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临床病理。方法:随机抽取GEP-NENs患者55例,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予以分析。结果:肿瘤原发部位为直肠、胰腺、胃、阑尾、十二指肠、结肠及输卵管。78.2%为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21.8%为功能性NENs。内镜检出率为97.6%,见黏膜溃疡、隆起或出现菜花状赘生物。G1级50.9%,G2级32.7%,G3级16.4%。神经内分泌瘤(NET)为76.4%,神经内分泌癌(NEC)为20.0%,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CE)为3.6%。结论: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GEP-NENs,应采取病理诊断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3例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遗传因素、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治疗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63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7%、25.8%、17.1%,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41.6%、11.8%和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和家族史及是否行放化疗均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手术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手术及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目前根治性手术及放化疗仍是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是TNM分期、手术和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抑癌散结汤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以GEM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抑癌散结汤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KPS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RR为75.76%,较对照组的51.52%显著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有效率为87.88%,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期间Ⅰ+Ⅱ级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及Ⅲ+Ⅳ血小板减少患者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抑癌散结汤可显著降低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减少相关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晚期肿瘤患者60例,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临终关怀)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两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30)、焦虑量表(SAS)分值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QLQ-30分提高且高于对照组,SAS分值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级及以上疼痛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能缓解患者癌性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挑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挑疗法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针挑骶丛神经点、腰2神经点,对照组(60例)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果:配偶受孕率治疗组为79.0%,对照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生殖内分泌激素治疗后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微量元素锌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挑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术后有显著改善和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精浆与精子质量、增加妊娠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者纳入ESD组,双号者纳入EMR组,每组26例。ESD组采用ESD治疗,EMR组采用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变组织直径和治疗费用及垂直切缘阴性和肿物完全切除的比例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消化道穿孔、术中出血及迟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SD组手术时间较EMR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费用较EMR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D组肿物完全切除比例明显高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ESD和EMR两种内镜术式总体效果相似,EMR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而ESD在肿物彻底清除上有更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随访,观察预后。方法:观察14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2岁,平均57.3岁,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3~58个月,均存活,进行神经内分泌标记均为阳性。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较好,CerbB2基因、Ki67可能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6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47.06%)明显高于对照组(23.53%)(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44.12%、58.82%)明显低于对照组(70.59%、82.35%)(P0.05)。结论健脾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能够有效缩小病灶,提高患者耐受度,减轻毒副反应,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汤辅以黄体酮胶丸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6例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均为78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补肾疏肝汤辅以黄体酮胶丸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其治疗前后,检测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同时,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89.74%、6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FSH、LH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E_2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23.07%、20.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汤辅以黄体酮胶丸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生殖内分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胰腺内分泌肿瘤(PE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一般发生于胰岛细胞,也有可能在胰腺腺泡和胰管之间的内分泌细胞中发生.可以将这类肿瘤按功能的存在与否进行分类,一种为内分泌功能,如胰岛素瘤和血管活性肠肽瘤等,另一种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泽类肿瘤的血清激素等都是正常的,但是临床症状十分不明确.在确定和胰岛素肿瘤的类型和进行相关诊断时,内分泌因素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术前的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常见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诊断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生活中的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肺放疗治疗肺转移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3月~2003年5月我院肿瘤科收治24例双肺多发肺转移癌患者,均给予全肺放疗.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放疗结束时转移瘤CR率为37.5%(9/24),PR率为50.0%(12/24),有效率(PR+CR)达87.5%.原发肿瘤为鼻咽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5、22.0、10.5月、8.5月.1~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5.0%(6/24);3级为16.7%(2/24);4~5级为0.结论:恶性肿瘤肺多发转移可以采用全肺放疗+局部小野补量治疗,尤其适用于原发肿瘤对放疗中高度敏感、化疗无效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体内广泛分布的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因为正常乳腺组织并未发现具有神经内分泌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此肿瘤是乳腺干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活化并向不同方向恶性转化的结果,也可来自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所致,为粘液癌分化而成.目前对于乳腺内分泌癌的治疗无统一定论,大多数乳腺癌专家在治疗乳腺内分泌癌时会借鉴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根治性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年龄较大、非小细胞型、腋窝淋巴结无癌转移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86例,并将其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以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和以黄芪保心汤联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3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SV、LVEF指标较低于对照组,LVEDD指标较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神经内分泌因子指标较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保心汤可显著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单燕 《新中医》2021,53(11):100-102
目的:探讨CT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0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病死率、CT密度及胰腺外炎症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治疗后,试验组Balthazar CT分级Ⅲ级病死率为8.33%、Ⅳ级病死率为11.76%,总病死率为8.00%;对照组Balthazar CT分级Ⅲ级病死率为16.00%、Ⅳ级病死率为27.78%,总病死率为18.00%。2组总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T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胰腺外炎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CT检查可有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椎管内肿瘤患者神经电生理监测及预后评价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和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根据术中是否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分为监测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监测组患者术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对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死亡和再次接受手术情况,并采用评价JOA评分和肌力分级标准分别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监测组4例患者术中出现体感诱发电位下降的情况,肿瘤全部切除率达到95.24%,术后肌力分级0级、1级、2级的比例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加重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再次手术及死亡的例数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监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情况,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33例中典型类癌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3例,部分病例做NSE、Syn、CK、EMA、CgA免疫组化染色且绝大多数为阳性。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APUD细胞,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类型相关,类癌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指初潮后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不完善,引起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子宫异常出血。现代医学认为功血发病总有效率达95.11%。治疗期间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无排卵致孕激素(P)缺乏,而雌激素是相对足够的。根据这个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对青春期无排卵功血的治疗一般可分为3期  相似文献   

19.
陈剑飞  李强 《新中医》2015,47(6):92-94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辅助治疗0~Ⅰ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及并发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神经传导速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7%,对照组为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和动脉血流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峰值流速和谱宽度降低(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辅助治疗0~Ⅰ级糖尿病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且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CP)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1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76例CP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研究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记录治疗前(T1)和治疗1个月后(T2)两组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腺外分泌功能[血清胆囊收缩素(CKK)、淀粉酶(AMY)、脂肪酶(LPS)、对氧磷酶-1(PON-1)]和中医症状积分(腹痛、腹胀、腹泻、恶心)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时,两组患者部分胰腺内分泌指标(空腹血糖)、部分胰腺外分泌指标(CKK、AMY、LPS)水平均较T1时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两组患者部分胰腺内分泌指标(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PON-1水平均较T1时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2时,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T1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防止胰腺纤维化进展,促进胰腺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