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明确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与其繁殖代数的关系,在室内采用离体、室外采用活体两种接种鉴定方法分别测定了烟草不同生长阶段分离到的6个赤星病菌株的毒力,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了各菌株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赤星病菌在田间繁殖代数与其毒力大小有关,生长后期分离的菌株(4、5和6号)比生长前期分离的菌株(1、2和3号)毒力强,即赤星病菌在田间繁殖代数越高,毒力越强。毒力分析聚类树状图也显示了菌株间的毒力差异,根据供试菌株在3个烟草品种上的毒力反应,可将其分为2个组,生长前期分离的菌株为一组,生长后期分离的菌株为一组。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控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对来自信阳市罗山县、驻马店市确山县和遂平县的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人工接种试验表明,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分为强、中和弱3种,不同寄主来源的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显著的致病力差异。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扩增条带清晰且具有丰富多态性的引物用于不同地区烟草青枯病菌菌株DNA的RAPD分析,共扩增出72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占88.9%。聚类结果和遗传相似系数分析显示,供试菌株可分为A、B两大类,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1.00,且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且其DNA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繁殖代数与其对杀菌剂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合理用药、提高防效,探讨了田间烟草赤星病菌繁殖代数与其对杀菌剂敏感性的关系。室内进行了在田间烟草不同生长时期采集的6个赤星病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并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了各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采集的不同繁殖代数烟草赤星病菌株对"菌核净"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其中4号菌株对"菌核净"最不敏感,EC50为193 3644mg/L,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其次为1号菌株,EC50为102 3738mg/L,对"菌核净"最敏感的是2号和3号菌株,EC50分别为42 0390和58 4109mg/L。表明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采集的菌株都有对"菌核净"敏感和不敏感的,烟草赤星病菌株的繁殖代数与其对"菌核净"的敏感性无一定规律性。从聚类分析树状图也可以看出这种敏感性的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采自山东和湖北烟区的33株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了水杨肟酸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50介于60.5230~111.7918 mg·L-1,平均为83.9068±2.4339 mg·L-1;嘧菌酯对采自山东烟区和湖北烟区的赤星病菌的平均EC50分别为82.7986±2.5515 mg·L-1和88.0230±6.6785 mg·L-1。在水杨肟酸协同作用下,嘧菌酯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毒力的EC50介于19.9090~35.6684 mg·L-1,平均为29.2007±0.7801 mg·L-1,比嘧菌酯单独作用毒力提高了0.70~2.98倍,平均提高了1.87倍;添加水杨肟酸的嘧菌酯对采自山东和湖北烟区的赤星病菌毒力的平均EC50分别为28.5494±0.8914 mg·L-1和31.6197±1.3290 mg·L-1,与嘧菌酯单独作用相比,毒力分别提高了1.90和1.78倍。研究表明,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水杨肟酸能够显著提高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但不同菌株之间的提高倍数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性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18株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药剂敏感性,建立敏感基线。运用最低抑制浓度法确定抗性菌株及频率,并比较不同采样地点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敏感菌株对菌核净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其EC50均值2.916 μg/mL可作为两省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敏感基线,抗性频率为21.38%;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为1.198 μg/mL,抗性频率为18.24%。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地点抗性水平存在差异。本研究为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为制定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烟草赤星病科学防治策略和科学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霉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8个木霉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扩增结果表明,18个引物均反映出18个菌株间的遗传多态性,供试18个木霉菌株的RAPD分析与其生防效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引物OPA-04与OPA-13对木霉菌全基因组DNA具有特征性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的结果趋于一致.以欧氏距离5.0~5.5为适宜的阀值范围,RAPD遗传标记木霉菌可以作为该菌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河南主要烟草种植区烟草黑胫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分化关系,采用实验室组织培养瓶鉴定法对从河南烟叶产区分离到的28株黑胫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同时利用RAPD熔解曲线分析法(McRAPD)对28株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28个烟草黑胫病菌分离株中准确鉴定出25株1号生理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9.2%,其余3株黑胫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尚未确定;2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以遗传距离0.79将供试的28个菌株划分为6个遗传聚类组,除部分同一或临近烟区的菌株被划分为同一遗传聚类组外,大多数菌株的遗传分化与地理位置远近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与生理小种类型的划分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和链格孢(A.alternata)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来自中国及亚、非、欧三大洲5个国家的10个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longies)及5个链格孢菌(A.alternata)标准菌株用6种随机引物(OPR01、OPR12、OPR13、OPR14、OPR15、OPK19)进行了基因组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对RAPD带型所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菌株之间相似性很高(90.3%~94.7%),其系统聚类关系与寄主和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证明A.longipes与A.alternata亲缘关系很近,建议将A.alternata确定为烟草赤星病菌的学名。