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闫彬 《陶瓷》2022,(1):24-25,33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装饰为特色,从追求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为主,景德镇元青花的出现让景德镇原有的瓷器装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标志着中国瓷器釉下彩绘技术走向成熟.本文主要聚焦于磁州窑与景德镇元青花这一视角,从彩绘工艺、装饰纹样表现形式、装饰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比较磁州窑和景德镇元青花,从而探讨磁州窑彩绘对景德镇元青花产...  相似文献   

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以国画工具之毛笔在瓷上彩绘,装饰陶瓷,启于宋代磁州窑创烧的白地黑花瓷。白地黑花瓷,先在土黄色的瓷坯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并在其上用毛笔蘸细墨料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再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再入窑烧造。元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瓷也采用了相似的工艺。青花瓷,先用毛笔蘸含氧化钴的矿物质原料(苏麻离青)在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再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相似文献   

5.
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彩瓷时代的到来。长沙窑瓷器烧制工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装饰工艺和装饰风格。装饰工艺包括胎装饰(模印贴片、堆塑、刻纹等)、釉装饰(彩釉、块状浸釉等)和彩装饰(点彩、釉下彩绘等)等丰富内容,其中广泛使用釉下彩工艺和首创高温铜红釉是长沙窑最具代表性的彩、釉装饰技法。文中对长沙窑出土的一件盛唐时期的天蓝(青)釉红绿"彩"壶(残片)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揭示了长沙窑中一种以前尚未被认识的装饰工艺—剔釉和釉装饰相结合,它可能是后期流行的剔釉和"填红"工艺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研究了长沙窑釉彩断面上的着色剂浓度分布,并和历代典型釉下彩进行了对比。对比的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1)长沙窑各种不同类型的彩瓷,在着彩区的胎、釉中间层上,看不到有任何残留色料颗粒,即使生烧残器也是如此;(2)除了少数精笔描绘成的彩绘瓷以外,其他各种大小斑块装饰、联珠彩、单色釉等,在彩饰区断面的上部看不到有透明釉层,而且着色剂的浓度分布在胎、釉中间层处最弱,釉面处最强,中间呈逐步变化的过渡状态。这些差别说明长沙窑的彩饰工艺和历代典型釉下彩不一样。长沙窑的彩饰工艺包括色釉工艺、点彩工艺和釉下彩工艺。某些精细彩绘采用釉下彩工艺,但在好些方面却和典型釉下彩工艺不一样。本文还研究了长沙窑釉彩的化学组成。主要特点是P_2O_5含量很高,褐彩中的MnO含量也很高。绿釉和绿彩中还含有极少量的SnO_2,As_2O_3和PbO。SnO_2,As_2O_3和P_2O_5的存在,使绿釉和绿彩呈强烈的乳浊感。长沙窑是我国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的古窑场之一。其绿彩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在局部地区出现铜红。长沙窑的陶工在这种偶然现象的启发下,通过试验;初步烧制出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一历史事实说明铜红釉彩的起源应归功于长沙窑。  相似文献   

7.
广元窑是川渝地区烧制黑釉瓷的重要窑场之一,除烧制黑釉瓷以外,还烧制酱釉、绿釉、黄釉、白釉瓷等器物。本研究主要以广元窑采集的白釉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广元窑白釉瓷胎使用了铁含量较高的本地原料,同时为了遮盖胎体颜色与质地的瑕疵,胎体上均施有含铝较高的化妆土;广元窑白釉瓷釉因受南方制瓷影响,采用石灰石加草木灰的制釉方法,瓷釉多为钙釉,个别样品为钙碱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着眼于窑址考古报告中出土的16件黑釉刻花填白彩瓷器,从工艺入手,一方面通过分析唐代黄堡窑黑釉刻花填白彩器物的成型手法,阐释相似工艺的传承、影响关系;另一方面结合文献记载,论述刻、填的装饰观念在不同器物中的体现,并总结该工艺所呈现的美学观念,从而对黄堡窑黑釉刻花填白彩瓷器装饰工艺建立较为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吉州窑瓷器的装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丰富,在吸收北方定窑、磁州窑釉上、釉下彩绘装饰手法,借鉴南方建窑窑变釉装饰手法的同时,将陶瓷技艺与装饰工艺结合在一起,有所创新,突破了当时五大民窑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限,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开启了陶瓷装饰的新纪元,釉装饰的创新和彩绘装饰手法的突破,是其装饰工艺的两大特征。而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国最传统的陶瓷品种,它继承了唐代铜官窑、宋代磁州窑、元代景德镇窑研发的釉下彩绘技术,并突破前者只以单色或双色在瓷器上装饰纹饰的工艺局限,创造了几乎涵盖所有色系的多彩装饰新工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纹饰非常全面,图案、人物、山水、花鸟皆涉,风格各异,本文主要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山水画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一、湖南省陶瓷工业概况(一)发展概况湖南省日用陶瓷工业历史悠久,长沙窑始于唐代中叶,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先河,创新发展了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系统的生产极具文化特色的釉下多彩日用陶瓷产品,长沙窑首创釉下彩和釉中彩,并巧妙地把传统器物装饰方法,如划花、镂雕、模印、堆贴、捏塑、剪纸、书法、绘画等技法,移植于陶瓷装饰工艺之中,创新出集文化内涵与陶瓷艺术结合的装饰技艺,这些装饰技法对宋代磁州窑、明清景德镇窑以及全  相似文献   

