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壳聚糖的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最佳制备条件:壳聚糖浓度为0.5%、海藻酸钠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5%、壳聚糖溶液的pH为5.5。  相似文献   

2.
变色染料/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探索制备变色染料/壳聚糖微胶囊为目的,选取结晶紫内酯(Crystal violet lactone,CVL)为囊芯,壳聚糖(Chitosan,CS)为囊壁,采用离子凝胶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进行CVL/CS微胶囊的制备.考察了制备微胶囊的主要影响因素芯壁比、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用量比、乳化剂、乳化搅拌速度、系统浓度、固化剂及用量、交联时间,并初步确定了其合理的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出复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微胶囊较好.当体系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0.2%~0.3%之间,采用Tween-80为乳化剂,其用量为囊芯的6%,乳化速度1 500 r/min,固化剂戊二醛、用量为1 mL,固化交联时间为60 min,芯壁质量比3∶1,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物质的量之比1∶1时,制备的微胶囊外观规整圆滑,平均粒径在0.5μm左右,囊芯包覆率达到了88.56%.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作为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原料易得及价格便宜而倍受从事生物微胶囊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研究了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对制备生物微胶囊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在固定化细胞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质量浓度7%,三聚磷酸的质量浓度6%-9%,包埋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为微胶囊制备的壁材原料,利用自制气-液微流控装置,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尺寸稳定、大小均一、粒径分布较窄的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微胶囊。对微胶囊的合成条件气、液相速度、接收液浓度、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质量浓度及其配比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所制备的微胶囊进行了酸碱和离子稳定性测试,对其载药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流速度为0.5~0.8L/min、液相速度为3mL/h、接收液浓度为2%、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质量比1∶1时,可制得大小均一、粒径分布窄的微胶囊,微胶囊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离子稳定性。微胶囊对水杨酸具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和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壳聚糖为壁材,橄榄油为芯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护肤保健功能的微胶囊,研究了芯壁比,乳化剂的选择,絮凝剂用量,固化剂的种类和数量等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芯壁比为3∶1,选择OP-10和JFC复合乳化剂,絮凝剂用量为壳聚糖的100%,交联剂Epc503用量为1%(对壳聚糖质量),应用多媒体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并测定分析了所制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电解质海绵及抗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溶液混合,利用冷冻干燥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CSAL聚电解质海绵。利用红外光谱确认了复合海绵中的聚电解质复合行为,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到引入海藻酸钠后海绵的孔径增大。吸水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聚电解质海绵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引入不同的抗菌剂而表现出特异的抗菌性能,载磺胺嘧啶银的复合海绵能持续抑菌,而载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的复合海绵具有初始杀菌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为载体,用包埋法固定化啤酒酵母,研究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固化时间、壳聚糖质量分数、覆膜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啤酒酵母发酵降糖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固定化啤酒酵母制备啤酒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啤酒风味物质与珠江纯生啤酒、金威啤酒、喜力啤酒比较一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囊材,以三氟氯氰菊酯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微胶囊。考察了壳芯质量比、温度、搅拌速度、对包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锐孔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_2液为固化液,以植物油为心材,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锐孔法制备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主要研究了锐孔法制备微脱囊的工艺过程及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2液为固化液,以植物为心材,确定了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含中药的微胶囊烧创伤敷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相单凝聚法制备出烧创伤微胶囊敷料,壁材是明胶,芯材是利用超临界萃取提出的中药材成分,以无水乙醇作为沉降剂.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是明胶水溶液浓度为10%,pH为5.6,在温度45 C时以1500r/min搅拌20min,逐滴加入无水乙醇,至乙醇体积浓度达到55%,使形成胶囊化,降温至5℃后,固化,离心分离干燥即得敷料.  相似文献   

12.
复相乳液法中药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抗菌抗病毒微胶囊的技术,并对制得的胶囊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的粒度为0.4μm左右,比一般工艺制得的胶囊粒度小.将胶囊整理到织物上进行缓释性测试,在100天内微胶囊的释放率仅为45%,体现了胶囊小粒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以玉米浸渍水为原料制取植酸钠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设计及极差分析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植酸钠平均收率达到95.21%.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作为稳定剂,观察其对含有效氯0.5%的次氯酸钠溶液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0.6%的氯化钠溶液能显著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在75℃敞口情况下放置4h,有效氯仍保留初始浓度的91.73%,而未加氯化钠的对照样本仅保留初始浓度的87.78%;在75℃于密闭容器内放置19h后,有效氯为初始浓度的83.95%,而未加氯化钠的对照样本仅为初始浓度的79.75%。0.6%氯化钠对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流变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海藻酸钠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 IBM 计算机处理数据,发现海藻酸钠是假塑性流体。同时,讨论了温度对海藻酸钠流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浸带水为原料,采用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对植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工艺条件,使植酸钠的平均收率可达95.21%.  相似文献   

17.
以硬脂酸甲酯与甘油为原料,研究了以硅酸钠为催化剂制备甘二酯的最佳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硅酸钠催化制备甘二酯的最佳条件为:硬脂酸甲酯与甘油的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5 h,硅酸钠的添加量为硬脂酸甲酯质量的0.5%;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产物中甘二酯的质量分数为49.70%.  相似文献   

18.
红花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红花籽油的氧化,以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和可溶性淀粉为壁材,采用啧雾干燥法制备了红花籽油微胶囊,对微胶囊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初步研究了产品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花籽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36%,表面油含量为5.45%,包埋率为84.79%,微胶囊包埋效果较好,产品的溶解性与流动性良好,微胶囊化后的红花籽油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及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胶囊技术以及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自修复机理,阐述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损伤自修复过程中的应用,讨论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