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文 《国际太空》2001,(12):22-23
(1) 196 3年 11月 2 1日 ,印度在巴顿建成了它的第一个火箭发射台 ,并发射了 1枚探空火箭。(2 ) 1975年 4月 19日 ,印度从苏联火箭发射场发射了第 1颗自制的“阿里亚哈塔” (Aryabhata)卫星 ,这标志着印度正式迈入了空间时代。(3) 1975年 ,印度用美国应用技术卫星 - 6 (ATS- 6 )进行了远程卫星电教试验。(4 ) 1977年 ,印度开始自行研制“阿普尔” (Apple)试验通信卫星。同年 ,印度政府批准了发展多用途国内通信卫星的计划。(5 ) 1977~ 1979年 ,印度用法、德合制的交响乐 - 1卫星进行了卫星通信试验(6 ) 1980年 7月 18日 ,印度首次从本国…  相似文献   

2.
伊朗政府已批准用2.5亿~3亿美元发展一种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在2002年发射一颗称为Zohreh的大型通信卫星。伊朗邮电部副部长MostafaSafavi说,经过多年的内部辩论,伊朗政府认为,拥有自己的国内通信卫星,要比继续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和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的卫星转发器更有意义。Safavi说:“从经济上看,继续租用卫星转发器要便宜得多,但Zohreh卫星被看作是伊朗工程师学习航天技术的入门途径。在Zohreh卫星的合同中,技术转让条款是十分重要的。”伊朗已就Zohreh卫星进行了两…  相似文献   

3.
张希舜 《国际太空》1991,(2):19-19,18
一、德苏合作研制大型通信卫星从6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发展国内通信卫星。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苏联发射了大量大椭圆轨道通信卫星,直到7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射静止轨道卫星。苏联通信卫星的水平不高,一直采用C波段,寿命也很短,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工业太落后。从1989年起,苏联开始与西德合作,研制高性能长寿命的大型通信卫星系统”罗曼蒂斯”。“罗曼蒂斯”卫星系统有4~11颗卫星,其头两颗卫星将于1994年初用质子号火箭分别送入西经14度和东经80度的静止轨道,它们能用于与亚洲、美洲(包括美国)进行国际通信,其中包括直播电视和利用小型终端机事务通信。  相似文献   

4.
日本两颗CS-2(樱花2号)通信卫星是1983年2月和8月发射的,这两颗国内通信卫星是以抢险救灾通信、远距离岛屿通信、弥补地面通信系统的临时通信为目的。到1987年共进行了5年的应用试验。本文重点介绍CS-2卫星应用试验的情况,试验项目有计算机网通信、报纸版面传真和电视节目分配等。  相似文献   

5.
卫星通信以其通信范围大、可靠性高、可多址等特点,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目标,并对国家战略安全构成重要影响。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和综合科技水平号称世界排名第6的韩国,也很重视发展通信卫星。目前,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与韩国电信公司(KT)合作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支持“韩国卫星”(KORESAT,又叫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并承担星上有效载荷的研制和通信卫星地面站的建设。2010年12月29日,韩国第5颗通信卫星韩国卫星-6升空。该卫星发射质量为2850kg,装备了30台Ku频段转发器,将以增强的能力接替韩国卫星-3任务,并从116°(E)的地球静止轨道位置为朝鲜半岛提供广播和通信业务,卫星设计寿命超过15年。  相似文献   

6.
自1960年世界最早的通信卫星“回声1号”发射以来,以国际通信、国内长距离线路、专用网以及异常灾害时通信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卫星通信,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纠误编码技术、高频电路技术以及无线技术等发展,使图象分配网、高速数字专用网、运用小型地球站的专用网,以及为移动体提供通信业务的移动体卫星通信不断发展扩大。使用的波段也从6/4GHz(C波段),14/12GHz(Ku波段)扩大到30/20GHz(Ka波段)。卫星方面则采用大天线、多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提高了发射功率和通信容量。一、日本国内卫星通信的现状和动向  相似文献   

7.
广龙 《国际太空》2002,(4):11-13
美国空军的第 5颗“军事星”(Milstar)通信卫星于 2 0 0 2年 1月 15日用大力神 - 4B/半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第 5颗“军事星”是美国防部目前最先进的通信卫星 ,也是第 2颗带有中数据率(MDR)有效载荷的卫星 ,MDR由波音公司研制。此外 ,星上还装有 TRW公司制造的低数据率 (L  相似文献   

8.
当今,移动通信发展很快,利用通信卫星进行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体的通信已经开始实验,并取得了实验数据。日本通过技术试验卫星5号和6号确立这方面基础技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利用海事卫星Ⅱ试验飞机卫星通信;美国和加拿大的移动体通信卫星即将发射。本文介绍移动体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红三号(DFH-3)通信广播卫星,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研制的我国中容量国内通信卫星。1994年11月用长征三号甲(CZ-3A)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三号卫星(F1),卫星运行40多天,经多次变轨,进入35887.5~3...  相似文献   