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7 个猴头菇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猴头菇不同菌株的DNA 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4 个随机引物中有3 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的DNA 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这3个引物共扩增出44 条带,其中36 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81%。同时利用NTSYSpc 2.1 生物软件分析7 个供试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并绘制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对烟草赤星病菌毒素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摩擦接种处理法、浇根处理法和发芽种子根处理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毒素的毒性,确定了烟草发芽种子根处理法作为烟草赤星病菌毒素毒性的测定方法.用8种氨基酸分别以5种不同浓度与烟草赤星病菌GL-6毒素混合接种,测定结果表明L-精氨酸、L-胱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所有供试浓度均增强病菌毒素毒性;而L-脯氨酸、L-色氨酸和L-缬氨酸对病菌毒素毒性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浓度分别为0.02~0.2、0.02~0.2和0.02~2mg/mL.  相似文献   

11.
RAPD标记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诞生,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传统农业研究向分子水平发展提供了捷径。本文重点综述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群体分离分析和鉴定、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变异的识别、烤烟品种分子指纹分析、黑胚病菌全基因组DNA多态性标记、根结线虫种类鉴定、赤星病菌的分类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领域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烟草黑胫病菌研究进展(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烟草黑胫病菌抗甲霜灵菌株群体动态及抗性水平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抗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 ,甲霜灵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性作用方式 ,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遗传稳定性 ,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治理策略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RAPD、RFLP、ELISA技术在烟草黑胫病菌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烟草黑胫病菌毒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和目的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主要的土传病害,在云南烟区普遍发生。为分析云南省不同地理来源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差异性和亲缘关系。  方法  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分析40株菌株遗传多样性。  结果  (1)采用ISSR技术,供试的7条引物共扩增出5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平均多态性条带83.02%。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6,存在遗传背景差异。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40株菌株可分为3个类群。(2)采用SRAP技术,供试的7对引物共扩增出4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2条,平均多态性条带72.73%,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96。遗传相似系数为0.70时,40株菌株可分为3个类群,结果与ISSR一致。  结论  云南省烟草尖孢镰刀菌菌株间遗传差异大,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烟草尖孢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来源酿酒酵母菌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试用了20个随机引物对16株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菌株全基因组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其中OPG06,OPG11和OPG20三条适宜引物具有鉴别作用,每一引物均可扩增1~10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分子量大小在100~2000bp之间,共扩增出34条RAPD谱带,多态性为85.3%,获得了稳定清晰的菌株RAPD指纹图谱。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37.5%~94.1%之间,反映出较高的遗传差异性,并可通过聚类分析将16株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菌株按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6个类群。结果表明,利用RAPD标记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酿酒酵母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分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Liver and intestine samples taken from 200 broilers at 20 flocks were inoculated onto Preston Enrichment broth and agar for selective isolation of Campylobacter jejuni and Campylobacter coli. Th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by both conventional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s. Campylobacter spp. were identified in 102 of 400 samples (200 liver and 200 intestine), 57 (14.25%) of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C. jejuni and 45 (11.25%) as C. coli.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of the flagellin gene (flaA)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yping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heterogeneity among amplified DNA products of C. jejuni and C. coli isolates. Flagellin gene analysis by RFLP of the isolates produced seven different band profiles. On the other hand, five distinct band profiles were obtained i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solates with RAPD assay using a random primer (OPA-11).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 relatively low heterogeneity existed among C. jejuni and C. co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commercial broiler flocks in eastern Turkey. In the comparison of both typing methods, fla typing provided more discrimination than the RAPD assay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