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雏鹰黑猪的血液生理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为雏鹰黑猪的选育和保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了15头育肥猪(101.9±7.4kg)对其屠宰性能、肉质性状和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雏鹰黑猪12项血液生理指标中HBGX、HCT、PLT、MCH和RDW等指标与肉质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显著相关(P0.05),其它血液生理指标与肉质性状和屠宰性能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在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与HBGX、脂肪率与HCT、眼肌面积与PL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29、0.528,与HC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43;在肉质性状方面,系水力与HBGX和RDW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0.579,剪切力和MC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34。试验结果提示雏鹰黑猪血液生理指标与其肉质品质和屠宰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平均日增重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9.42%(P>0.05);不同性别烟台黑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除骨骼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骨骼率以烟台黑猪母猪最高,比烟台黑猪阉公猪提高9.88%(P<0.05);肌肉蛋白质含量都以烟台黑猪阉公猪较高,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3.11%(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中除苏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组间差异显著外,其他14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其中,烟台黑猪阉公猪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比烟台黑猪母猪提高6.96% (P<0.05)、4.67% (P<0.05)、5.88%(P<0.05)、3.36% (P>0.05)、2.23% (P>0.05)、4.32%(P>0.05)、0.92%(P>0.05);4种脂肪酸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豫西黑猪屠宰性能、肉品质等遗传性状,以及与河南地方猪确山黑猪间的差异,本研究挑选相同条件下健康的豫西黑猪(120.28 kg±6.96 kg)和确山黑猪(117.80 kg±8.76 kg)各8头,按相关规定开展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测定,即对豫西黑猪与确山黑猪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屠宰性能(胴体重、胴体长、皮率、骨率、屠宰率等)、肉品质(肉色、大理石纹、pH、肌内脂肪、粗灰分等)、血液指标(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等)及两种猪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豫西黑猪体长、胴体长、皮率和头重均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背膘厚、瘦肉率、脾脏重、心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1;P0.05)。在肉品质方面,豫西黑猪大理石纹评分、pH_(45 min)、pH_(24 h)、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P0.01),但水分和磷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在血液指标方面,豫西黑猪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压积均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但其他指标与确山黑猪无明显差异(P0.05)。豫西黑猪精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甘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综上所述,豫西黑猪和确山黑猪在体尺指标、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屠宰性能方面豫西黑猪稍优于确山黑猪,均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性别和品种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对莱芜猪及苏太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性状进行了测定。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了251头莱芜猪和248头苏太猪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性别间仅莱芜阉公猪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间莱芜猪血液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苏太猪(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低于苏太猪(P0.01),其他两项血液生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莱芜猪和苏太猪的血糖以及部分血脂指标与脂肪沉积性状有显著相关性,在莱芜猪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胸部(6~7肋)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苏太猪中,血液葡萄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肩部背膘厚、胸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糖化血清蛋白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含量与肩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我们推测:性别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而品种间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北乌羊生理生化指标间相关性的研究,为湖北乌羊品种鉴定、选育、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随机选择138只湖北乌羊,采集并分析其20项血液生理指标与13项血液生化指标,对比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乌羊群体中合计有5项生理生化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成年母羊中LDL-C与MCV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育成母羊中则相反,其他指标不存在类似的相关性.在育成母羊与育成公羊中仅有HDL-C与PCT间表现出了一致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证明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受到年龄和性别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半番鸭产肉性状、肉品质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等3组性状14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肉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5),占2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48.3%,其典型相关系数为0.697;肉品质性状与产肉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P<0.05),分别占2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35.8%和20.8%,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99、0.531。