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弥补飞行编队任务分配情况和不同模式下紫外光定向通信存在耳聋问题的缺陷,采用一种基于空分复用的多信道机间紫外光通信定向信道接入协议,建立了机间紫外光通信网络模型。通过在紫外节点安装多个不同方向的紫外收发装置来实现多信道信息交换,并仿真验证了多信道通信使耳聋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网络时延,使得网络性能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多信道通信与单信道通信相比,网络吞吐量增加,平均时延减小,网络性能大幅度提高,并且采用三信道通信模式通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前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WMN(Wireless Mesh Network)的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仍然存在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具有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多信道WMN的MAC方案。方案采用数据信道预留机制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并降低接入时延。该方案通过减小控制信道上的碰撞概率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接入时延并提高控制信道的利用率。理论分析和性能估计表明此方案具有高的吞吐量和低的接入时延,性能明显优于现有的公共信道控制方案CCC(Common Control Channel)。  相似文献   

3.
张伟龙  吕娜  杜思深 《电讯技术》2014,54(5):656-661
针对航空Ad Hoc网络在高负载下的低时延信道接入问题,提出一种优先级与公平性协作的多信道MAC协议(PBLL/HL)。在多信道检测统计基础上加以改进,结合优先级机制,在高负载网络中适时截流低优先级业务,优化网络流量,保证高优先级业务低时延发送;设计公平性优先级阈值与冲突退避窗口算法(PCA),减小低优先级业务接入时延。仿真结果表明,PBLL/HL能够在高负载网络有效控制信道接入,维持良好的网络流量,降低网络平均接入时延(低优先级业务时延过载时降低10%以上),稳定高负载网络吞吐量(最大吞吐量88.1%,过载时吞吐量下滑平缓),解决了航空数据链高业务量带来的高时延和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4.
摘要:提出了VANET/LTE-Advanced异构网络架构,并重新规划信道使用及接入模式,提高车载设备之间通信的有效性,增强公平性并兼顾自由度。以车辆间通信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并比较IEEE 802.11p MAC协议,基于协议序列信道接入机制,提出基于协议序列-IEEE 802.11p的信道接入算法,将“基于调度”与“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结合,完善IEEE 802.11p MAC层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协议序列-IEEE 802.11p的信道接入机制与UI模式及IEEE 802.11p模式相比,实现了用户平均吞吐量和平均数据分组发送时延性能的权衡,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无线信道接入协议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分析抽象和学生理解困难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Matlab的无线信道接入协议仿真平台,可灵活地刻画物理层信号样式和信道传输模型。通过建立衰落信道接下接入协议的吞吐量和时延数学模型,以典型的Nakagami信道模型为例,仿真分析了捕获效应对接入协议吞吐量的影响。仿真平台有助于学生掌握无线信道接入协议知识要点,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蜂窝车联网(C-V2X)与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异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容量。然而,不同网络在非授权频段上共存而引起的信道冲突会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和用户接入时延增大,无法满足车联网用户对服务质量(QoS)的需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QoS需求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分别对C-V2X 和 VANET 的吞吐量和时延进行建模分析,刻画用户数据传输时间配置与吞吐量和时延的数学关系;然后,基于上述模型构建吞吐量-时延联合优化函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实现异构网络中吞吐量和时延的优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时延-吞吐量联合优化算法(DT-JO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提升异构网络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蜂窝车联网(C-V2X)与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异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容量.然而,不同网络在非授权频段上共存而引起的信道冲突会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和用户接入时延增大,无法满足车联网用户对服务质量(QoS)的需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QoS需求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分别对C-V2X 和 VANET 的吞吐量和时延进行建模分析,刻画用户数据传输时间配置与吞吐量和时延的数学关系;然后,基于上述模型构建吞吐量-时延联合优化函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实现异构网络中吞吐量和时延的优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时延-吞吐量联合优化算法(DT-JO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提升异构网络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面向应用的车载网络跨层多信道MAC协议。对来自应用层不同类型的消息进行实时统计,预测出最优控制信道周期,确保控制信道上安全消息的及时、可靠传输,同时采用预约机制实现消息在服务信道上的无竞争传输,提高服务信道的吞吐量。本协议适合饱和与非饱和的一般VANET环境,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扩展性较好。与现存的其他协议相比较,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协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场景下用户平均有效数据吞吐量,提出车载自组织网络分布式信道接入机制.通过道路区段划分实现协议序列集复用;通过引入少量反馈并利用UI(User Irrepressibility)序列特性实现节点间接入顺序感知;同区段节点间利用分布式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模式最大化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其吞吐量性能优于经典的基于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的机制,并且物理层数据传输速率越大,节点通信半径越大,车辆密度越稀疏,其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无线网状网中基于干扰模型的多信道分配策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束永安  洪佩琳  覃振权 《电子学报》2008,36(7):1256-1260
为解决信道干扰导致无线网状网吞吐量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干扰模型的多信道分配策略.首先对网络进行分层,然后按照优先级逐层进行信道分配,通过降低信道间的干扰来提高每个结点的吞吐量,进而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带有负载监听的多信道协议。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多跳的Ad hoc网络中暴露节点的问题。在该协议中,每个节点都可以根据当前的信道负载来决定是否接入信道,并进行信道预留。在信道预留成功后,多速率的数据包就可以在指定的信道上不受干扰地进行同步传输。该机制允许一个节点同时占用多个空闲信道,不同节点间可以同时传递数据包。仿真结果显示,该机制要优于单信道的RTS/CTS模型,它提高了Ad hoc网络的吞吐量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车载移动异构无线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车辆通信网络通常只是针对于公路计费等用途设计的封闭式通信网络,新近的发展使得车辆支持车间自主通信从而互通安全信息。但是由于在网络架构方面的缺陷,现有的系统只能对高速行驶中的车辆提供局部区域内的信息交互,无法实现车辆与智能交通控制中心进行实时数据服务和接入宽带无线网络。文章提出了基于车辆环境下无线接入(WAVE)(IEEE802.11p)和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IEEE802.16e)融合的车载移动异构无线网络体系,建立了新型车载异构网络通信架构及体系模型,并分别对WAVE网络中的多信道自适应协调机制和分布式多信道调度算法和基于移动预测的路由及服务质量、WiMAX网络中的群组切换机制和两级资源调度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车载网(VANETs)需提供时延敏感的安全应用和非安全应用的通信服务.这就使得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既要满足安全消息的时延和可靠率,又要保证非安全消息的服务信道利用率,给MAC的设计提出了挑战.为此,提出基于时分多址的MAC改进算法(I-TDMA-MAC).I-TDMA-MAC算法在每个同步帧内给每辆车分配两个子时隙,旨在提高无碰撞信道接入率和安全消息的传递率.同时,对空闲时隙采取重分配策略,并基于最短作业优先准则(SJF)给空闲时隙设置优先级,旨在提高服务信道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I-TDMA-MAC算法的安全消息传递率高达99%,当车流密度到达100 vehicle/km时,服务信道利用率接近于90%.  相似文献   

