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玻璃体切除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中的效果。方法  6例 ( 6只眼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手术 ,其中 3只眼填充硅油 ,3只眼填充C3F8。结果 所有 6只眼视网膜均解剖复位 ,术后 4只眼视力提高 ,2只眼同术前视力 ,平均随访时间 3 .6个月 ( 1月— 12月 )。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或C3F8填充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例(7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OxaneSO)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89—248d,均未发现视网膜再次脱离;2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视力不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5例眼压异常,其中2例患者眼压低于10mmHg,3例患者眼压高于21mmHg;2例患者发现少量前房重硅油浮游。未发现并发性白内障、重硅油乳化、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等与硅油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非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29眼)纳入研究?患者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0.8 mL C3F8,3 d后行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观察玻璃体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C3F8后29眼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回升,眼前节炎症减轻,注气后3 d内共有23眼脉络膜复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25眼,占86.2%,3眼通过二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为2.14 ± 0.39?1.58 ± 0.57?1.23 ± 0.59,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非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原发性或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视网膜复位手术28例,一次性成功者25例(89.3%),失败3例(均为行外加压手术者);术后第1天眼压为10~46(28.1士6.5)mmHg,术后1周眼压为(18.9士7.2)mmHg,最后复诊时眼压为(17.6士6.2)mmHg;再行抗青光眼手术者10例(35.7%);术后脉络膜出血2例,渗出性脉络膜脱离2例.结论:此类病人开角型青光眼比例较高,外伤及手术是重要原因;手术治疗成功率与普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明显差异;提倡玻璃体切割 硅油填充或放液 注气 冷冻 加压(DACE)的手术方法;脉络膜易受累,即术前脉络膜脱离,术后脉络膜出血及渗出较易发生;术中术后应密切注意眼压;术后视力恢复较差,可能与原发青光眼/眼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0只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寻找视网膜裂孔、脉络膜缺损区及玻璃体情况,并于缺损区边缘有色素区行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结果 10只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脉络膜缺损区,脉络膜缺损区包含视盘者6只眼,缺损区上缘邻近视盘者4只眼,合并黄斑缺损者1只眼.10只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随访观察3 ~ 20个月(平均12个月),10只眼视网膜均获解剖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玻璃体切割、缺损缘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内填充术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硅油填充治疗高龄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萍  胡蓉  王鲜  韩樱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5):514-515,517
目的:观察重硅油治疗高龄患者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年龄65-80岁;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术,观察术后的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封闭、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12个月,术后38只眼(95%)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其中36只眼(90%)是一次性填充重硅油痊愈;痊愈38只眼中35只眼视力提高;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晶状体混浊、硅油乳化及硅油进入前房等。结论:对于高龄复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填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应用V-R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网脱)54眼,其中孔源性网脱伴PVR(C3级以上)18眼,外伤玻璃体积血并牵拉网脱14眼,复发性网脱9眼,合并晶体混浊6眼,血管性并牵拉网脱3眼,后极裂孔3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网脱1眼。结果: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及残留少量视网膜下液)44眼,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9眼,下降6眼。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屈光间质后,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促进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西医学》2003,25(10):1891-1893
目的:讨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61例(61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冷冻、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眼内充填治疗,术后密切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玻璃体切除联合冷冻、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眼内充填治疗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49例,其中行最后随访时的视网膜复位率80.3%。视网膜复位眼最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疗效,解除视网膜牵引及合理选择充填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显微镜下最小量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均行不放液的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9眼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成功率90.45%;视力提高19眼,提高率90.45%。结论:显维镜下最小量外加压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简单可靠且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103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0.02视力70眼(67.96%),≥0.02视力33眼(32.04%);其中黄斑裂孔21眼(伴PVR-C2以上 12眼)、巨大裂孔11眼、其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C2级以上71眼(其中 C2级15眼、C3级12眼、D1级13眼、D2级13眼、D3级18眼).发病至手术时间:≤14 d 8眼,15~30 d 10眼,1~3个月37眼,3~6个月24眼,≥6个月24眼.采用常规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了晶体切除、巩膜外环扎、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切除、视网膜下膜取除等操作;82眼行C3F8填充,21眼行硅油填充.随访3~18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99眼,4眼复位失败;视力提高73眼(70.87%),矫正视力<0.02,35眼(33.98%),≥0.02,68眼(66.02%),其中0.02~0.08,18眼、0.1~0.4, 39眼、0.5~0.9,10眼、≥1.0,1眼.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术后结果;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随访及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19,21
目的观察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裂孔范围及视网膜玻璃体增殖程度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对14例裂孔范围90°~180°者行常规巩膜外冷凝,环扎及硅胶外垫压术。其余10例裂孔范围〉180°~270°、视网膜玻璃体增殖严重者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采用气液交换平复视网膜,术后8眼眼内填充硅油,2眼眼内填充C3F8气体。结果随访3~12个月,视网膜最终复位21/24眼,复位率为87.58%。结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28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手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提高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28眼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随访结果 表明26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2眼视力不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2.9%.结论 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能使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 对2004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22例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网膜均复位,术后2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最佳视力0.05~0.1者4例(18.2 %),0.12~0.5者10例(45.5%),大于0.5者8例(33.3%). 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及时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减轻PVR,完全清除眼内积血,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复位视网膜,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