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胡亚丹 《内科》2009,4(5):690-69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3.9±2.1)较治疗前(20.12±1.5)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4.1±3.9)与治疗前(19.00±2.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巾后抗抑郁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精神神经康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前提条件必须是脑卒中,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PSD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至2年内最严重,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不仅给病人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对PSD的研究已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PSD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1.1发病率有关其发病率的报道各不相同,多在20%~80%。Paolucci等[2]通过大样本多中…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抑郁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而且会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以及妨碍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为此,我们对老年PSD患者给予抗抑郁治疗,观察其抑郁改善状况及神经功能的康复过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目前障碍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PSD的患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50%之间。我们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文法拉辛治疗,并进行了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卒中后抑郁状态(pos 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从莒县20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每个村中所有脑卒中患者共650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PSD的评定。结果PSD发生率为60.2%。经单因素分析与PS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如下:性别、病程、家庭关系、社会心理、经济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经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出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OR=3.261)、家庭关系(OR=1.632)、社会心理因素(OR=1.23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OR=1.690)、神经功能缺损(OR=3.049);病程、经济状况与PSD无关。结论农村地区PSD的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应针对导致PSD的影响因素,找到防治重点,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加之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步老龄化,老年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也在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心脑血管病的医疗费高达1300亿元之多。为更准确地发现与治疗该类疾病,本期重点介绍老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老年脑出血、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老年硬脑膜下血肿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07~2009-01间122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32例,年龄(64±10)岁,在康复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并发抑郁症者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P0.0001);经过康复治疗,抑郁症的患者减少,从17%减至6%;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经过康复治疗均能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易于并发抑郁症,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精神疾病之一,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在其后不同阶段罹患PSD[1]。PSD极大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病死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目前对于PSD的治疗尚无定论,较多学者认为及时合理的抗抑郁治疗不仅有助于患者精神症状的恢复,对其神经功能康复也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4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入院2 w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抑郁状况。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9.9%,冠心病后抑郁发生率为33.8%。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迟缓及绝望感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750、0.609及0.524;冠心病后抑郁患者以睡眠障碍、体重及迟缓症状严重系数较高,分别为0.861、0.563和0.521。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体化、迟缓及绝望感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体重及日夜变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冠心病后抑郁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应用尼莫地平与再出血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307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确诊SAH给予尼莫地平的时间分为3组,尼莫地平Ⅰ组108例,在发病≤3 d时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每日3次;尼莫地平Ⅱ组96例,首次给予尼莫地平距发病时间>3d;对照组103例,确诊为SAH后不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再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再出血率以尼莫地平Ⅰ组最低,对照组最高,对Hunt-HessⅡ级的SAH病例,尼莫地平Ⅰ组与对照组比较,x2=4.55,P<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预防SAH血管痉挛是安全的,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的心肺并发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脑血管疾病的心肺并发症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致死因素,文章总结了卒中后心肺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特点及处理原则,并着重强调了神经源性心脏损害和神经源性水肿这两种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对于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西汀,并给予相应心理辅导,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结果发病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积极干预,能有效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卒中后抑郁提供可能的预测因素和生物学依据.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共5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就PSD发生可能相关的32个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并进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病率46.0%,其中轻度抑郁占22.0%,中度抑郁占18.0%,重度抑郁占6.0%.对看护人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D)、社会支持情况(SSRS)与PSD发生密切相关.PSD患者血清TC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HDL-C水平亦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D的发生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清TC水平降低与PS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简称PSD)是一种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PSD的发生率为30%~70%[1]。近年来有关PSD对预后影响的研究很多,Sinyor等综合了PSD对躯体疾病的影响,并将其归纳为下述3个方面:①导致躯体疾病的扩大。②导致病人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机能减弱。③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生化作用。三者均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2]。由此可见,PSD发生率高,可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日益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对PSD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7.
浅谈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感觉“情绪低落”的忧伤或郁闷, 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 脑卒中后抑郁总体发病率为40%~50%, 它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 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病死率增加.随着医学的发展, 中西医对PSD的防治均有较大进展,中医在PSD的疗效方面与西医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现代中医立足于中医药基本理论,利用西医先进的实验室技术,为进一步治疗PSD寻求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生率从25%~80%不等,多数集中在28%~39%之间。我们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并进行了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商品名塞乐特,下同)综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塞乐特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记分(SSS)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测定。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塞乐特组HAM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塞乐特组SSS评分减少、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塞乐特综合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有更好疗效,依从性好,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因此,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是护士的责任,我们在2009年1月起对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