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的来临,无人驾驶与智能机器人的兴起,以及空天地一体化信息整合步伐的加快,光电技术已经覆盖信息产生、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等各个环节,并通过深度融合产生各种新的应用领域,呈现"井喷式"的  相似文献   

2.
《数字通信世界》2013,(3):76-7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以"政府智库、行业平台"为己任,聚合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社会等多学科专业人才资源,立足ICT产业,聚焦通信和互联网,在连续性、体系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了2013年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发布会。本次会议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为大会致词,邬贺铨院士做了题为《迎接后电信时代》的精彩主题演讲,电信研究院权威专家全面介绍了行业发展、无线与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网络、通信监管、法律法规、产业  相似文献   

3.
信息     
《现代电信科技》2011,(10):7+32+56+60+78
移动互联网将带来颠覆性创新近日,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共同主办了"2011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发表演讲。曹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带来了第四次传播革命,使得信息更为公开和透明,信息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快速增加。2013年,人类开始进入"大数据元年"、"移动互联元年"。在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的双重推动下,大数据开始进入爆发增长期。在这种巨变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既是技术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必将对未来的媒体形态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媒体质的飞跃,进入全媒体阶段,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全媒体平台发展的主要战略。  相似文献   

5.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3,(11):48-48
SDN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催化剂,而基于IPv6的SDN技术现已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业务的兴起,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创新日益活跃,SDN(软件自定义网络)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催化剂成为近期举行的"2013全球  相似文献   

6.
业内声音     
《江苏通信技术》2013,(6):7-7,9
移动互联网引发产业变革 ——近日,在第七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称,移动互联网引发了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7.
徐杰  文帅川 《信息通信》2014,(6):261-262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探寻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成为了各大互联网企业、设备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移动互联网现阶段发展现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运营商拥有的优势资源和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运营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天翼云计算体系框架分为IaaS、PaaS、SaaS这3个层面移动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了"万物皆互联、信息任分享"的"永远在线"时代,同时也意味着大数据大流量时代来临。大数据云数据中心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电信运营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型机遇。中国电信也正在积极部署推动天翼云计算战略实  相似文献   

9.
直播是指"一个基于网页或客户端技术构建虚拟现实平台的平台,为主播和用户(主要是基层专家)之间的互动提供性能、创建、显示和支持.它是一种基于视频直播技术的互动形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广播以"移动场景+实时互动"的优势,超越了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互动形式,成为网络社会传播的新方式.新技术应用和新媒体形式的快速创新,推动直播产业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迎来了"走、看、播"的3.0移动直播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10.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和商机,运营商应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从"防"和"攻"角度重点关注网络智能化与流量经营、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对卓越体验的不断追求驱动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1.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全球数据量出现几何级数增长,全球2010年正式进入ZB时代,IDC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全球数  相似文献   

11.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秀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业内多位权威专家立足ICT产业,聚焦通信和互联网,全面介绍行业发展、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网络、通信监管、法律法规、产业与政策、网络与信息安全8个领域过去一年的重大研究成果,深入研讨了进入复苏期通信行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4G的建设,移动互联网成为今年来发展最迅猛的行业,运营商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今年研究的方向。移动互联网用户量和信息量的同步增长意味着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将提供一种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系统的顶层设计,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精准用户行为分析与定位,为流量经营提供一种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勇  张娜 《通信世界》2012,(35):37-37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与业务逐渐分离,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日趋边缘化,面临"去电信化"、"哑管道化"、"语音免费"的运营风险。运营商应学习移动互联网的经营思路,发挥运营商收费渠道、通信网络等优势,尝试智能管道与流量经营,营造新的电信运营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经营转型。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已逐步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业务应用平台为核心的产业环境日渐形成,传统的信息通信产业链价值发生扭转,平台化、开放化正成为行业主流。智能管道的技术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网络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相互作用,共  相似文献   

14.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信息交互成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交流形式。移动终端产生的数据庞大,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好手中的大数据解决处于移动互联网下的用户行为问题是本研究的关键。采用标签化的方法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细分为客户的行为构建完整的标签库,从而提升客户细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     
《世界电信》2009,(1):91-92
推荐理由:在全球电信产业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移动互联网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移动通信网的带宽不断增加、终端能力不断增强,以及互联网Web2.0技术逐渐应用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不断丰富,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行业里,不管IM厂商是否愿意面对现实,最终只可能有一两家厂商胜出。"移动互联网蛋糕之诱人,已无需言说,未来数年它注定是全球新经济最有活力的。而在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应用中,移动IM(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被赋予特殊意义。IM应用早在PC互联网时代就处于红海状态,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随着入口  相似文献   

17.
姜晓宁 《信息通信》2014,(9):240-241
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移动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也加快了电信运营商实行"去电信化"的脚步。对于中国移动公司来讲,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积极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后向收费模式、将各种数据以及管道资源与流量经营进行有机融合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消费.宽带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2013年的电信行业发展总体势头良好.最值得关注的是4G牌照在年底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运营商和设备商迎来继3G之后的又一次盛宴。4G的到来将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局中.信息通信生态环境中的各方都在共同探寻4G时代信息通信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各国积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电脑广泛普及,为形成互联网这个全球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奠定了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2009年伊始,中国3G的发牌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热,手机网民数量大规模增长,移动信息寻址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被喻为企业和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深圳市汇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谌鹏飞所撰《信息经济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新商业模式》一文详细介绍了信息时代下移动寻址技术在商业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文章既有生动的实例又有缜密的分析,值得相关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向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竞争与商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世界电信》2010,(5):32-36
3G时代移动互联网价值链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结构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移动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互联网公司、软件生产商、信息提供商等都希望在产业链中寻求更多环节的话语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不断演变发展。进入2G时代,基于移动带宽提高和终端功能的增强,移动增值业务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电信运营商占主导,终端制造商、网络设备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参与的价值体系,改变了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价值链系统的态势(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