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收治的45例CC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CCE患者中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17例、心脏瓣膜病16例、心房纤颤32例,口服过华法林9例,大面积脑梗死31例,死亡9例.结论 心房纤颤是CCE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大多数为大面积梗死患者,加大华法林用量可预防抗凝患者脑栓塞.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种心脏病变引起的脑栓塞已为人们所关注。有人统计心源性脑栓塞占15%左右。其中心房纤颤是导致脑栓塞的重要原因。本文报告112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30~90岁,心房纤颤的病因:风心病54例,冠心病45例,高心病12例,肺心病1例。神经征象中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为主。26例颅脑CT主要病灶在基底节区,提示由于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成一直线的解剖关系,因此,脑栓塞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枝。根据Peter等介绍的方法,测量  相似文献   

3.
脑栓塞占脑梗死的15%,脑栓塞中栓子来源最多见于心源性,占脑栓塞的60%~80%,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由于脑栓塞患者有很高的复发率,稳定性心房纤颤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1].没有瓣膜性心脏病的心房纤颇患者,卒中的危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如果还存在动脉硬化或其他危险因素,则卒中的危险性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源是心源性栓子,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心房纤颤.本文回顾分析了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患者63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脑栓塞是指心脏内的附壁血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现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住院患者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冶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320例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纤颤各占10.9%、4.8%、84.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37.33%)、其次是冠心病(34.12%)、风湿性心瓣膜病(17.1%)。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46.21%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45.36±8.34)mm:(32.96±6.54)mm,P〈0.05]和较低的射血分数[(56.40±10.98)%:(63.36±10.23)%,P〈0.05]。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8%,其中风湿性心房纤颤为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的4.68倍。心房纤颤患者华法令应用率仅为10%。结论血栓栓塞是心房纤颤的重要并发症。心房纤颤和慢性心力衰竭互为危险因素,两者常常合并发生。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与脑栓塞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与脑栓塞37例分析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宋圣玉心房纤颤(房颤)是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房颤263例,其中,发生脑栓塞37例,现将3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所有房颤均经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随访了76例病窦综合征(SSS),发现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8例(10.5%);并发心房纤颤(32.9%)。其中随访分别发现2及5例。发展为持续性心房纤颤3例,其可能为SSS的最终类型。作者认为,由于心房纤颤和AVB并发率较高,安置起搏器时需注意起搏器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特点,以早期预防脑栓塞发生。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中老年脑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声像,回顾分析房室腔大小,瓣膜状况及心脏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示:无瓣膜改变左房增大45例;伴瓣膜异常左房增大21例,伴心室异常左房增大21例,伴肿瘤致左房增大2例;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9例,退行性变及其他狭窄各1例,心肌病20例,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4例、左室射血分数(EF)均在0.37以下,肥厚性心肌病6例,其中心尖肥厚型5例,心肌梗死10例:其中广泛左室前壁心肌梗死4例,伴室壁瘤5例、后间隔及下壁心肌梗死1例;粘液瘤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结论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超声心动图主要特点是左房前后径增大,特别是前后径在45mm以上者极易并发脑栓塞,大面积左室前壁心梗、室壁瘤、扩张性心肌病及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易伴发左心室血栓从而并发脑栓塞,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粘液瘤患者也是心源性脑梗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Kitaoka  H  HitomiN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2):128-128
已经报道 ,心衰患者血浆心房利钠肽 (ANP)水平升高 ;心房纤颤时 ANP亦升高。然而 ,肥厚性心肌病 (HC)患者血浆ANP水平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未明。本文评价 HC患者 ANP与心房纤颤关系及 ANP水平的预后意义。测定 4 6例 HC患者血浆 ANP水平 ,平均随访 2 .1± 0 .9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者 8例 :3例猝死 ,1例心衰 ,3例缺血性卒中 ,1例外周血管栓塞。猝死者平均年龄 6 8± 6岁 ,均于休息时猝死。缺血性卒中者均有心房纤颤 ,CT证实是栓塞所致大面积脑梗死。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 ,前者年龄偏大 (6 6± 6岁 vs5 7± 13岁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03年1月~2007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占65%、52%、47%);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6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仅有5例患者使用过华法林,2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随着房颤的发展,左房内径增大、心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发生较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塞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60例脑梗塞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老年非脑梗塞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高血压、冠心病、房颤、高脂血症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史比例为83.33%,房颤史为48.33%,冠心病史为56.67%,糖尿病史为50.00%,高脂血症史为56.67%,TIA史为30.00%;对照组分别为46.00%、18.00%、32.00%、20.00%、24.00%和6.00%,两组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脑梗塞发生与高血压、房颤、冠心病、TIA史、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92例房颤合并脑梗塞患者、80例单纯房颤患者和98名健康者的β-Fg-455G/A基因,并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 ①房颤合并脑梗塞组β-Fg-455G/A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0.304,房颤组为0.344,健康组为0.179,房颤合并脑梗塞组和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合并脑梗塞组与房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颤合并脑梗塞组血浆Fg水平为(3.83±0.59)g/L,房颤组血浆Fg水平为(3.58±0.45)g/L,健康组对照组血浆Fg为(2.79±0.36)g/L,房颤合并脑梗塞组与房颤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房颤合并脑梗塞组、房颤组和健康组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Fg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G/G基因型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Fg-455G/A基因的A等位基因与房颤合并脑梗塞及房颤关系密切,并且与血浆高水平的Fg有关,血浆Fg水平与房颤合并脑梗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分析其在基础心脏疾病伴房颤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70例为正常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一步将70例房颤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10例,冠心病伴房颤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房颤25例,心衰伴房颤14例.所有房颤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24h HRV时域分析指标.结果 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较孤立性房颤患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降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6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房颤组(n=87)和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n=75),统计年龄、性别,换瓣前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两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年龄大,LAD、RAD、RVD增大,而LVEDD变小,LVEF降低(P<0.01)。单和多因素回归均显示LAD与房颤发生呈正相关(P<0.01),而LVEDD和LVEF与房颤呈负相关(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主要与心脏结构发生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MMCI)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2年8月—2011年1月137例MM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患者是否发生脑疝,分为脑疝组48例、非脑疝组89例。对可能影响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时死亡46例,脑疝组36例,非脑疝组10例。存活的91例患者,均遗留肢体瘫痪。①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疝组心房颤动、凝视、吸烟、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非脑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疝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非脑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391,95%CI:1.339~30.505)、GCS评分(OR:0.684,95%C1:0.554—0.844)、收缩压水平(OR=1.027,95%C1:1.006~1.049)与脑疝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合并心房颤动的MMCI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水肿导致脑疝。吸烟、GCS评分、收缩压水平可能是MMCI患者出现脑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对1 457例脑梗死死亡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及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并与脑梗死非死亡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总病死率为2.68%,其中首次脑梗死的病死率1.10%,复发脑梗死的病死率9.3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复发性脑梗死病死率为初发脑梗死病死率的9倍。发病后2周内死亡占82.05%,死亡年龄65岁以上居多(占75.00%)。脑梗死死亡者多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死亡前多有并发症(以肺部感染为主,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等2种或以上并发症,是脑梗死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和复发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并发症是导致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并发症越多,脑梗死患者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脑卒中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阵发性房颤分为A组(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和B组(不伴有阵发性房颤)36例,两组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别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频发房早、短阵房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脑卒中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对预后观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种因素与脑梗死患者死亡有关,但目前关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其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脑疝发生情况分为脑疝组(n=61)和非脑疝组(n=111);随访期间失访1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106)和存活组(n=52)。比较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功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患者行去骨板减压术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脑疝组,且两组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P<0.05)。(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性转化情况,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收缩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T-proBNP、NIHSS评分及脑疝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及CGS评分高于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小、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而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A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其危险因素、病因、梗死灶的分布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比较其中栓塞组(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和ACA粥样硬化组患者梗死灶的分布和临床表现.结果 共纳入44例患者进行研究,占同期住院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