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促进国外引进种质的有效利用,对国家长期库中引进的2156份国外大豆种质的来源、主要农艺性状、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长期库现存的引进大豆种质主要来自美国等国家,多表现为生育期较长、紫花、棕毛、无限结荚习性、种皮黄、多深色脐、百粒重中等,蛋白质含量多介于40.01%~45.00%之间,油分含量多介于18.01%~22.0%之间;株高的变异系数最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较低;7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平均值低于国内微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2.
3.
为加强木薯现有选育材料和引进种质的研究利用,本研究以主栽品种SC8和SC205为对照,对142份选育材料和8份瑞士引进新种质进行了16个表型性状的鉴定和EST-SSR标记,分析和评价其遗传多样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高产木薯种质。分子标记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652,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186,2种聚类结果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种质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2年产量相关性状调查结果差异极显著,表明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322综合评价表现最好,G74综合评价表现最差,同时,有47份选育材料的综合评价优于2份对照。在今后杂交育种工作中可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表型差异互补的种质作为杂交亲本,以进一步聚合优良性状,改良不利性状。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芽试验,发现福建省霞浦县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BJ-26的种子在收获时具有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5.
<正>薯蓣种质资源圃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海南大学儋州校区。资源圃所在的儋州市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23.5℃,极端高温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3.2℃。年均降雨量1850mm左右,  相似文献   

6.
国家种质库     
国家种质库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与研究中心,于1986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该库的总建筑面积为3200m~2,由试验区、种子处理操作区、贮藏区三部分组成。贮藏区建有两间长期贮藏冷库,面积为300m~2,其保存容量40万份。种子贮藏条件为:温度-18℃  相似文献   

7.
国家种质库保存大豆和菜豆种质的种传病毒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种质中期库提供的300份大豆、100份菜豆种质为材料,分别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种传病毒的种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豆种质中检测出大豆花叶病毒(S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花叶病毒(AMV)3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33%(76份)、13.67%(41份)和4.67%(14份)。大豆种质中还存在大豆花叶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与苜蓿花叶病毒的复合侵染。在菜豆种质中检测出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阳性材料92份,种质带毒率高达92%。这些信息将会对今后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国家种质库保存的豆类种质的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发芽试验,发现福建省霞浦县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BJ-26的种子在收获时具有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种质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向日葵种质‘阜8321,的114份单株为材料,利用23对引物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23对引物扩增共获得57条带,其中2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42.11%.聚类分析显示114个个体间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为0.86~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87附近,可将114份单株分为两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4份样品,其余110个单株为第二类群.PopGen 3.2软件分析得出种质内个体间平均有效基因位点数、平均香农指数和位点预期杂合度分别为1.4682、0.4078和0.2606.说明该种质个体间SSR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异质型种质,在繁种更新中应注意维持其遗传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不同产地的35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1)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42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7.1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23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7 1,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71 8,说明35份山药种质遗传多样性很丰富。(2)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4~0.97之间,其中来源地不同的个别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也很高。(3)经6次逐步抽样,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不明显,而多态性比率在其中5次逐步抽样中呈现下降趋势;但抽样4在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1%时,多态位点率仍可达到抽样前的97.8%,说明抽样4所构建的山药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菠萝种质的离体保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菠萝品种巴厘"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通过改变MS培养基中无机盐和蔗糖含量,选择适合菠萝种质保存的培养基.对不同保存培养基中菠萝苗叶色的变化、小苗的生长及存活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菠萝种质在M2(1/2MS 0.7%琼脂)中保存12个月存活率为92.2%,小苗的平均生长量只有1 cm左右;保存苗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很快恢复生长并分化出丛芽.在M2中保存18个月后仍有较高存活率(85.7%).表明M2是菠萝种质保存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南靖、华安等地有采集收购毛枝芯的传统,用毛枝芯作编织材料,编织小提包、花篮、果篮、茶堑等,出口创汇。闽南毛枝芯植物,主要有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除此种外,作者发现当地亦有大芒萁(D.ampla)分布,为福建省植物新记录,因其形态与芒萁相近似,群众将其  相似文献   