12.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艺术的创新.特别是高温釉下彩绘的创烧成功,为唐代的陶瓷艺术注入了绚丽的色彩.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从它的美学特征中认识其装饰造型的独特风格,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陶瓷的发展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它的一步一步发展,让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了它的魅力,而釉上花鸟画则是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创造出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一、历史久远的釉上彩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真正成熟釉上彩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旷世杰作。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更高水准。但是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  相似文献   

14.
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发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沙窑釉下彩绘题材丰富,其中花鸟装饰题材为大宗,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的产生背景分析长沙窑陶瓷花鸟纹饰的艺术特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八世纪的中唐时期,长沙铜官窑就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新技术。据考证,当时在白釉下画绿彩、在青釉下画褐、褚、绿三色等品种,已表现了釉下五彩不一般的特点,加上纹饰上的变化,除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外,花卉、人物、走兽均为常见题材。因而丰富了釉下五彩装饰内容。宋代磁州窑、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的发展。与长沙窑的发展不无关系。这也奠定了今日醴陵釉下五彩在国人乃至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的变迁,景德镇陶瓷绘画装饰手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谓“综合装饰”,指在一件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的陶瓷载体上,综合运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巧,诸如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法: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料等不同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使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映衬、各臻其妙、  相似文献   

18.
长沙窑器型、品类多样,釉彩绚丽丰富,并且享用结合,曾经作为晚唐、五代中国最主要的外销瓷生产地,研究长沙窑釉彩工艺的文献很多,但主流观点存在极大误区。先后介绍了长沙窑的胎釉工艺、釉彩的特征、施釉技术、铜红的特色及发色原理,重点介绍了长沙窑新的釉彩工艺和特征。特别分析了单色青瓷和高温釉上多彩。指出单色青瓷和釉上多彩瓷是长沙窑的主要品种,之前学界流行的长沙窑的釉下彩其实是高温釉上彩,并且是长沙窑彩瓷工艺的主流,唐三彩(低温釉上彩陶)和岳州窑(高温青瓷)嫁接衍生了丰富的长沙窑高温釉上彩。重新厘清长沙窑的釉彩工艺有独特的艺术和科研价值,对当代陶瓷设计和创作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鹤壁集窑黑,红彩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壁集窑是我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鹤壁集窑的黑、红彩装饰技艺的发展在陶瓷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红彩、褐红彩的装饰技术和呈色机理作了研究,发现: 1.北宋样品都有两层化妆土,这在胎釉之间起到过渡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陶瓷外观白度,而且能使釉减少应力并避免产生裂纹。 2.北宋、金和部分元代样品都是釉下彩。釉下彩样品的色层物相都是以磁铁矿为主,花纹呈黑色。但是部分元代样品色层在釉上,部分釉上彩色层物相是以赤铁矿为主,花纹呈铁红色。两个元代样品釉上色层物棚的含磁铁矿量和赤铁矿接近,花纹呈褐红色。  相似文献   

20.
简述并分析了长沙窑产品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特点.认为长沙窑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开创了大写意中国画的先河和诗词装饰瓷器产品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