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官杰  李浩 《北京中医》2009,(11):858-861
老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比例高,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多,应重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加强早期防治。目前,非药物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依从性存在明显不足,西药干预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而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多效应机制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了基础,本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临床采取中医辨证干预老年高血压前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又基于中医药的远期效应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证候表现复杂,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应着重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高血压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实用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的评价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综合和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官杰  李浩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8-861
老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比例高,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多,应重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加强早期防治.目前,非药物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依从性存在明显不足,西药干预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而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多效应机制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了基础,本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临床采取中医辨证干预老年高血压前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又基于中医药的远期效应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总结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及可能作用机制;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征;系统的探讨中药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点可以为进一步探究中药对变应性鼻炎的干预治疗提供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作了综述。指出:需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药降压作用作了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娟  柳伟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15,35(2):254-256
高血压的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中药治疗高血压有着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细胞膜离子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血管重构等方面。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药降压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现代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如何提高现代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问题,结合临床体会,尤其是高血压循证医学的新进展,将药理研究证实的降压中药,从高血压的西医学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寻找各型高血压辨证用药与降压中药的结合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脏是高血压最重要、最常见的损害靶器官之一,该文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中药注射液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干预高血压肾损害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的探讨作了综述。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在防治高血压肾损害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具有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作用,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靶器官保护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现代医学只是针对单一的病理环节进行干预,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效应和机制,可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血管重构不仅是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病理形态学改变,还是高血压维持和加剧的结构基础。以逆转血管重构作为高血压临床治疗的靶点是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药复方以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节特点,具有预防、减轻和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滋阴降压胶囊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6例。两组患者在常规低盐、低脂和降压药物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滋阴降压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0d。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6%,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占4.4%,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占17.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滋阴降压胶囊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且作用时间持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岳桂华  何劲松  庞伦祥 《环球中医药》2010,3(4):261-263,266
高血压病发病与络病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本文从“风毒”、“热毒”、“湿毒”方面探讨了“毒”与高血压关系及解毒对高血压治疗的意义;探讨了血瘀与高血压的关系及活血对高血压治疗的意义;探讨了气虚、肾虚与高血压的关系及补气补肾对高血压治疗的意义。解毒、活血、补气应为中医治疗高血压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292份高血压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分析研究了高血压病方药特点。结果表明:方剂应用中平肝潜阳息风方应用率最高占66.6%,是常见治法之一。其中清热方占18.17%,为本组高血压治疗特点。高血压主要中药以祛邪为主者应用率为73%。具有清热解毒者在高血压病中应用率占50.3%。进而提出清热解毒法应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杨学信老师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理、法、方、药特点,总结杨学信老师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杨学信老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门诊高血压病历200例,采用频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杨学信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用药频次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数理分析,旨在探究其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见解及诊疗规律。结论杨学信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病以阳亢络阻型为主,其在高血压病1级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门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证型;其辨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以平肝、活络、利水法为主,是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其辨治高血压病用药方面以草决明、珍珠母、钩藤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继发高血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常见。由于继发高血压影响着患者生命质量和疾病转归,因此要找到合理有效的降压方法。考虑到中药方剂在临床诊疗的独特优势,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治病求本的思想,提出津液代谢障碍作为慢性肾脏病继发高血压的中心环节,并提出应用黄文政教授所创疏利少阳法来治疗,为慢性肾脏病继发高血压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所在,各种炮制方法均有一定的炮制目的,均以适应临床需求,提高临床疗效为前提。净制为通过净选加工,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泥沙、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切制系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块、段等的炮制工艺,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储存,便于鉴别,利于制剂。加热或加辅料炮制可增强疗效、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作用、矫臭矫味、利于储存和制剂。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高血压是国内外近几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不仅表现在生殖生理变化伴血压升高,而且伴发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心烦汗出、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妇女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中药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参考国内最近有关的文献和观点,按照中医理论,从平肝潜阳法、滋肾养肝法、补肾扶阳法、调养心脾法为治疗该病的辨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表明在治疗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方面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在个性化治疗需求下,应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特色,着眼前期预防、辅助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靶器官损害,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或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是导致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及生殖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根据本病心肾失济的特点及膏方治疗优势,文章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提出的“心宁则肾自实”理论着手,“宁心”之时活用“调心五法”,兼顾肝脾,重视血肉有情之品的运用,根据个人体质情况以开路方提高膏方疗效,改善患者生殖与生命健康,是治未病的体现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