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脑幕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小脑幕切开术。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环池、脚间池、四叠体池的显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12个月后患者良好率、中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物生存率、重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方面,小脑幕切开术可有效缓解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病情,疗效好于常规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更低,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方法 对7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结果 本组患者愈后良好者44例,占60.3%.中度致残者11例,重度致残者3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14例.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显著且互为因果,给临床诊治带来更多困难.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解决颅脑及胸部致命性损伤,加强呼吸道管理,纠正低血氧和低血压,可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为16 %~ 47% [1 ] ,一旦出现则预后差 ,临床处理较棘手。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收治 12 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并发消化道出血 32例 ,占 2 5 .8%。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 12 4例中男 73例 ,女 5 1例 ,年龄 17~ 85岁 ,平均 47岁。发生消化道出血 3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85岁 ,平均 5 8岁。损伤部位在脑叶及基底节区 2 6例 ,脑干及小脑 6例。1.2 诊断标准 重型颅脑外伤发生后 ,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 ,排柏油样黑便 ,呕吐…  相似文献   

4.
方绍明 《中国医刊》2001,36(12):9-12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死亡率中颅脑损伤占 70 %。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胸腹部外伤 ,病情较重、复杂、多变 ,如何提高其抢救治疗水平 ,是当今医学中的一大课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和监护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1 重视急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上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脑损伤包括轻型 (脑震荡 ) ,中型 (脑挫裂伤、颅骨线状骨折或凹陷性骨折 ) ,重型 (原发性脑干损伤 ,广泛颅骨骨折 ,广泛脑挫裂伤 )。继发性颅脑损伤包括脑水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颅内血肿和严重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干周围池形态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的广泛应用使颅脑损伤尤其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得到了不断提高。准确估计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阻断病情的发展,保护脑干功能,对提高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74例,现将患者伤后2~12hCT检查所示脑干周围池形态改变和预后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并去除额颞顶部大骨瓣减压.结果 47例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16例生活基本自理,12例需他人照顾,7例长期卧床,3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9例.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缓解脑干受压,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罗自更 《海南医学》2006,17(4):76-7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的相互影响及诊治的初步经验.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患者16例,依据头、胸部外伤病史、临床表现、GCS评分、伤后呼吸困难、头胸部CT及X线检查、PaO2、FiO2下降达到早期诊治,并对两者病理生理及治疗上相互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6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8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早期诊断,在治疗中要两者兼顾才能提高生存率,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莫泉  高忠恩  莫卓 《广东医学》2002,23(6):636-637
目的:了解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早期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早期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单纯原发脑干挫伤6例,颅脑损伤合并肋骨骨折并血胸8例,肝脾挫裂伤出血21例,肠穿孔或断裂伤出血7例,肾脏挫裂出血2例,骨盆骨折出血9例,股骨骨折出血6例,大面积烧伤3例,同时有肝脾挫裂伤和骨盆骨折出血2例。64例患者中,死亡12例,治愈52例。结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早期休克患者 少数为原发脑干挫伤外,绝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在诊治方面应重视复合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干病变的早期核校对共振(MRI)表现。评价颅脑损伤后早期行MRI扫描的价值。方法:对6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7天内的患进行了MRI检查,同时还做了早期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采用MRI批描来判定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而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听觉诱发电位(BAEOs)来判定脑干功能。结果:39例患(占64%)发现有脑干病变,双侧桥脑病变(100%)死亡,非脑干病变死亡率为9%。在个别情况下,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病变之间有着典型的临床区别。在MRI影像学上,伤后2天以上的所有病变都会出现高信号和1或低信号改变;伤后2天内,原发性病变在MRI影像学上呈低信号改变,而1例继发性脑干病变在MRI影像学上则无出血表现。结论:早期MRI扫描对判断脑干病变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勇 《医学文选》1999,18(5):758-759
