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人民政府第113号令《安徽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已经发布施行。本办法专门设立了“商品条码的印制”一章,明确规定印制商品条码应当执行有关商品条码的国家标准。为了切实提高商品条码的印制质量,无论是使用或印制者都应该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将于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2.
商品条码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信息代码,已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普遍使用,成为商品进入超级市场、连锁店的必备条件。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一批带有商业自动化售货管理(POS)系的商场陆续建成使用,繁荣了市场,加快了商业现代化步伐。目前,湖南省能印制条码的印刷厂就有上千家,而全省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仅仅只有66家印刷厂经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湖南省分中心检验通过;其中娄底地区至今还是一个空白点。按照商品条码的普及率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违法使用或不规范使用条码的现象。对条码印制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商品条码已广泛应用在商品管理、超市等多方面。但由于各方面人士对于条码的阅读原理与印刷控制方式缺乏认识,因此这个问题极需引起注意。 商品条码是透地扫描器运用光学原理阅读,条码要藉光线扫描才能判读,因此条码印制品质的控制,在包装设计阶段就必须注意,包括条码尺寸倍率大小、颜色油墨反射关系、印制位置选择等因素都要考量。此外,条码的颜色不只限定黑白两色,还有许多颜色可选用,也可以配合包装的设计,使条码不觉得刺眼,并增进产品包装美观。  相似文献   

4.
条码技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条码是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即“计算机文化”。90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一品一码的商品有了这种特殊的“身份证”,就身价倍增并能堂而皇之的进入世界各种商品流通领域,而不再是委曲求全地躺在地摊上任人杀价。  相似文献   

5.
《上海包装》2011,(8):55-5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商品条码管理,保证商品条码质量,加快商品条码在电子商务和商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商品流通信息化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条码包括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的代码和条码标识。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商品代码及条码标识体系,推广应用商品条码.建立我国的商品标识系统。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条码的注册、编码、印制、应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商品包装上唯一需要机器识别的印刷部分,条码符号的印刷质量尤为重要,编制并严格执行一份完整、标准的《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是保证条码符号质量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阐述了印刷企业编制《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的重要性以及手册中应包含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并介绍了影响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西方各国的超级市场和销售点为加强商品销售管理,加快消费者在付款处结算和付款,在一些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包装上印制通用货号条码,采用激光自动读出装置和电子计算装置加以识别。本刊曾在第22期“包装研究资料”对日本和欧洲等地区的通用货号条码的印刷问题作过介绍。本文着重介绍印制条码符号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包装印刷品条码质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田敏  刘全香 《包装工程》2017,38(17):194-199
目的为保证商品条码在物流系统中的快速识别和信息传递,研究条码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分出条码区域,考虑到条码的特殊属性,需要满足其可识读功能,设计针对EAN-13商品条码的印制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可识读检测和印刷缺陷检测。根据条码检测的国家标准,条码可识读检测部分,采用扫描反射率曲线分析法和条码质量分级法对条码的可识读性进行判定。条码缺陷检测部分经过条码校正、条码与字符的分割和条码大小的归一化等处理后,选定基于垂直投影的缺陷检测算法对条码的脱墨和污点缺陷进行检测。结果条码识读程序对合格品和缺陷品的识读准确率都为100%,条码缺陷检测算法程序的平均检测耗时为93.35 ms,检测准确率为94%。结论条码质量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并且能够很好地满足机器视觉缺陷检测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条码检测仪在条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是影响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条码质量检验工作和条码质量控制过程对保证条码符号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条码检测仪是用于检验条码符号质量的仪器,扫描反射率曲线是分析、评价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基础,通过扫描反射率曲线分析-质量分级检测方法可分析条码的各个质量参数,并综合评价条码的质量和评定符号等级。实践证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条码检测仪对条码的尺寸参数和光学特性参数进行监控,能有效提高条码的印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伪报道》2009,(2):60-61
随着条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条码印制的质量、速度、效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包装》2009,(5):9-9
近日,《江苏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获得江苏省政府常务会会议原则通过。不久,江苏企业生产的六大类预包装产品将被强制要求在产品标识中标注商品条码。  相似文献   

12.
条码的印刷质量是保证条码检测仪检测质量、提高运行效率的前提。条码检测仪也就是专门检测商品条码,使之符合质量的一种仪器。条码符号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条码的质量检验工作及质量控制。在利用条码检测仪扫描条码的过程中会以扫描反射率曲线而反映出来,这一曲线会根据商品条码中所反映的各个质量参数进行分析,最终评定条码符号的质量等级。为了保证条码印刷质量,本文将条码检测仪应用在质量检测中,通过条码的尺寸参数以及光学特性参数等对其合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国际防伪》2009,(1):27-27
人们日常见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普通条码,但是由于一维条码的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P3位的阿拉伯数字,更多的描述商品的信息只能依赖数据库的支持,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这种条码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条码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在商业销售自动化管理系统(即POS系统)中,不但要求商品条码编码的唯一性,使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条码标识,而且要求商品条码印刷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商品条码在用光电扫描设备进行识读时,被计算机所采集的信息准确无误,以保证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等各方的利益,实现公平交  相似文献   

15.
商品条码作为商品的“身份证”,在商品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商品的可追溯性,不仅能够充分保障消费者商品信息知情权,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商品质量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在商品条码规制方面,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虽然中间进行过修订,但总体而言已经难以充分适应当下的需求。商品的高度繁荣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商品条码规制。本文简要阐述我国商品条码规制发展历程,分析商品条码的价值,重点探讨标准化视域下商品条码规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湖南包装》1999,(2):20-21
条码是一种机器语言,通过对它的扫描识读,来达到对标示物在生产、仓储、销售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如果条码不能被正确的扫描识读,条码则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给应用条码的各个部门带来诸多不便。商品的条码如果不能被正确识读,运用条码来进行自动销售的商场只好重新给它们贴上打印的店内码标签,这样不但增加了销售成本,也给商场添不少麻烦,因此,一些超级市场干脆将这类商品拒之门外,生产企业为此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承印包装的印刷厂也可能卷入经济纠纷中,如何正确使用商品条码,除了条码用户在进行商品编码时保证编码的唯一…  相似文献   

17.
汪永太 《中国包装》2007,27(3):51-52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及其对应的数字代码组成的商品标识,是一种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商品条码中包含着整套商品信息,条码由解码阅读器读入后,商品的名称、产地、价格、数量、厂家、国别、组合、位置等有关信息,就被全部输入计算机系统,以计算机加以处理记录。  相似文献   

18.
商品条码技术与国际标准化关系甘肃李泰森商品条码的应用技术是一项不分国界的技术,正如国际标准一样,那个国家和地区都可采用。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商品条码,编码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和加深,从而对国际标准的需求也就愈亦增加。由于国际标准中,原来并没有产品...  相似文献   

19.
企业如何申请使用条码条码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于商品包装、仓储运输等领域。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行业对条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国家从1991年起要求出口商品必须使用条码,内销产品也要积极配台。目前全...  相似文献   

20.
商品条码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商品识别系统。利用商品条码既可以识别特定商品的名称、来源,也可以实现商品单元的特定化,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商品条码属于标识系统的范畴,是具体商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维护产品内在质量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性,确保产品合格正是产品质量监督的题中之意,也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商品条码进行规范的必要性所在。研究商品条码对实现商品流通的信息化管理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