10.
白延隆 《国际太空》2009,(11):14-15
1962年,美国利用“电星”(Telstar)卫星第1次把电视信号从欧洲中继到北美洲;1963年,美国发射了第1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同步通信-2(Syn—com-2);1965年4月6日,美国为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组织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商用通信卫星“晨鸟”(EarlyBird,即Intelsat-1)。  相似文献   

11.
美国目前使用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有三个,即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卫星通信系统”,西联公司的“西联星系统”以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GTE卫星公司的“通信星系统”。此外,休斯飞机公司正在研制商业用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通信卫星。一、无线电公司的“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12.
1 通信广播卫星发展现状1 .1 卫星固定通信业务1 .1 .1 国际卫星通信□□国际卫星通信主要提供国际通信业务 ,所用卫星都是静止轨道卫星 ,现拥有 1 4 0多个成员国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INTEL-SAT)是国际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经营者。此外 ,俄联邦国际卫星组织 (INTERSPUT-NIK)也经营国际卫星通信业务。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发射了 8代卫星 ,第 9代卫星将于 2 0 0 0年发射 ,其第 1~第 4代卫星已寿终停用。第 5~第 9代卫星的主要参数见表 1。表 1 第 5~第 9代国际通信卫星参数 1)型号 国际通信卫星 - 5国际通信卫星 - 5A国际通信卫…  相似文献   

13.
欧空局正在加紧研制其区域,国内和乡村通信的最佳卫星系统,将把单路单载波和按需分配多址方式用于电话通信,特别把通信天线的研制放在了特别重要的地位。西德 MBB 公司和意大利塞莱尼亚卫星通信设备公司1986年又开始了对非洲通信卫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形势和对策□□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的通信卫星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俄罗斯面临完全或部分地丧失轨道-频率资源的威胁,也就是说,国家的整个卫星通信正受到威胁。俄罗斯曾得到13个轨道位置用于卫星通信,其频谱范围能保证俄罗斯52路干线通信,但是如果到2000年11月没有卫星占用这些位置,俄罗斯就要失去使用这些轨道-频率资源的权利,就可能会转移给别的国家。1999年,在俄罗斯联邦卫星通信系统中只有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7颗“地平线”(Gorizont)卫星、2颗“快讯”(Express)卫星和1颗“荧光屏”(Ekran)卫星在工作,其中不少是超期服…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在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卫星通信仍然占据着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过去的十多年里,通信卫星产业经历了许多意义深远的变化:面对高密度、大容量光纤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卫星通信业务的需求在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卫星直播到户以及互联网的直接接入技术的突破,在这个领域里对宽带通信卫星的需求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迅速改变通信落后的面貌,印度在自己研制试验性通信卫星的同时,又向美国福特航空空间和通信公司订购了两颗国内通信卫星,以建立国内卫星系统。在购买卫星之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事先自己制定卫星系统的基本方案和合理的“固定价格”,然后才与美国福特航空空间和通信公司谈判,最后于1978年8月签订了正式合同。按合同规定,福特公司负责研制两颗卫星以及卫星控制中心所需的地面设备。而与卫星控制中心接口的地面天线和电子设备以及32个通信地面站和几千个直接电视广播接收站,则由  相似文献   

17.
法国邮电工业部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热拉尔·隆盖,在一次签《AIR&COSMOS》杂志记者问时宣布了一项试验通信卫星计划。在空间经费紧张,且已确定了以欧洲空间计划为主的情况下,法国仍准备抽出25亿~28亿法郎来研制一颗小型通信卫星。1998年用阿里安火箭发射。面对美国和日本等众多大型企业的竞争,迅速开展这样的技术计划,使法国工业能在平台和通信有效载荷方面有所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在各类空间通信任务中,优先发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试验,这在一个长时期内,对法国工业非常重要。在低轨道的无线电信息传输卫星方面,法国…  相似文献   

18.
由于通信卫星解决了大量的国际与国内通信需要(其中包括固定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解决了国际国内(包括地区性)彩色电视转播的迫切需要,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日本除发射第二代通信卫星(CS-3)、第二代广播卫星(BS-3)外,还通过研制大型技术实验卫星ETS-VI(1992年发射)来推进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CS-4和BS-4的研制。这种型号的卫星虽都是约为2吨重(轨道重量)的大型卫星,然而仍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对通信、广播增长的需要。因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广泛搜集广大用户意见,征求研制生产单位的意见后,决定研制用H-Ⅲ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1日零时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火箭飞行约24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42123km、轨道倾角2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鑫诺三号”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是基于中国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生产的第10颗卫星,主要为中国通信、广播和数据传输提供服务。用于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  相似文献   

20.
回春 《国际太空》1991,(4):12-12,11
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的欧洲通信跟踪(Euteltrace)系统和国际海事卫星C,分别在1991年1月2日和4日开始商用移动通信。主要目的是比较两个系统特性,所以都采用卫星作为通信中继。欧洲通信跟踪系统采用Ku波段;国际海事卫星C用L波段。前者覆盖欧洲,后者用于全球通信。一旦投入实用,则成为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欧洲通信卫星覆盖在东欧到西欧地面车辆α数字双向通信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