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昏迷时间长,后遗症重。高压氧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1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高压氧配合临床治疗,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患者清醒,后遗症较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为车祸所致,CT检查或MRI检查显示广泛性脑挫裂伤,且10例有脑干损伤;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44岁,最小8岁;昏迷时间为31~165天,平均67天;10例做了颅内血肿清除术,9例做气管切开术且未封管。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的诊断标准:颅脑损伤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因外伤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按照GCS标准对其进行评分疗效判断,良好24例,中重度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颅脑外伤后,可出现脑血管调节麻痹及血肿压迫继发脑水肿等,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及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脑血管急性扩张,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0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本组死亡42例.主要死亡原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脑疝及原发或继发性脑干损伤(73.8%);严重的合并伤和并发症以及高龄患者也是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了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在伤后早期必须迅速降低颅内高压,避免脑干受压、解除脑疝,并减轻脑水肿;在中后期应及时治疗严重合并伤,强调防治并发症并控制MS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称为Cushing溃疡 ,重型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我院 1 994~1 998年共治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5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颅脑外伤后入院GCS≤ 8′,持续或继发性昏迷时间 >6h。既往无溃疡史。伤后生存期在一周以上 ,有呕血、黑便 ,连续三天OB试验阳性 ,鼻胃管中抽出咖啡样液体或血凝块 ,不明原因的红细胞计数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1 .2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40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7~ 69岁 ,平均 45 .2岁。所有病人伤后均行颅脑CT检查 ,其中硬膜外血肿 5例 ,硬膜下血肿 1…  相似文献   

14.
6例学龄前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治疗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龄前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对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04年1月~2007年2月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6例,其中原发性脑干伤2例,硬膜下血肿伴继发性脑干伤1例,脑挫裂伤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血清Mg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MTB比色法对53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重型颅脑损伤36例,中型颅脑损伤17例),26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及21例健康人的血清Mg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组血清Mg2+含量[(0.64±0.11)mmol/L]显著低于非颅脑损伤组[(0.73±0.88)mmol/L](P<0.05),并显著低于健康人组[(0.86±0.05)mmol/L](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Mg2+含量[(0.63±0.11)mmol/L]明显低于中型颅脑损伤组[(0.72±0.09)mmol/L](P<0.05).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组Mg2+含量[(0.61±0.11)mmol/L]明显低于单纯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组[(0.68±0.11)mmol/L](P<0.05).结论Mg2+可能参与了继发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越重,伤后早期血镁下降越低.早期血清Mg2+水平可作为观察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害,是闭合性颅脑外伤中的一种原发性损伤,病情重,发病率高,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死亡率高达42%~62%[1],也是导致颅脑损伤病人长期昏迷的因素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28例中出现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6·8岁。其中车祸伤4例,坠落伤2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5例,有中间清醒期1例。入院后均急行颅脑CT检查,其中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2例,脑干损伤伴脑室内出血2例,…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佘文莉  陈瑛 《广东医学》2007,28(2):333-334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脑梗死的病情观察、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对脑外伤后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监护,发生病情变化即行CT或MR检查及处理.结果 1 08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外伤后脑梗死89例.结论 对颅脑外伤脑梗死高危人群在急性期加强病情观察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挽救患者的生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综合治疗4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晓薇 《重庆医学》2007,36(2):184-18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和外伤后继发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而致残甚至死亡[1].亚低温治疗早在1943年就被报道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因并发症较多而未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延军  高颖 《当代医学》2010,16(30):68-69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并去除额颞顶部大骨瓣外减压,清除各种颅内血肿和挫灭失活坏死脑组织。结果伤后10个月随访:6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8例。手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血肿6例,切口脑脊液1例,癫痫2例,脑穿通畸形2例,脑积水1例。死亡原因:原发脑干损伤,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我院从2002年1月~2008年6月共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合并胸腹损伤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5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外伤治疗经验.结果 随访6-12个月恢复较好28人,重残14人,植物生存4人,死亡9人.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脏器损伤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对抢救生命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