在3组性状中屠体重、全净膛重、失水率、肉色、pH值、血清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3个地方品种猪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地方猪种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用Monarch6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通城猪、陆川猪和宁乡猪3个地方猪种24项血液生化指标,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有6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通城猪和宁乡猪间有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陆川猪和宁乡猪间有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3个地方猪品种间同一指标的比较,以及与人参考值、中国小型猪品种、其他地方猪品种和国外引进猪品种比较,为中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林下放养与舍饲两种养殖模式对松辽黑猪健康水平及新陈代谢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两种养殖模式下松辽黑猪血常规、血清生化及盐离子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放养可引起松辽黑猪血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嗜碱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放养可引起松辽黑猪血液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CO2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其他血液生化和无机盐离子等指标影响不大。说明放养可以显著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对长×大(L×Y)、杜×长大(D×LY)、皮杜×长大(PD×LY)3个杂交组合猪的生长肥育、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LY杂交组合的日增重、料肉比及屠宰率最优,日增重、屠宰率与L×Y组间差异显著(P<0.05);PD×LY的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分别为48.09 cm2、34.23%,为3组合中最高,与L×Y组的差异显著(P<0.05),与D×LY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 D×LY组的肉色评分、嫩度测定结果最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PD×LY组的失水率、熟肉率、嫩度最差,其中熟肉率、嫩度与其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评定:导入皮特兰猪的血液在提高了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等性状的同时,却导致了肉质的下降; D×LY作为一个经典的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83.5~106 kg体重阶段的16头沂蒙黑猪的屠宰数据,研究分析了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与氨基酸、脂肪酸相关关系及随着屠宰体重的变化氨基酸、脂肪酸的回归趋势。结果表明:在83.5~106 kg体重阶段,屠宰体重对沂蒙黑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胴体肉质指标与氨基酸和脂肪酸间、氨基酸与氨基酸间、氨基酸与脂肪酸间、脂肪酸与脂肪酸间的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胴体肉质指标中的屠宰体重、胴体重、胴体直长、屠宰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瘦肉率、皮率、骨骼率、滴水损失、a、剪切力、干物质、蛋白质、肌内脂肪与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5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相关性不显著;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与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6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甘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他指标随屠宰体重的变化回归关系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利用血液生化指标间接选育海南黑山羊肉质的可能性,用SAS软件分别分析了海南黑山羊的血液生化指标与其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对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对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决定程度,建立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与其肌间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直径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球蛋白与肌间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4945,P<0.01),球蛋白对肌间脂肪含量的决策系数最大,是影响肌间脂肪含量的最主要因素;葡萄糖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r=-0.4014,P<0.05),葡萄糖对肌纤维直径的决策系数最大,是影响肌纤维直径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选择血液中球蛋白低的羊只有利于形成肌间脂肪丰富的海南黑山羊新品系;选择血液中葡萄糖高的羊只有利于形成肌纤维直径细的海南黑山羊新品系.②海南黑山羊各血液生化指标对其肌间脂肪和肌纤维直径的最优回归模型分别为Y1=0.6000X1-0.1611X2-0.6238X3+0.1816X4-0.0586X5-0.0849X6-0.0691X7和Y2=-0.0763X1+0.0629X2+0.2348X3-0.3403X4-0.3919X5+0.3140X6-0.2174X7.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对广益黑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评估。选取105 kg左右的健康广益黑猪30头,进行屠宰测定,主要测定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及pH、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的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72.02%和57.41%,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分别为1.75%和3.09%。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广益黑猪的胴体瘦肉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平均背膘厚呈显著负相关(P0.05);肌内脂肪与大理石纹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P0.01),二个指标间线性模型Y=0.037+0.98X,决定系数R~2为0.9141,模型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广益黑猪具有良好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今后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豫西黑猪屠宰性能、肉品质等遗传性状,以及与河南地方猪确山黑猪间的差异,本研究挑选相同条件下健康的豫西黑猪(120.28 kg±6.96 kg)和确山黑猪(117.80 kg±8.76 kg)各8头,按相关规定开展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测定,即对豫西黑猪与确山黑猪体尺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屠宰性能(胴体重、胴体长、皮率、骨率、屠宰率等)、肉品质(肉色、大理石纹、pH、肌内脂肪、粗灰分等)、血液指标(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等)及两种猪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豫西黑猪体长、胴体长、皮率和头重均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背膘厚、瘦肉率、脾脏重、心脏重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1;P<0.05)。