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祛瘀血”和“生新”层面的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祛瘀血"和"生新"2个层面,其中"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4个方面,"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4个方面。分析了"祛瘀血"之后疾病好转、痊愈的内在原因,阐述了"生新"层面在"新物生,腐物消,机能复"的作用机制,对全面完善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祛瘀血”和“生新”2个层面,其中“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4个方面,“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4个方面.分析了“祛瘀血”之后疾病好转、痊愈的内在原因,阐述了“生新”层面在“新物生,腐物消,机能复”的作用机制,对全面完善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志春教授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在运用"活血保胎法"上见解独到;认为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主要以脾肾两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治以补肾益气、活血安胎,兼顾雌孕激素的水平,达到冲任气血通盛、血活胎自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3年提出“肾虚血必瘀,瘀血必归肾,补肾需活血,血活肾易复”的观点以后,近十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症的报导不少,现就补肾活血法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活血祛瘀疗法属于祖国医学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的消法。所谓活血,即是运用行血药物消除局部郁血。所谓祛瘀,是运用散血破血药物,攻逐溢于脉络内外的瘀血或症瘕积聚。按现代医学观点,主要是加速血液循环,消肿、镇痛,还可使增生性病变组织或局部肿块软化吸收。活血祛瘀疗法在《内经》便有了记载。《素问·调经论》“孙络外溢,则经有蓄血”,阐明了蓄血原因是血液从细小血管流出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提出了血实症宜用攻逐法。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对活血祛  相似文献   

6.
补肾活血解毒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补肾活血解毒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4例,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20例和单纯补肾组14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补肾活血解毒法治疗再障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别两组(P均<0.05),且在症状、体征的改善及骨髓象和外周血象改善方面也优于另两组。提示补肾活血解毒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法新疑,方法可取。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医认为肾虚血瘀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法为其治疗大法。本文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补肾气,通胞脉"、"补肾生脉"、"阴阳平衡"等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机制,为进一步认识补肾活血法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早期干预对减缓早期肾脏损伤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衷敬柏教授认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病机是瘀毒伤络、肾气不固,导致精微外泄、由尿漏出,成为蛋白尿,为本虚标实证,以"虚、瘀、热、毒"为病机特点。治疗时宜中西医结合,西药主在降压以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减轻肾脏负担;中药宜补肾固摄、化瘀解毒,以补肾活血解毒汤为基本方,专病专方、随证加减,消除蛋白尿、改善肾损伤。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胰腺疾病合并糖耐量低减与中焦(脾胃)失运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并因"阴虚血滞""气虚浊留",即:气虚——脾不散精,阴虚——津伤内热,血瘀——消因瘀成、瘀因消重,故此时已有络脉瘀阻之征。故治疗上应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组药,基本原则及组药包括:(1)益气健脾以复运化,黄芪、生地黄、灵芝合用益气养阴、补运结合、恢复脾运;(2)辛润养阴以醒脾,苍术、女贞子、决明子合用滋阴生津、燥湿运脾;(3)活血通络以防变,葛根、丹参、制大黄合用养阴生津以滋血、活血祛瘀以生新。  相似文献   

