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异形结构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通过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切削刀具、切削参数,优化数控加工程序,解决了异形截面环切刀痕问题,保证零件设计图样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控加工前对工件进行工艺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案是编制加工程序的依据,对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产品的零件图样分析和结构工艺性分析两部分.  相似文献   

3.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艺性分析是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前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零件数控加工内容,零件图样、零件结构进行全面的工艺性分析, 并作合理的工艺处理,有助于提高数控加工效率和保证加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薄壁零件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薄壁零件数控车削的工艺流程和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影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工艺原理,对典型薄壁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实践证明,这种薄壁零件加工方法,稳定可靠,程序的编制合理,工件的安装、加工方便,容易达到图样要求.  相似文献   

5.
制冷压缩机机体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机体零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数控加工工艺,并通过对零件图样、加工工序、数控程序和试件检测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将优化的工艺流程和合理的加工程序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制定液压支架结构件零件加工工艺时,结合图样设计者的思路及零件的作用,制定易于加工并保证装配的加工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以来,非圆曲线零件的数量越来越多,非圆曲线的加工成为生产制造中的重点。通过实例对非圆曲线加工进行图样分析、工艺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椭圆轴装配零件是数控车床常见的车削对象,此零件主要技术难度在于内外轴及螺纹配合和局部椭圆面车削加工,为解决内外螺纹配合要求、椭圆面车削,对零件进行合理加工工艺设计、确定装夹方案、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从而加工出合格零件,保证零件加工尺寸和质量,达到图样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齿形压板的零件图样,分析了零件结构,确定零件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设计了零件加工工艺路线,选用合适的毛坯、刀具和夹具,完成了零件加工工艺卡的制作,总结了加工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阐述了一般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数控车床零件的加工流程入手,通过实例开展加工零件图样分析、制定加工工艺、确定切削参数和程序编制技巧的研究,重点探析刀具磨耗补偿设置,从而保证其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分析了磁性材料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形磁铁带压堵漏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磁铁能够对钢铁磁性材料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该力完全可以应用于平衡管道泄漏的介质压力,再配合高强度黏合剂,达到带压堵漏的目的。因此,采用强磁性材料钕铁硼制作环形磁铁,可以解决磁性材料大直径管道的喷溅式泄漏问题,是带压堵漏技术未来的理想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2.
轧环属于特种锻造。轧制带锥度环形件较为复杂。由于存在初始轧制阶段不稳定性即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坯料容易向芯轴上部窜动。当坯料碰到主轧辊上部台阶时,坯料上部金属受损,使得轧制失败。针对带锥度环形锻件在初始轧制阶段不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力学模型并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提出了保持轧制稳定的力学平衡条件,并列出其方程式。设计了相应解决方案。该方案在生产中取得了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浩  郭钢  周婧  杨方燕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22):3045-3051
为了解决新产品开发策划中将目标新产品概念模型中的结构化功能技术特性快速转化成新产品初始结构配置的问题,建立了多维关联约束的零部件资源库模型,针对分解后的新产品功能技术特性要求,根据零部件灰相似关系从零部件库查找出对应匹配或近似匹配的候选实例,按照零部件对产品总体功能技术作用的重要度排序,通过多维关联约束驱动和迭代匹配,逐步形成各零部件的总体候选方案,并根据综合匹配度确定最终匹配方案及其待改型设计和新设计的零部件。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制作汽车控制臂衬套装配孔的新工艺技术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圆孔翻边模具.新型模具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利用楔形增力机构压边,采用弹性模具材料制作一带开口的凹模来实现退料.它较好地解决了空间受限情形下的模具退料问题及因压边力不足而造成的金属流动问题.新模具的开发应用可以为外形复杂,空间结构布局受限的零件翻边工艺提供解决...  相似文献   

15.
空间导电滑环是通过弹性电刷在导电环道内的滑动电接触来实现航天器连续转动部分和相对固定部分间传输电功率和电信号的关键部件,目前工程上对空间服役环境下导电滑环磨损量、摩擦力矩波动、接触电阻及电噪声等方面性能表现不稳定尚缺乏有效解决方法。空间导电滑环技术研究涉及材料、机械、物理、化学、空间环境等多学科概念及理论,通过梳理导电滑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发现其性能实现与接触表面粗糙度、材料硬度、电刷压力、耐磨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真空下的自润滑、微重力环境等相关。目前对空间导电滑环电接触表面的微观特征及其演化过程、滑动电接触的磨损机制及磨屑运动路径和电传输性能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储备不足以支撑在轨更长寿命、更高可靠、更稳定运行的空间导电滑环研制,亟需提高对导电滑环在空间极端工况及多场耦合条件下相关特性的科学认识,以期为保障航天器在轨安全运行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离心式循环压缩机中间接简轴承座损坏镶套环修复的方法及检修关键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
Piston compression ring and cylinder liner contact contributes a significant part of friction loss in an engine. Most of this loss occurs during compression and power stroke transition (i.e., between 300° to 400° crank position). It is because of the combustion gas pressure is higher in this region to enhance ring–liner contact friction.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tribodynamic model to study the transient thermoelastohydrodynamics of ring–liner contact. I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bined solution of Reynolds equation, energy equation, and elastic deformation equation considering ring–liner conformability and rheology change. We estimate the minimum film profile, friction force, and friction power loss within a high-pressure zone of a high-performance engine. Roughness of the liner is characterized using R k parameter for better surface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空间汇流环的工作条件作了一些简要介绍,并针对某产品对空间泯流环的技术要求,着重提出了盘式汇流环的设计方案,并对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智能仪表设备及现场总线技术在发电行业中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发电厂在主厂房、辅助车间等部分系统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并成功实施应用,在此背景下,实施全厂一体化FCS系统有着可靠的技术保障。通过对国内某660 MW超超临界机组全厂一体化FCS系统的方案分析,介绍了方案实施的要点,为后续新建发电厂全厂一体化FCS系统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风电增速箱齿圈的几个工艺难点,分析工艺方法,通过几年的实践,解决了齿圈难以上批量的工艺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