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析了激光图像变异干扰、激光致眩饱和干扰、激光致盲损伤干扰、激光磨砂效应损伤和激光龟裂效应损伤等激光损伤干扰机理.对国外激光反导防空武器装备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邵俊峰  郭劲  王挺峰  郑长彬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10):1003002-1003002(6)
为了研究激光脉冲串对光电系统的损伤和致盲机理,开展了重频纳秒激光对黑白行间转移相机电荷耦合器件的损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两种积累损伤效应机理,多个脉冲到达CCD靶面同一位置的损伤或致盲具有积累效应,多个脉冲积累损伤能够显著降低线损伤和全靶面损伤阈值,降低程度与脉冲个数、激光到靶能量密度有关。致盲机理与单脉冲致盲机理相同,均表现为器件垂直转移电路间及地间的短路;而激光脉冲串到达CCD靶面的不同位置也能够实现器件的功能性失效,其机制与单脉冲损伤显著不同,仅表现为线损伤的叠加,并未造成器件电路紊乱,功能性损伤阈值即对应线损伤阈值660 mJ/cm2,而小于单次致盲阈值1 500~2 200 mJ/cm2。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CCD光电探测器受激光干扰的可能性、激光干扰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目标光电探测器光敏面所接收的激光功率密度的公式,并进行了激光对CCD的损伤机制分析,给出了对CCD的从饱和到致盲的一系列效应。最后通过实验装置对比了长脉冲和短脉冲激光对CCD干扰的影响,定性的得到短脉冲激光器的致盲效果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机载高能光纤激光的自卫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能光纤激光的发展,提出了机载高能光纤激光的自卫应用.分析了高能激光眼损伤机理和探测器致盲机理,并通过仿真对自卫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能光纤激光在视觉器官损伤方面具有自卫应用前景,而在探测器致盲方面仍受到输出功率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国外激光致盲与防护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激光致盲武器的损伤机理,总结了国外激光致盲武器及其防护的现状和发展,指出了激光致盲与防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蓝激光眩目效应量效关系,利用视网膜电流图研究456nm半导体蓝激光照射兔眼的眩目效应,通过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恢复时间评价蓝激光致眩效果,绘制剂量-恢复时间曲线,并通过眼底照相机观察激光辐照后的视网膜损伤情况。结果表明,456nm蓝激光眩目效果明显,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的恢复时间随蓝激光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延长,恢复时间与剂量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辐照后即刻和辐照24h后观察眼底未见损伤。本研究将为蓝激光的眩目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单清 《激光技术》1997,21(4):223-226
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应用于眼科治疗视网膜疾病以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型激光器的不断问世,激光眼效应研究也在逐渐扩大和深入,同时激光在眼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普及。作者就上述两方面内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作一综述,其中包括超短脉冲激光眼损伤效应研究;激光闪光盲效应研究;激光眼损伤事故病例;激光眼效应基础研究;以及激光在眼科角膜手术、青光眼手术和其它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兵 《激光杂志》1980,1(4):11-11
激光在生理医学上最早的应用之一,就是利用低功率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晚期能致盲的视网膜脱离。但很少了解这种治疗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激光致盲干扰作为光电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激光问世伊始,就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激光致盲干扰属于主动式激光有源干扰,是指利用大功率激光器输出高能激光束。对战场光电侦察系统、光电制导武器的“眼睛”——光电传感器、光学系统进行致盲破坏,使其失去作战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强激光对材料的作用和激光致盲干扰的损伤原理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栾桂荣  谭强 《激光技术》1982,6(3):61-64
一、引言因为组成人眼的屈光介质可以透过0.4~1.4微米的光波,到达眼底被视网膜吸收,而短于0.4微米和长于1.4微米的光波又可被角膜吸收,所以,裸露在人体外部的眼睛很容易受激光损伤。加之眼球的特殊生理光学结构,可以使入射光束在视网膜上聚焦后产生10~5倍的光学增益,因而更增加了被激光损伤的危险性。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光技术人员的眼晴被激光损伤的事例逐渐增多,轻者眼球发干、视力减退,重者永久失明。特别是有的国家已将背负式激光致盲武器装备了部队。因此,如何保护激光技术工作者和指战员的眼晴免受激光的伤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光防护镜就是一种有效的防护工具。  相似文献   

11.
胥杰  马涛  方绍强  李勇军 《激光杂志》2007,28(4):38-38,40
大气信道引起的致盲激光波前畸变极大的影响战术激光武器性能,利用自适应逆模拟系统预先补偿大气致波前相位变化可保证较均匀的致盲激光到达光电探测器端,在相同条件下增强了致盲激光的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胥杰  李云霞  方绍强  李勇军 《电光与控制》2007,14(3):116-117,125
软杀伤激光武器是光电对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结合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提出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眼损伤的机理和自卫应用的初步想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高能光纤激光具有一定的致盲效果,进一步的应用依赖于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浅谈红外系统防激光致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九  魏虹 《红外技术》1997,19(3):24-28
叙述了激光辐照对红外系统的致盲作用,介绍了红外系统对抗激光致盲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软杀伤激光武器是光电对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结合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提出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激光致盲的初步想法.重点分析了光学饱和效应和热损伤效应,并对辐照时间和重复频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软杀伤光纤激光器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能激光武器使用过程中对人眼作用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符合我国人眼参数的简化模型和视网膜光热作用的层状模型,充分考虑外在环境及人眼受到激光照射时本能躲闪等因素,运用matlab中的有限元法求解了不同激光照射条件下眼底的温度变化,利用生物组织的热损伤模型,确定了激光照射人眼时的功率密度限值,通过对青紫蓝灰兔眼的激光照射实验表明,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王玺  聂劲松 《光机电信息》2007,24(10):50-53
激光致盲技术是光电对抗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主动式激光有源干扰,是指利用大功率激光器输出高能激光束,对战场光电侦察系统、光电制导武器的"眼睛"--光电传感器、光学系统(包括作战人员的眼睛)进行致盲破坏,使其丧失作战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激光致盲的损伤原理及关键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外军激光致盲武器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光动力疗法(PDT)照射方式下578nm激光视网膜热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计算的数值模型。模型由模拟激光能量在组织内分布规律的基于网格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组织内温度分布的考虑组织热物性参数以及血液灌注率动态变化的Penens生物传热方程和计算组织热损伤程度的Arrhenius方程3部分组成。数值结果表明,视网膜热损伤能量密度阈值随黑色素含量、观测时间和光斑大小不同而不同:黑色素含量越高,热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越小;观测时间越长,热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越大;光斑直径越大,热损伤能量密度阈值越小。活体动物实验验证了数值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
光电探测器激光损伤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光电探测器激光能量损伤阈值的参考表达式,并对导致激光损伤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激光损伤阈值同部分损伤因素的大致变化关系,为激光干扰、致盲武器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