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是否对顺铂的耳毒性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听力正常的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6天;顺铂组:顺铂3 mg/(kg.d)腹腔注射6天;顺铂加川芎嗪组:先腹腔注射川芎嗪140 mg/(kg.d)3天,从第4天起腹腔注射川芎嗪140 mg/(kg.d)后再注射顺铂3 mg/(kg.d)6天。给药前后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豚鼠听功能的变化;然后在麻醉状态下断头取耳蜗,半数标本切片后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耳蜗内细胞凋亡情况;半数标本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及酶学变化。结果顺铂组用药后ABR阈值升高,毛细胞受损,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减弱,有部分毛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及川芎嗪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加川芎嗪组用药后ABR阈值升高,毛细胞受损较轻,凋亡细胞较少,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降低顺铂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顺铂所致小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4.5 mg/kg)、顺铂+熊果酸组(一侧腹腔注射顺铂4.5 mg/kg,同时对侧腹腔注射熊果酸80 mg/kg)和熊果酸组(腹腔注射熊果酸80 mg/kg),每组10只。各组动物均连续注射5 d,每天1次。应用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小鼠听功能的改变;并采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 isothiocyanate,TR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顺铂组小鼠ABR阈移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并且耳蜗毛细胞破坏严重;而给予熊果酸可有效降低顺铂对小鼠耳蜗的破坏(P<0.05)。结论熊果酸可有效防护顺铂的耳毒性,改善听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那霉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害及乙酰胆碱酯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卡那霉素给药3d组和卡那霉素给药6d组。应用耳蜗基底膜铺片AgNO3染色检测外毛细胞,耳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乙酰胆碱酯酶表达,并结合听觉脑于反应监测耳毒性损伤的发生。【结果】给药3d组ABR阈值无明显改变,外毛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表达增加;给药6d组ABR阈值升高,外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卡那霉素可损伤外毛细胞并影响乙酰胆碱酯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米卡星(amikacin,AMK)在不同给药时间内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AMK的耳毒性。方法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MK3d组、AMK7d组和AMK11d组。采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并结合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耳蜗毛细胞形态及听功能的改变。结果AMK首先损伤耳蜗底回的外毛细胞,并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向顶回发展,外毛细胞缺失明显增多,而AMK对内毛细胞的损伤要轻于外毛细胞。听功能改变与形态学变化基本一致。结论AMK可损伤豚鼠耳蜗毛细胞,导致听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蛋氨酸对化疗药物顺铂导致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顺铂组(n=10):给予顺铂3.5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蛋氨酸+顺铂组(n=10):蛋氨酸300mg·kg-1·d-1腹腔注射,30min后给予顺铂3.5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对照组(n=10):生理盐水3.5mg·kg-1·d-1腹腔注射,连续7d.实验第8天,利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对3组小鼠进行听功能测试,然后迅速断头取出双侧内耳,解剖耳蜗基底膜,铺片并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在ABR测试中,对照组小鼠实验前后听力无明显变化;顺铂组小鼠听阈及Ⅰ波和Ⅲ波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明显;蛋氨酸+顺铂组小鼠听阈及Ⅰ波和Ⅲ波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也出现变化,但变化程度较顺铂组明显减轻.光镜观察:对照组动物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排列整齐;顺铂组基底膜外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脱落,尤以底转缺失严重;蛋氨酸+顺铂组耳蜗毛细胞损伤较顺铂组明显减轻.结论 化疗药物顺铂对耳蜗毛细胞引起损害,而蛋氨酸对这种损害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Feng HY  Sun JJ  Jiang W  Ji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89-2291
目的观察圆窗局部灌注泊洛沙姆407对耳蜗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豚鼠右耳圆窗灌注100μl20%泊洛沙姆407溶液作为实验组,左耳灌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另取4只动物不予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组。于灌注前、后及灌注后第7、14、28及49d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检测,并于检测后分别处死4只动物,行耳蜗基底膜铺片并计数。结果泊洛沙姆407灌注后ABR阈值较灌注前均有所提高,但在49d时恢复至灌注前水平;耳蜗毛细胞计数显示泊洛沙姆407圆窗灌注后无明显毛细胞缺失。结论泊洛沙姆407圆窗灌注对ABR阈值有暂时性影响,但未对耳蜗功能和结构起到持久性不可逆性损伤,符合中、内耳疾病的缓释给药治疗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聚天冬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磷脂沉积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聚天冬氨酸(PAA)对庆大霉素(GM)所致耳蜗组织磷脂沉积的拮抗作用,进一步探讨PAA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拮抗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不同给药组、不同给药时间后豚鼠耳蜗组织各类磷脂的含量;记录听性脑干诱发应答(ABR),用透射电镜观察耳蜗Corti器毛细胞溶酶体形态改变。