在肉品质方面,豫西黑猪大理石纹评分、pH45 min、pH24 h、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P<0.01),但水分和磷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在血液指标方面,豫西黑猪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压积均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但其他指标与确山黑猪无明显差异(P>0.05)。豫西黑猪精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P<0.01),甘氨酸含量极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1)。综上所述,豫西黑猪和确山黑猪在体尺指标、肉品质及血液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屠宰性能方面豫西黑猪稍优于确山黑猪,均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圈养东北虎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以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圈养的15只健康东北虎为试验对象,化学保定后采集后肢静脉血液,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共检测血常规指标15项,血液生化指标30项。结果显示:成年组、亚成体雄性组及亚成体雌性组3组之间比较,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3项血常规指标检测值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谷氨酰转肽酶、无机磷5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呈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分别选4只5月龄鲁西黑头肉羊和小尾寒羊屠宰,测定常规指标,同时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鲁西黑头肉羊屠宰率为55.09%,比小尾寒羊提高8.83个百分点,净肉重比小尾寒羊提高32.48%(P<0.01);眼肌面积比小尾寒羊增加27.2%(P<0.05)。经测定,鲁西黑头肉羊与小尾寒羊肌肉的pH值,肌肉的剪切力,肌纤维密度,粗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总量等均与小尾寒羊差异不显著。鲁西黑头肉羊ω-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为4.54~5.17∶1,肌肉中S∶M∶P比接近1∶1∶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标准。综合分析表明,鲁西黑头肉羊肌肉硬脂酸含量低,膻味轻,而且胆固醇含量低(59.19 mg),肉质品质好,是生产优质高档羊肉的理想群体。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番鸭血液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磷脂(PL)、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将其与腹脂率、肌脂率、肝脂率等有关的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番鸭血液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磷脂、甘油三酯、腹脂重、腹脂率、番鸭肝重、肝脂率、胸肌含脂率、腿肌含脂率的变异程度远远大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体重的变异程度。血液中甘油三酯与70日龄体重、腹脂重及腹脂率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253,-0.6795,-0.6212;CHO与腿肌含脂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077。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64头八眉猪、关中黑猪及其杂种猪11个产肉性状与9个肉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rp)。在主要肉质性状,以肌肉总色素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较强,其中与眼肌面积、瘦肉率、脂肪率、骨骼率和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6(P<0.05)、-0.3970(P<0.01)、0.3936(P<0.01)、-0.2925和0.2925(P<0.05);熟肉率与肥育天数、骨骼率和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70(P<0.05)、-0.3138和0.3138(P<0.05);系水力与屠宰率以及肌肉pH与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2(P<0.01)和0.3128(P<0.05)。在肌肉化学组成,以蛋白质含量与产肉性能间的相关较强,其中与肥育天数、皮厚、眼肌面积和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5(P<0.05)、-0.2921(P<0.05)、0.4131和0.4336(P<0.01);脂肪含量与产肉性能间的相关较弱。结果表明,从表型上看,产肉性能与肌肉的外观及结构等商品品质呈拮抗关系,而与肌肉中的营养价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大约克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相关关系,将18头体重35 kg左右的大约克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体重达100 kg时屠宰,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胴体性状相关性显著,与瘦肉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4(P〈0.05);与脂肪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P〈0.05)。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显著,如与pH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3(P〈0.05),与其他肉质性状相关较弱。肌糖原含量与背最长肌甘氨酸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P〈0.01)和0.621(P〈0.01)。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性别对关中黑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宰前应激的影响,选取10头体重(6.34±0.14)kg的关中黑猪,公母各半,进行分栏饲养,公猪在7日龄去势。分阶段对关中黑猪的体尺进行测量,并在屠宰时采集其血液,对其血液常规指标和应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关中黑猪去势公猪体重自5月龄起显著高于母猪(P0.05),体长在2月龄和8月龄显著高于母猪(P0.05),体高和腿臀围在2月龄和6月龄显著高于母猪(P0.05),胸围自6月龄起显著高于母猪(P0.05)。关中黑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影响(P0.05)。关中黑猪去势公猪血液中肌酸激酶含量显著低于母猪(P0.05),并且检测到血液中乳酸含量也有同样趋势。综合考虑得出,关中黑猪去势公猪的生长性能及抗应激性能优于母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比较河南省地方品种豫西黑猪与河南地方培育品种(豫南黑猪)及引进猪种(大白猪)在体尺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上的差异,为河南省地方品种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同等条件下健康状况良好的6头(112.07±4.31)kg豫西黑猪、8头(110.00±4.54)kg豫南黑猪及8头(108.89±8.78)kg大白猪进行性能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体尺性状,豫西黑猪的体长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胸围高于大白猪(P<0.01),腿臀围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5),其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胴体性状,豫西黑猪的平均背膘厚、皮厚、皮率、脂肪率均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瘦肉率、腿臀比例均低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P<0.01)。对于肉质性状,豫西黑猪的肉色、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大白猪(P<0.01),与豫南黑猪间差异不显著。综上,豫西黑猪的肉质性状各项指标均优于豫南黑猪和大白猪,体尺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指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