13.
悬钩子属种质的评价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进行了7省悬钩子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在南京建立了悬钩子属田间基因库。3年来对田间基因库内保存并开花结果的30个种进行了开花结果性状的记栽和评价。内容包括果实特征,糖、酸、维生素类、氨基酸、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染色体计数等。分析了种间和种内多样性物存在及在良种选育中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板栗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云南省14个地区(州)72个县板栗产区的调查与种质收集,观察和测定,基本摸清了全省板栗的分布和种质资源,发现云南省板栗种质多样性十分丰富,坚果总体品质优良,并从生物学和生态地理学上分析该省板栗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认为云南省板栗品质兼有暖温带地区板栗的甜糯、美观的色泽以及亚热带地区板栗含水量较高的特点,是我国亚热带板栗分布区的一个独特产区,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初选出了30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5.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传统的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方法是建立种子库。采用低温保存可大大延缓正常性种子的寿命,但采用此法仍难以保存顽拗性种子。和种子库相比,采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生理代谢强度,降低劣变发生频率,达到长期保存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共有五味子(KadsuraJuss.和SchisandraMichx.)10种1变种,分布广,资源丰富。五味子果实营养物质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苹果、梨、柑桔。尤其是果实中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木脂素,具有保健作用,颇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饭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饭豆耐瘠、耐旱、抗病虫性强,是绿豆、小豆等近缘栽培作物育种的优异基因来源。但饭豆种质资源研究落后,利用效率低。本文首次对我国保存收集的饭豆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饭豆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但不同变异类型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大部分稀有变异类型呈区域性分布。数量性状也具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98%之间,其中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株高>百粒重>单荚粒数>生育期>荚长。不同地理来源饭豆资源群体的数量性状变异水平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不能完全把同一省份来源的种质聚在一起,但是个别省份的有些种质成簇出现在聚类图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成簇种质的数量性状和经纬度来源比较一致,可能为重复保存。最后以聚类分析为基础,按照比例法进行类内随机取样,并经评价和补充调整等构建了我国饭豆核心种质157份,为有重点有选择地深入开展饭豆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等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相似文献   

18.
果树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继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展之后,利用现有基本信息、鉴定评价数据构建果树核心种质已成为种质资源领域又一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根据核心种质的内涵和果树自身特点,提出了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的主要特性,阐述了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果树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柱花草属(Stylosanthes Sw.)约含50个种(包括二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基数x=10,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其中圭亚那柱花草(S.guianensisSw.)、有钩柱花草(S.hamata(L.)Taub.)、西卡柱花草(S.scabra Vog.)、矮柱花草(S.humilis Kunth)和灌木柱花草(S.seabrana B.L.Maass&'tMannetje)的种植面积最广。由于柱花草产量高、营养丰富、栽培容易且用途广泛(可用于青稞饲料、调制干草和干草粉、牧地种植、果树间种、水土保持及绿肥等),被许多国家用于热带和亚热带农业生产中,如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澳洲的澳大利亚,美洲的美国、哥伦比亚、巴西和古巴,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等。该文对柱花草种质资源的系统学、种质收集、评价、利用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归纳,并展望了当前柱花草研究的热点领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巴戟天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无机盐、蔗糖和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CCC、PP333、ABA、MH)对巴戟天试管苗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戟天试管苗在无生长调节剂的MS、1/2MS、1/4MS三种无机盐浓度培养基上均能保存培养360d,存活率达90%;蔗糖浓度为20~40g/L时,植株生长健壮,能延长保存时间;四种生长调节剂均能诱导试管苗侧芽的生成,抑制顶芽和叶片的生长。其中以PP333促进壮苗效果最好,能提高试管苗素质,在1/2MS+PP3330.5~1.0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试管苗能保存480d,存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