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运粳21号2007年江苏审定(苏审稻200705)。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707/运9726杂交,于2003年育成。2005~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66.8公斤,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5公斤。 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6粒左有,结实牢89%左右,干粒重26克左右株高97厘米左右.仝乍育期151天左右。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  相似文献   

2.
苏农 《农家致富》2005,(7):24-25
华粳2号 大华种子集团公司.2000年育成,2003年审定(苏审稻200308)。(1)特征特性。2001~2002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76.65公斤,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3公斤。每亩有效穗22万,每穗实粒12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5~26克。  相似文献   

3.
中熟中粳 徐稻3号 2003年江苏审定(苏审稻200306)。徐州农科所以镇稻88/台湾稻C杂交,1999年育成。2001~2002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63.71公斤,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0公斤。每亩有效穗20万,每穗实粒数12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克。株高96厘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深,剑叶挺举,穗半直立,分蘖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早熟晚粳 宁粳1号 (1)审定情况。2004年江苏审定(苏审稻200417)。(2)选育单位及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武运粳8号/W3668杂交,2001年育成。(3)特征特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9.9公斤,每亩有效穗21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13粒左右,结实率91%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株高97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株型集散适中,生长清秀,叶片挺举,叶色较淡,穗型中等,分蘖性较强,抗倒性较好,中抗穗颈瘟,抗自叶枯病,感纹枯病,后期熟相好,较易落粒。[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苏引粳1号又名822(均为暂用名),在1985年试种过程中,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能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1986年全县种植5000亩,平均亩产490公斤,其中六个百亩示范片,亩产均超过500公斤;大庙镇侯集村4亩高产田,获660公斤的好收成。现将苏引粳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简述于下。 (一)高产栽培策略 我们随机抽选31块田,调查其穗粒结构及实产,每亩有效穗15.7~26.0万,平均20.1万;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6.
徐稻3号 (1)审定情况。2003年江苏审定(苏审稻200306)。(2)选育单位及来源。徐州农科所以镇稻88,台湾稻C杂交,1999年育成。(3)特征特性。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0公斤。每亩有效穗20万.每穗实粒12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克。株高96厘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深,剑叶挺举,穗半直立,  相似文献   

7.
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05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55(原名宁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于2005年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1~2天。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一般亩产600公斤左  相似文献   

8.
当优9号作双晚栽培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89年参加南方粳杂高产示范竞赛,在庐江、舒城和桐城等县种植1145.0亩,亩产405.2公斤,其中20余亩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该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中,亩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直接效应值为0.8240,穗总粒数次之(0.6171),结实率的直接作用也较大(0.3654)。亩产500公斤的穗粒结构:每亩20—22万有效穗,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75—80%,千粒重26克以上。主要栽培技术: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肥、水促控,培育健壮个体;强化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9.
苏种 《农家致富》2015,(2):22-23
一、连粳12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5。由江苏省金土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65.3公斤。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穗型较大,后期灌浆快,熟期转色好。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0万,每穗实粒数133.9粒,结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9,(19):19-19
苏秀9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4天。株高100.2厘米.穗长1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5万,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7.4%.乇粒重25克。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7公斤.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38.4公斤。此品种中等腮力田每亩需施纯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5,(5):19
水稻品种——武运粳24号武运粳24号是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着粒密度中等,轻度二次灌浆,易脱粒,抗倒性中等。每亩有效穗20.5万,每穗实粒数125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5.4克,株高100厘米,全生育期156天,较对照迟熟1~2天。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7.5公斤;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0公斤。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12.
1987~1988年,高邮县武宁乡大卢村连续两年进行了花培汕优63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栽培。1987年丰产方面积为105亩,平均亩产622.5公斤;1988年丰产方面积为104.1亩,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1987年亩产增86公斤,增产13.3%。其中亩产705公斤以上的面积占56.73%,最高田块749公斤/亩,创我县水稻高产纪录。 1988年百亩丰产方的产量结构为:平均每亩有效穗17.8万,每穗总粒数160.1粒,每穗实粒142.9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6克,与1987年相比,每亩增穗1.14万,  相似文献   

13.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44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粳44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穗颈瘟和纹枯病。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 1987年庐江县皖粳1号种植面积由1986年的1.5万亩扩大到17.5万亩,其中双晚17.0万亩。据田间测产,双晚平均亩产322.065公斤,高产田块达到472.4公公。两年来,我们从583.2亩示范田中,随机抽样考察了不同类型田块31块,对产量构成因素亩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株高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探讨其合理的高产穗粒结构和增产途径。一、结果与分析 (一) 变异系数分析。据两年考察,皖粳1号作双晚单产变幅在270.0—472.4公斤之间,标准差(S)41.265公斤。在(?)(平均产量)±S、(?)±2S、(?)±3S的范围内的田块数依次为21、30、30,分别占  相似文献   

15.
武运粳27号原名"武运2743",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加45/9520//武运粳21号,于2007年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209),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0.51公斤,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3.06%,2009年较对照增产不显著,2010年较对照增产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09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7.4%。  相似文献   

16.
特别奉献     
(1)84加79大稳小麦 由陕西小麦育种专家罗洪溪历时15年的研究育成.于1993年6月2日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推广。引入我地120天出齐穗。抗倒、抗旱抗寒适应性强。成熟早,杆如筷,株高85厘米;粒白色,千粒重60克。亩产500公斤左右.高肥地65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21,(4)
正"甬籼15"是早籼早稻中熟偏早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甬籼15"主要特征特性(1)经济性状株高80厘米左右,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有效穗30万,每穗总粒72粒,实粒60.5粒,结实率84.03%,千粒重24.0克,亩产427.2千克。(2)生育期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种植表现,成熟较早,有利连作晚稻的早播早种,奉化区的生育期观察"甬籼15"平均生育期10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8.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2003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晚季在闽侯县南屿镇“省千亩水稻新品种示范片”试种,结果表现产量、米质等都较好,获得农民的认可。 一、产量表现 该组合产量结构合理,亩有效穗18.4万,穗长25厘米,每穗总粒数125.6粒,每穗实粒数102.1粒,千粒重30.5克,亩产506公斤,比对照两优2186亩增91公斤。  相似文献   

19.
苏种 《农家致富》2015,(7):22-23
一、扬育粳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0。由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稻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94.2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8.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6公斤,比  相似文献   

20.
南粳0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超级稻"武粳15"与"扬辐粳8号"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3 d。株高99 cm,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一般产量9 000 kg/hm2以上,有效穗32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 g左右。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10 174.5 kg/hm2,比对照镇稻14增产4.42%,2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38.5 kg/hm2,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13.1%。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2014年穗颈瘟鉴定结果为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25。稻米品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和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