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Akbar  M 陈治华 《测井科技》1996,(1):55-61,68
近年来,评价碳酸盐岩的方法及测井技术(如核磁共振成象、偶极横波成象等)均有了新发展。对碳酸盐岩的勘探着重于准确地钻探新井(如水平井),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未开采储层的产油量;同时,确保通过大量注水使储层完全有效地供油。为此,解释人员决心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开碳酸盐岩储层的很多秘密,如非渗透阻挡层及渗透通道是如何影响储层特征的等。  相似文献   

2.
樊政军  徐顺 《测井技术》1996,20(3):215-218,234
本文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简称塔北)低阻油气储层的成因及评价北低阻油气储层 方法一神经网络法。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原理中前馈网络中的逆传播(BP)学习算法求取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储怪参数。在选择解释模型时,考虑了各参数的不同选取了不同的网络结构。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与化验资料、测试结果相比较,认为神经网络法在塔北低阻油气储层测井解释中提高了储层参数的评价精度,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JASON软件在泌阳凹陷白云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JASON综合储层预测软件,将地震、地质、测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验证。该套软件用于地震解释完成以后,油藏模拟开始之前,反演功能强大。通过对泌阳凹陷白云岩储层合成记录的精细标定、模型的评估及建立、InverTrace反演等技术的应用,针对砂岩、泥岩和白云岩的阻抗、孔隙度等属性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泌阳凹陷白云岩的分布及裂缝进行了初步预测,其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区的白云岩分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评价各种滤液之间的配伍性及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同时研究了钻井液和水泥浆对储层的综合损害。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屏蔽式暂堵技术改造油田现用PEM钻井液的方法,这对提高油田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储层测井评价中,有效储层的划分、储层参数分段统计及分类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基于Microsoft.NET平台开发的多井储层参数统计及分类程序的基本功能及设计原理。利用该程序对大量WIS格式的测井数据以及转换为Excel格式的测井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处理速度也非常快。程序处理结果可为地质工作者绘制储层参数分布图及其它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板深51断块处于注水开发初期,采出程度很低,大部分井未见水,但注水开发效果差,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产量和压力下降快。针对此问题,重点研究了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非均质性及敏感性等方面内容,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并进行了油藏综合评价。此项研究对该油田的开发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机模拟技术,由于能有效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成为油藏描述和储层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有效地推动了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的发展。针对工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建立构造模型、相模型和储层参数三维模型,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通过采用相控参数场方法和同位协同高斯模拟相结合进行储层参数模拟,既充分利用了微相对储层参数的控制作用,降低井间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建模精度,又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参数之间一致性问题,体现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塔河油田的主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储层类型为缝洞型储层,储集体受岩溶、裂缝控制,形态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埋藏深(超过5 300 m),地震反射信号弱,其勘探开发难度很大。近几年来,西北分公司综合利用地质、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地震参数提取、振幅变化率计算、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及波形分析等技术为主的、适合于塔河油田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系列。该套技术方法为塔河油田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论证,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石学研究,结合古物化环境分析.提供了本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证据,根据特殊岩心分析结果,讨论了储层物性分类特征。并通过孔隙演化过程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对孔隙分布及有利储层区进行了预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港油田港中开发区纵向上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充分利用该区取芯、试油资料多,生产数据全的优势,对储层进行系统的岩石物理研究,建立了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并分层位建立了储层类型划分标准;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纠正了一批解释结论与试油、生产情况不符的井层,同时发现了一些被遗漏的油层,为油藏综合研究及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阳  薛兆杰 《石油物探》2020,(2):159-168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被认为代表了21世纪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丰富的油藏生产动态资料信息联合,提高了地球物理对油藏描述的精度,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油气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岩性油气藏、深层超深层、深水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是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主要勘探开发方向。针对我国油气藏特点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需求,总结了中石化近年来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以多尺度资料联合高精度成像、储层反演和油藏建模为核心的油藏描述技术,以油气藏流体监测为主的动态监测及分析技术,以随钻、微地震为主的工程优化技术。讨论了技术的发展方向,注重挖掘油田开发信息,井、震、动、模等一体化联合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攻关井中地震技术,研发解释、建模油藏工程一体化应用平台,发展随钻地震、微地震及动态监测技术,推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本文以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临9-临13沙二上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研究得到的火成岩成藏规律不仅有利于本地区油藏,也对其他地区相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钻井地质、岩心分析化验及试油资料为依据,采用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手段,研究高青油田孔店组火山岩沉积特征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指出该区火山岩油气分布的有利部位,为指导该区火山岩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崔晓朵 《海洋石油》2006,26(1):22-27
在储层反演中,要选择一条既能将储层与围岩区分开来又能与地震响应建立良好关系的测井曲线来重构储层、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储层预测,这条曲线叫作特征曲线。根据平湖油气田开发区储层的特点,以及测井曲线的特征,提出用自然伽马曲线作为特征曲线,同时,详细叙述了选择特征曲线的理论依据和用特征曲线重构储层的过程,并用实际应用效果阐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石油地震地质学的"四步法"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四步法"为基础,结合储层研究的特点,阐述了地震储层学研究"四步法"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地质研究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地质基础;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及技术方法研究是地震储层学的实验基础和方法体系;储集体的表征与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核心;储层综合评价与建模是地震储层学研究的成果体系。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夏72井区裂隙式喷发火成岩地震储层学研究的实例证实了"四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储层特征模型和油藏三维模型有效指导了该区的勘探开发,并对其他地区火成岩储层表征与建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岩油气藏裂缝性储层的成像测井评价及裂缝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岩油气藏裂缝性储层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和储层非均质性,为了实现对基岩油气藏的储层精细评价和裂缝预测,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将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地震资料与地质理论相结合,对研究区的7口井进行了裂缝及孔洞分析、现今地应力与裂缝有效性分析和储层裂缝定量评价,综合预测了裂缝发育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界变质岩地层中基本以基岩内幕油气藏为主;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裂缝的主要走向与古潜山主断层走向大致平行,属纵裂缝;裂缝主要发育在东西两侧靠近断层、近源的构造陡坡上的硬脆性变质岩段。此解释结果与试油资料、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潜水面油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常规油藏相比,其主要有油藏动态迁移性、无能、高孔渗、油柱高度大、地质储量巨大、油藏内石油由稠而稀渐变等特征。在后续的构造沉积演化中,经埋藏而形成稠油封堵油藏,此类油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吐哈盆地七克台油藏就是典型的潜水面油藏,地质条件可类比的盆地应存在类似油藏,因其地质储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萨零组粉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庆油田粉砂岩储层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容易受到敏感性的损害。对大庆油田粉砂岩储层按照敏感性评价标准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压力敏感性中等偏弱,围压对渗透率损害率43.2%,随围压降低渗透率恢复性好,恢复率从70%到95%。这类储层没有速敏性或很弱,盐敏性明显,程度中等偏弱,临界矿化度1800mg/L。水敏程度中等偏强,水敏指数56%。研究结果对油田的注水开发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储层随机建模和随机模拟原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团峰  王家华 《测井技术》1995,19(6):391-397
油气储层的机模拟技术是今油藏表征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有效地刻化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力地推动着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本文讨论了随机建模的思想和作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和优点,以及多个变量的联合模拟技术、序贯模拟技术、误差模拟技术等随机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