结果 给药5d后耳蜗组织磷酸肌醇(PI)(19.7μg±6.6μg)、一磷酸肌醇(PIP)(121μg±21μg)、给药10d后PIP(126μg±8μg)含量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超微结构Ⅰ组耳蜗Corti′s器外毛细胞表皮板下溶酶体改变给药10d较给药5d更明显,可见较多溶酶体聚集,体积略增大;Ⅰ组ABR阈值改变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PAA对GM干扰耳蜗组织磷脂代谢有抑制作用,从而拮抗了GM所致溶酶体磷脂沉积病态及耳蜗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苦碟子注射液对豚鼠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苦碟子注射液(Ixeris sonchifoila)对噪声暴露后内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2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即110 dB噪声暴露组(n=21)和120 dB噪声暴露组(n=21),每组动物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给药组(n=7)、生理盐水组(n=7)和空白对照组(n=7)。噪声暴露前分别测量各组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听力阈值,持续噪声暴露3 h后,给药组每日1次腹腔注射中药苦碟子注射液15.7 mL·kg-1·d-1,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处置。噪声暴露前、噪暴露后即刻及噪声暴露后7和14 d分别测量各组豚鼠ABR听力阈值,并对120 dB噪声暴露组进行耳蜗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110和120 dB噪声暴露2组中,7和14 d给药组ABR阈移均小于生理盐水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与后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110和120 dB噪声暴露后,给药组14 d ABR阈移均小于7 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10 dB给药组14 d阈移小于120 dB给药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20 dB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毛细胞形态保持完好。结论:中药苦碟子注射液能够促进噪声作用后的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修复及内耳听力功能恢复;内耳功能的恢复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及给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崔鹏程  陈文弦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3):189-189,F003
扫描电镜观察了联合应用硒和顺铂后大白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发现单用顺铂组耳蜗毛细胞大片坏死脱落,联合用药组仅在3回有少量毛细胞倒伏,而与给药先后顺序无关。提示联合用药可减轻顺铂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庆大霉素联合呋塞米建立小鼠耳蜗听神经亚临床损伤模型.方法 5~6周的C57/BL6小鼠32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取生理盐水(A组)、20mg/kg(B组)、30mg/kg(C组)、40mg/kg(D组)不同浓度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溶液皮下注射,后分别40mg/kg速尿腹腔注射.用药后7、14天测定各组小鼠的ABR值、行耳蜗组织切片HE染色及耳蜗基膜铺片.结果 A、B、C3组听性脑干反应(AB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ABR值的升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耳蜗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相对于A组,B未见明显受损的螺旋神经元细胞,C组开始出现受损的螺旋神经元细胞,D组更多.基膜硝酸银染色铺片显示:A、B、C3组均可见内、外毛细胞及其表面的纤毛;而D组未见明显的内、外毛细胞,纤毛也缺失.结论 庆大霉素引起小鼠耳蜗听神经亚临床损伤模型的最小剂量为30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顺铂对耳廓反射正常的健康豚鼠耳蜗功能的损害作用,以探讨顺铂对豚鼠耳蜗毒性作用及其损伤机制,为防治顺铂耳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豚鼠随机分成两组,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4mg/(k·d),1次/d,连续注射5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前和实验5d后分别行耳廓反射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测定麻醉状态下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比较实验前后两组听觉诱发电位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波幅变化。结果顺铂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听闽明显提高,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出现波形变异不易辨认,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顺铂可导致豚鼠耳蜗功能损害,表现为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阂值显著提高,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即听觉稳态反应(ASSR)在城市社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测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8年2月对72例(144耳)〈3岁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分别行ASSIR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ABR均未引出V波,而ASSR在0.5、1.0、2.0、4.0kHz引出72耳电位反应,引出率分别为66.67%(48/72)、86.11%(62/72)、88.89%(64/72)、94.44%(6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R在0.5、1.0、2.0、4.0kHz的阈值分别为(82.56±9.26)、(90.31±6.94)、(88.12±7.93)、(88.62±8.12)dBHL。结论:ASSR有助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的残余听力客观评估。尤以高频听闽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内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以明确经脑内感染MCMV后小鼠ABR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从而验证经脑内感染MCMV能否建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4只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对照组经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与干预组经脑内接种TCID50为1×105 U/ml的MCMV病毒悬液10 μl,同时干预组在接种MCMV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2周后在小鼠麻醉状态下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电屏蔽装置中检测小鼠的ABR,并记录ABR的波形以及Ⅰ波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9.151,P=0.011;F=5.095,P=0.043),更昔洛韦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F=13.797,P=0.003;F=14.58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脑内感染MCMV可以引起小鼠ABR的异常改变,脑内感染MCMV可建立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婴幼儿CMV感染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进行性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针刺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庆大霉素(GM)致聋豚鼠耳蜗内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针刺组及TMP+针刺组,每组10只,正常组按2.5mL/(kg·d)剂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00mg/(kg·d),连续14天,TMP组、针刺组、TMP+针刺组同时灌服TMP和(或)针刺相关穴位。