14.
池灏  章献民等 《电子学报》2001,29(5):695-697
针对SuperPON接入系统大时延、多用户的特点,给出了针对非实时业务流的基于申请-许可的带宽分配处法,自适应于网络的负载状况,申请信道动态地从随机接入到固定分配间切换,系统地时延特性由计算机椹给出,结果表明该算法同时保证系统在低负载时的低时延特性和高负载时的高吞吐量,能改善尽力服务类型业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池灏  章献民  陈抗生 《电子学报》2001,29(5):695-697
针对SuperPON接入系统大时延、多用户的特点,给出了针对非实时业务流的基于申请-许可的带宽分配算法,自适应于网络的负载状况,申请信道动态地从随机接入到固定分配间切换.系统的时延特性由计算机模拟给出,结果表明该算法同时保证系统在低负载时的低时延特性和高负载时的高吞吐量,能改善尽力服务类型业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短波令牌协议( HFTP)调度方式单一,在没有数据传送时,信道资源会被各节点间的令牌传递所占用,且令牌在通信质量较差时易丢失。基于此,提出一种多信道的分簇式短波令牌协议( CHFTP),通过以通信质量评估为标准的分簇算法和基于预约的动态令牌调度,减小了令牌丢失的概率和令牌传递、处理的开销,并给出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的端到端平均时延和网络吞吐量明显优于短波令牌协议, CHFTP 的平均时延最多可减少75%,网络吞吐量最多可增加66.7%,适合在短波通信网络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址接入协议对无线网络的性能有极大影响,并已成为实现高效无线通信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动态信道分配(DCA)协议的信道资源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传输机会(TXOP)传输机制的多信道介质访问控制(MAC)(T-DCA)协议。由于T-DCA协议实现简单,可适用于分布式无线网络,如Ad-Hoc以及无线局域网络(WLAN)等。最后,通过搭建NS-2网络仿真平台,验证了T-DCA协议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T-DCA协议有效抑制了协议的冲突概率,提升了网络吞吐量并降低了平均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存在控制开销冗余和在竞争信道时缺少优先级调度策略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太赫兹网络中基于优先级调度的低开销双信道MAC协议(Low Overhead Dual-channel MAC Protocol Based on Priority Scheduling,LO-PSMAC),包含通信距离预判、优先级调度策略的CSMA/CA和精简THz频段MAC帧三种机制,可有效提升信道利用率和整体网络吞吐量,同时减小控制开销和降低数据平均时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议与现有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相比,MAC层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分别提升了7.14%和14.75%,数据平均时延降低了14.21%。  相似文献   

19.
无线Ad hoc网络动态TDMA信道接入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明祥  于波  郭庆 《移动通信》2004,28(Z1):32-36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案适用于无线Ad hoc网络信道接入控制协议,分别为突发业务,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提供相应顺序接入信道的优先级,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避免碰撞和保证突发业务有限的时延。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动态TDMA、CSMA及MACA三种信道接入协议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石伟明 《现代导航》2018,9(1):47-52
多址接入协议提供了一种信道共享的调度机制,确保多个通信节点间公平、高效地共享相同的无线信道资源,决定了节点业务量和网络吞吐量,是数据链路层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双通道技术,将 SPMA 和 TDMA 多址接入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的方法,既保证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又保证特殊业务对时延的要求,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