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酿酒》2015,(3)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酿酒工业研究会、酿酒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微生物技术示范实训中心和酿酒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平台,专业与产业互动,实施"企业订单,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深化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基于产学研平台,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室、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和开展技能大赛等措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践表明,产学研平台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在校企合作中已取得一定实践成果,但整体发展仍显不足。现有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合作缺少深度和广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未能得到充分发展。针对现有合作模式的弊端,笔者提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的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并根据实践探索总结出4种具体的合作方式。通过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沟通桥梁,以期拉近高校与企业、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为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借助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多家针织企业的校企合作平台,江南大学开展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章阐述该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本科生宽理论与强技能综合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常涛  路静 《纺织教育》2010,25(5):43-46
探讨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产学研合作等问题。校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培养纺织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综合性高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人才需求发展,尤其是加强工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借鉴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产学研全面合作基础上,对纺织工程专业02级学生实行了“3 1”教学模式的教改,探索校企合作、加强工程实训、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校企合作开展工程实训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1.工科大学生的从业特征要求加强工程实训教学工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  相似文献   

6.
地方院校与企业双方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繁荣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库支撑,而且可以使地方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文章以企业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总结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的实践经验,提出依据区域发展特征地方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人员轮换机制、创新柔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培训资源共享等多种校企模式与路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要闻回顾     
《今日印刷》2019,(9):1-2
<正>山东优派特造纸机械有限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进行校企合作7月26日,山东优派特造纸机械有限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此次产学研合作,双方拟在山东优派特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齐鲁工业大学产学研基地",本着真诚合作、资源共享、讲求实效、共同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让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使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的方式,将科研成果运用于现实生产,从而不断提升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概念、特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以及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希望能够为加强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帮助,促进科研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四川省茧丝绸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产学研合作运行的基本现状,包括合作需求、模式、路径、内容及特征等;同时总结了现行几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供今后的产学研合作借鉴,以更好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和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根据社会需要,培养通用型、高技能人才,采用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纺织类专业实践必需性和应用适用性的特点,根据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培养的特性,开展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教科研团队、区域经济服务等合作方式来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酿酒》2017,(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和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以河南宋河酒业和周口师范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例,提出目前地方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从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需求和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层面阐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深层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8,(5):186-187
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校企合作办学是建立在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校企合作模式和长效性保障几方面论述我国职业教育应大力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结合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建设需求,对学院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加强学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通过开发教学资源,开展职教集团活动及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校企合作改革对学院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优势资源整合的一种先进模式,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它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旅游大省的山西,挖掘旅游特色服饰潜力,构建山西旅游服饰产学研合作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点探讨了食品类专业工程人才立体联动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省级示范中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重点实验室、校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校企共建实践平台为支撑,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创新构建多层次食品专业工程技术型工程人才立体联动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实践基础和专业基础,更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并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轻工机械》2010,28(2):I0001-I0001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2009年12月3日,西安中轻造纸机械集团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在陕西科技大学逸夫楼举行“校企合作发展协议”签字仪式,通过合作发展,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能够服务于社会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过程要能够与行业企业接轨,要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方尤其是校企合作薄弱的内地地市级高职院校,要改变教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三教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适应校企合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深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8.
任步涛 《印刷技术》2010,(23):56-57
校企合作势在必行不论是中国作为印刷大国注定要向印刷强国迈进,还是中国目前近十万大大小小印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论是印刷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提高印刷企业市场竞争力,印刷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始终如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而校企合作更能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徐海云 《食品界》2024,(2):79-81
<正>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一种深度合作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合作。这种模式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在这种模式下,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3,(10):111-112
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提高科研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背景下,通过科学制定挂职教师管理模式、挂职单位选择机制、挂职教师选拔机制和考核机制,可有效提高挂职教师锻炼效果,使教师挂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作锻炼,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