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道德领域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伟大的90年、英明的90年、光荣的90年、创新的90年。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经验和意义是:首先,要坚持创新的根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其次,要明确创新的价值取向:科学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创新建设党、科学发展;第三,要运用创新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四,要确立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和实践发展;第五,要把握创新的特点:坚持"三个统一;"第六,要进一步认识创新的意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善于在学习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促进事业发展的保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90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继续,表明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4.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的历史任务。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高等院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武装学生;就是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就是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风尚。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一理论体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它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就是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政治系统上看,民主政治建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路径。民主政治建设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和保障平台,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制约和规定着国家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依托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夯实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品质与特征使它实际上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价值标准,为我们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判断框架”,从这一当代视域重新审视与评判毛泽东思想,有利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执政地位;有利于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也有利于从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价值标准中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深厚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9.
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遵循,准确把握历史主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守人民立场,拓展国际视野,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增强定力和长期执政的底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涵,积蓄力量,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古田会议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实际国情,逐渐探索出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古田会议精神在推进马克思在中国化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借鉴历史的经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并不断赋予古田会议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探讨和开展党建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理论,它仍然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荣玲鱼 《长春大学学报》2012,(7):857-859,863
我国的法治建设是建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的法治建设遵循唯物主义有关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反映的客观规律;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反映。那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的法治建设二者有没用关系呢?如果有,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将试图通过论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客观地揭示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从而直接影响到冷战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化。苏联剧变主要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惨痛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认真总结汲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要树立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认识;要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强化发展意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作为这次革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要进一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就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物质载体、网络支撑、各个领域的普及宣传对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做一个具体地历史地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需要理论更是开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刻体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人民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历史性等主要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紧密相连。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着力点,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思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成功经验等,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