造模结束后迅速断头处死,取耳蜗标本。正常组与模型组动物于用药前及停药后第l天分别测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DA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尤以TMP+针刺组改善明显(P〈0.01)。各治疗组SOD活力均有提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TMP明显提高耳蜗组织内SOD活力,防止脂质过氧化,对急性耳毒性药物早期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35-55)多肽片段免疫诱导 C57BL/6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其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hospho-Janus kinase 1,p-JAK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 C57BL/6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OG35-5550μg(MOG-50)组和 MOG35-55200μg(MOG-200)组。 EAE 小鼠分别以每只动物50μg 或200μg MOG35-55的抗原皮下多点注射诱导造模,对照组乳剂中不含 MOG35-55。观察各组小鼠的发病率、病死率、体质量、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并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1(Janus kinase 1,JAK1)及 p-JAK1在皮质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 BDNF 在皮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OG35-5550μg 和200μg 均能成功诱导 EAE 模型,并增强 p-JAK1的表达,减少 BDNF 的表达。其中 MOG-200组在体质量减轻、神经功能评分及 p-JAK1表达方面较 MOG-50组作用明显,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G-200组 p-JAK1、BDNF 变化明显,可以作为研究药物干预作用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肾上腺素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单独或联合应用动员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效果,以了解肾上腺素对HSPC的动员作用,为临床制定更为优良的动员方案奠定实验方面的基础。方法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A组作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NS)100μl·d^-1;B组皮下注射rhG—CSF250μg·kg^-1·d^-1;C组腹腔注射肾上腺素2.5mg·kg^-1·d^-1;D组皮下注射rhG—CSF250μg·kg^-1·d^-1+腹腔注射肾上腺素2.5mg·kg^-1·d^-1(rhG—CSF后3h),各组均连续用药5天。动态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中自细胞数(WBC)、Lin^-c—kit^+(KL)、Lin^-c—kit^+Sca-1^+(KSL)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D组外周血WBC数及KL、KSL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或C组及A组(P〈0.01);B组外周血WBC数及KL、KSL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组及A组(P〈0.01);C组外周血WBC数明显高于A组(P〈0.01),但KL、KSL细胞比例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素可协同rhG—CSF参与HSPC的动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纤软肝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20.0、10.0、5.0g/kg)和联苯双酯(150mg/Kg)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20mg/Kg,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均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4h,再次静脉注射ConA20mg/kg,8h后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抗纤软肝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ALT活性、IFN-γ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纤软肝方三个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抗纤软肝方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IFN-γ、TNF-α的释放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口服银杏合剂对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C57BL/6小鼠,随即分为空白对照组,银杏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银杏合剂10、5、2.5g·kg-1,灌胃14d后采用硫化钠脱发,考察脱发后19d内动物新生毛发生长速度。测定末次给药后各组动物新生毛发长度及重量,并采用组织切片观察皮肤毛囊数量及真皮层厚度,采用ELISA法测定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含量。结果:口服银杏合剂能显著增加动物毛发生长速度(P〈0.05),并有显著增加动物新生毛发重量(P〈0.05),增加皮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P〈0.05)的作用。结论:口服银杏合剂有显著的促生发作用,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可能是其作用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 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 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 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 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 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 结论 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