有效减轻或解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改善患者麻木、痛觉敏化、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及针灸等理疗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疏肝理脾与调理督脉取穴针刺及口服西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脾组、调理督脉组和西药组,每组52例。疏肝理脾组针刺中脘、大横、三阴交、太冲等穴;调理督脉组针刺百会、风府、神庭、印堂等穴;西药组口服艾司唑仑片1mg,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30天。评定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并评定各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疏肝理脾组和调理督脉组的睡眠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均P0.05);疏肝理脾组和调理督脉组的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西药组[86.5%(45/52)、82.7%(43/52)vs 63.5%(33/52),均P0.05];疏肝理脾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调理督脉组和西药组[48.1%(25/52)vs 23.1%(12/52)、25.0%(13/52),均P0.05];治疗后疏肝理脾组和调理督脉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西药组仅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及总分有改善(均P0.05);疏肝理脾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亦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5),而调理督脉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5),疏肝理脾组总分显著低于调理督脉组和西药组(均P0.05)。结论: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在两种组穴针刺中,疏肝理脾取穴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性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心脾两虚证的脑卒中后焦虑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九味镇心颗粒,每次6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其精神性焦虑与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67%,对照组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6周HAMA、CGI、C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性障碍不仅能改善患者焦虑症状,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钟如春  刘霞  卢欣 《陕西中医》2019,(9):1288-1290
目的:比较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巴氯芬片,口服10 mg/次,3次/d,试验组患者给予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 d。于治疗前后采用呃逆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即刻(P=0.001)、30 min(P=0.000)及第1天(P=0.000)的呃逆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呃逆患者治疗即刻、30min后及第1天的呃逆症状评分,提高总有效率,较常规西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