10.
补肾活血法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补肾活血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临床治疗大法。此法自 1 978年由张大宁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 ,至今已 2 5年。 2 5年前 ,张氏在总结肾病、老年病的实验统计结果时 ,发现绝大多数慢性病及老年病患者 ,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与血瘀” ,符合古人“久病及肾、久病多瘀”的观点。实际上也构成多种慢性病、老年病及人体衰老的基础。为此 ,张大宁教授提出了“补肾活血法”。活血法即活血化瘀法 ,是运用调畅血行 ,祛除瘀滞的方药 (或其它施治方法 ) ,治疗由于血瘀、血滞所致的各种疾病的方法 ,即《内经》所谓“坚者削之 ,留者攻之”之传统疗法。补肾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论述黄芪的配方运用,提出黄芪配川芎等,能补气活血以治血瘀;黄芪配当归等,能补气生血以治血虚;黄芪配人参等,能补气摄血以治出血。并以气血关系,阐述其配伍机理及在治血病方面的配方运用,并分析方例,总结规律,注意“药对”的配合,初步揭示了黄芪不单善于补气,而且配伍得当,尚有改善血循环及血氧供应,提高血色素,增加红细胞,防止出血等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其用治瘀阻中风,血瘀心痛,血虚眩晕及气虚出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孟春主任中医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杭州市首批中医名科学科带头人,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擅长手法整复、杉树皮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对各类骨伤疾病的中医治疗均有深入研究,现将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1内外兼治,从血论治孟春主任重视骨伤疾病的内治,强调治疗损伤必须从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伤科补要》"损伤之症,专从血论"为指导原则,善用破血、活血、养血、和血之法,在继承和运用"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  相似文献   

13.
自笔者1993年提出“肾虚血必瘀,瘀血必归肾,补肾需活血,血活肾易复”的观点以后,近10年来,在全国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多种慢性疑难性疾病的报道不少,现就补肾活血法在慢性疑难性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阐释了吕英教授运用重剂黄芪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配伍用药。吕英教授认为黄芪禀赋了春升之少阳火气和土地的平和性味,重剂黄芪可从中气直达下焦;黄芪体现了中医"火生土、土伏火"的治病大法,大剂量黄芪(黄芪用量为100~500 g之间的凡5的倍数均可)能够发挥其大补元气之效,元气充盛,外达肌表,则正气旺盛,邪气自去。重剂黄芪配伍乌梅可使生生之源充足而促进厥阴风木之气和缓有序地升发,重剂黄芪配伍山茱萸可补乙癸(肝肾)之体,发挥乙癸同源之效。神经系统疾病总的病机为三阴本气不足,痰、湿、瘀、血、寒、热之邪胶着阻滞经络。临症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用黄芪,可使元气充盛;重剂黄芪辅以养血益阴和祛瘀通络之药,可使气旺血生,湿痰死血得化,而经络得以畅通。  相似文献   

15.
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运用络病理论对中风病证治的认识.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之络脉,脑之脉络瘀塞,在脉络末端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养代谢障碍,引起脑之气络失养、脑神失用.论述了运用络病理论辨治中风病方法,主要包括解毒通络法、补肾活血通络法、益气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16.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为病变中心的一类疾病,补肾活血法是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痹症的常用方法。本文尝试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对肾虚血瘀与软骨退变的关系及补肾活血法拮抗关节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补肾活血法防治关节软骨退变的提供最新的理论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肾"的生理功能、肾与五脏的生理关系、肾的易发疾病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肾的藏象理论;通过介绍补肾复方、补肾中药有效组分防治骨质疏松证,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实例,进一步阐述补肾中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实验依据,以加强对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益气补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益气补肾汤(黄芪、山药、山萸肉、白术、石苇、益母草、杜仲 、丹参、苡仁、土茯苓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15例,总有效率为88.6%,提示本方具有补肾益气健脾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夏桂成教授补肾燮理阴阳法治疗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理论入手,通过对近年来女性生殖内分泌领域的中医理论探讨性文献的回顾,确立调节肾阴肾阳在治疗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围绕补肾调节阴阳平衡的治疗总则,进一步总结近20年来夏桂成教授在运用"补肾调节阴阳平衡"治则,治疗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医药在女性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药对是最简单的中药复方形式.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何灵芝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师古创新,辨病与辨证结合,结合现代药理学,善于运用药对起效,或祛风除湿、补肾固涩,消除蛋白尿;或补肾壮阳、活血化瘀及通利二便,使浊毒从二便而去;或疏风解毒利咽治疗慢性咽炎,去除诱因;或在补肾宁心的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使用具有保护肝脏的药物提高患者对免疫抑制剂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