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资解释的症候群.现代医学认为病因以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为主,是消化内科中常见且难治的一种疾病.在祖国医学中隶属于痞满、腹胀、呕吐等范畴,其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脾胃素虚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胃.笔者应用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该综合征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在脑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关于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认为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变化等因素有关。目前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有些老药在治疗该综合征时有一定的疗效。1.硝苯地平又名硝苯吡啶、心痛定。本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是通过阻滞钙离子内流而解除肠…  相似文献   

3.
黄妙珊 《求医问药》2014,(21):28-2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腹痛和排便异常为表现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便秘"、"腹痛"、"泄泻"和"郁证"的范畴。此病的病位在肠,其病因与患者存在肝脾不和、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因素有关。本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惹综合征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治要点.方法 就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5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点是肠壁结构无缺陷.结论 肠易激惹综合征病因是多因素的,治疗主要采取针对症状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熟悉本病的分型、病因,特别是发病机制,对本病的临床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因素和胃肠道动力、脑肠轴、基因、内脏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其中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以通过影响内脏的感觉、分泌和运动,从而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该文从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神经肽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胃动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等脑肠肽入手,探讨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对本人所在科室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76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以平滑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因素疾病。结论:肠易激惹综合征病因是多因素的,治疗主要采取针对症状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心理、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异常活动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电刺激在调节肠道高敏性及肠道节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恢复排便习惯.本文就电刺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唐明春 《海南医学》2001,12(9):63-64
肠道易激综合征亦称“结肠功能紊乱”、“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结肠过敏”,人们认为是由于异常的神经体液因素导致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该病以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为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便秘、郁证等范畴.本文结合该病的临床特点,按照辨证论治原则,剖析其病因病理,提出肠道易激综合征治疗十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方法 熟悉本病的分型、病因,特别是发病机制.结论 对本病的临床治疗、心理和行为对(IBS)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吴玉刚  王莹莹 《中外医疗》2011,30(26):23-2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蒙古族地区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病病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指引。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肠易激惹综合征的患者2000例,对患者病史采用回顾性分析,其饮食、神经内分泌情况、胆汁酸吸收障碍情况、精神心理因素、感染因素、肠道动力学因素和饮酒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肠易激惹综合征发病主要病因。结果大量饮酒为蒙古族地区肠易激惹综合征主要病因,本组发病860例,占43%,其次为感染和精神心理异常,分别占26.45%、17.7%。结论蒙古族特有的生活习性决定了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主要诱因,其治疗过程应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王颖 《河北医学》2008,14(10):1254-1255
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即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综合征,曾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因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需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方可确诊.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多带有粘液,但绝无脓血;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有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净感、排便窘迫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用于指导治疗.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结果 通过总结发现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机制与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性别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急性肠道感染有关,近年研究发现还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明显关系.结论 IBS病因较多,祛除病因可以提高IBS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不规律,时有腹泻、便秘等情况发生。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已验证与动力紊乱、炎症、内脏高敏等密切相关。现阶段西医对于此征的研究与进展已基本成熟,但因一些药物反应及副作用,更多同仁更注重中医药的应用。因此,本文重点阐述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1例患者进行精神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观察其治疗结果.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上应倒重于要药物治疗,辅以精神心理是疏导.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这一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SIBO可以通过影响胃肠动力、造成感染、增高内脏敏感性、产生气体等,导致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肠道外症状的发生。近年来,对于中药改善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方面,各医家见解不一,但都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提供参考,其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腹痛、腹泻或便秘为特征性症状,且常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的功能性肠病.IBS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研究发现,肠道感染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关系密切。从肝脾论治本病是中医药防治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分析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入手,探讨调肝理脾治疗本病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志忠  王俊平 《医学综述》2007,13(24):1999-200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科研诊断标准的回顾性研究,进一步探讨罗马标准的演变过程及不同诊断标准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效果的评价。随着对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病因、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新近颁布的罗马Ⅲ标准也将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20.
吴远玉 《中外医疗》2011,30(11):172-172
目的探寻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施以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施以临床治疗。然后比较2组患者在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的发作情况。结果从疗效上讲,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的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