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一文,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篇。对于文中“心气不足”的理解,历来争执不休。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心气不足”,当是“心气不定”,“足”乃“定”之字  相似文献   

2.
《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第十六条载:“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原文叙证简略,更况后世注家对“心气不足”的解释又众说纷纭,甚有谬误,直接影响着对吐血、衄血病机的认识、证候的掌握和方药的应用。所以,对此方证的探讨,实属必要。笔者试从以下三方面辨析之。  相似文献   

3.
仲景妇人杂病篇泻心汤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妇人杂病篇泻心汤之辨析青海医学院中医系(810001)童丽《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第7条云:“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对其中之泻心汤,条文后载为惊悸篇中之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  相似文献   

4.
周勇  魏盼  周小康 《中医学报》2019,34(2):248-251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本方药仅三味,但配伍精当。方中重用大黄为君药,取其釜底抽薪,泻火清热,苦降行瘀;佐以黄连、黄芩苦寒直折,以增泻火清热之力。俾使火降热清则血自宁,虽不止血而血自止...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验案2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验案2则孙永明(泰县中医院225500)笔者本着证同治同的原则,将半夏泻心汤化裁用于临床,收到异病同治之疗效,兹举2例如下:1失眠陈某,男,6习岁,离休干部,1991年习月5日就诊.患者自诉近半年来,每于晚间睡眠后半小时许,即因胸脘...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药效学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主治伤寒邪入少阳误下致痞之证,历代医家议之,大多以寒热互结立论,谓其清上温下,补虚消痞。然余临床实践后感到祛湿热亦为半夏泻心汤之重要功效,故在此不揣浅陋,勉为议之,希引起同道重视。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五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满,按之自濡等证,但其证治与组方各有所异。本文试将自己对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五方的证治组方规律、临床运用谈几点意见。五泻心汤证治组方规律五泻心汤所治皆以心下痞满,按之自濡为主证。如论中第156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但因其病因病机的不同,各方证治及组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149条:"但满而不痛,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由以上两条可知,半夏泻心汤涉及的主要脏腑是脾胃和肠道,属于调和肠胃之剂,在临床上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中焦升降失常而致的肠胃不和的常用方.笔者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体会到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只要辩证病机符合"半夏泻心汤证",遂加减运用半夏泻心汤,临床效果甚佳,积累了一部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泻心汤类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包括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类方用辛开苦降之法治疗中焦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常之痞证,而其应用不限于消化疾病。白彦萍教授认为皮肤病与中舟脾胃气机运转关系密切,泻心汤类方则是调理中舟的经典方剂,消补兼施、寒热并用、升降相因,能使气机畅、阴阳和、湿热除。故泻心汤类方在皮肤病中应用广泛,在湿疹、痤疮、脂溢性皮炎、  相似文献   

12.
黄芪精治疗心气虚证的作用观察许得盛,王文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1资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 具有心气虚症状的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及部分中老年人,共计34例。在心气虚症状(心悸怔仲、胸闷胸痛、短气、自汗、神疲乏力、面色不华)中至少具备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传统经方半夏泻心汤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半夏泻心汤对多种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结论本方辛开苦降甘润,泻不伤正,补不滞中,具有寒热平调、补泻兼施、消痞散结之功。临床上只要符合脏寒肠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调之病机的消化道疾病均可用之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或终末阶段。根据其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心气亏虚、血瘀经脉、水湿停聚 ,终成气虚血瘀水停的气、血、水同病之证。临床上治疗大多依此病机立法而从气血水同病方面进行论治。本方拟就近年来从气虚血瘀水停论治心衰的现状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气亏虚 ,因虚致实 ,瘀水停聚而成本虚标实之证。韩氏 [1]认为 ,心衰的病理变化可概括为心气亏虚、瘀血阻滞及水液停留的气、血、水病变 ,以心气虚为…  相似文献   

15.
泻心汤源于仲师《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功能苦寒泻火,化湿泄热。仲师用以治疗心气有余吐血、衄血之证。运用本方灵活加减,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兹择个人临床点滴,简介于下:一、鼻衄吴××,男,22岁,本院77级学生。1980年8月5日诊。因感冒三天发生鼻衄,血色鲜红量多,  相似文献   

16.
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对方剂学的一大创举,其科学价值极高,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典型寒热并用方剂,进行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之探析,从中审悟仲景治疗各种寒热错杂证,既恪守和解寒热,调和阴阳的治法准则,双运筹帷幄,同中求异地把握各自个证特点,而随证施治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起效机制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对胃肠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局部生长表达,促进相关激素、蛋白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脾胃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脾胃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脾胃病时兼顾了痞塞不通、气机不利、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方面,辛开苦降,散痞泄热与补虚相结合,故在脾胃病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治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半夏泻心汤证病机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湿浊互结;也有学者赞同寒热之气互结的观点.两种观点并行不悖、莫衷一是.现从寒热并用和辛开苦降的内涵出发,用理论探讨的方法,理清了两者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本质是胃中虚,客气上逆,无形之气与有形之湿浊互结.  相似文献   

19.
甘草泻心汤治疗风湿类疾病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泻心汤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 ,分别用于治疗“狐惑病”和“虚痞”。这是异病同治的经典之作。临床曾反复、长程使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病和干燥综合征 ,疗效较好。白塞病多由中焦郁热或下焦湿热引发 ,而干燥综合征多由感受燥热之邪或内生燥热所致 ,甘草泻心汤能清热解毒 ,泻火而培中 ,且方中重用甘草 ,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切中风湿类疾病之病机  相似文献   

20.
食管克罗恩病、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消化系统的疑难病,其病缠绵难愈,病情反复,病机总属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是调和寒热的代表方剂,王晞星教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晞星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切中病机,治疗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并且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有幸侍师身侧,收集病例,选取了三例临床典型验案,总结了王晞星教授以调和寒热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克罗恩病、胃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的宝贵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