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儿科术式之一,而经常采用的静脉麻醉常伴有术后苏醒延迟的缺点。本院对120例拟行斜疝手术的患儿分别给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和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加单次骶管麻醉,比较两者术后苏醒时间,以探讨最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是我国目前广泛用于小儿麻醉的主要全麻药。它具有简便、快速、优效的特点,常用于疝气、阑尾手术、唇裂修补术等,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故要作好小儿氯胺酮麻醉,配合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必须掌握患儿病史、健康发育状况、小儿的生理药理特点、氯胺酮的药理特点及麻醉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1疝手术演变的历史回顾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的手术,自从Bassini首创经典的Bassini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修补术历经百年,由有张力到低张力,最后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历史演变。由于有张力疝修补术所致的高复发率和给病人带来的诸多不便,现正逐渐被弃用。1945年加拿大的外科医师Shouldice建立了用腹横筋膜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使该疾病的治疗走向了微创[1].与成人斜疝手术方式不一样,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步骤主要是疝囊高位结扎,无需补片修补.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完成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缝合术116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斜疝嵌顿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86年2月至1990年1月共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54例,其中复发性疝嵌顿6例,均采用经腹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手术治疗是小儿外科最基本手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所采用的术式不尽一致,术后并发症也较高。我院从1987年以来,采用经腹腔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股沟嵌顿疝及复发疝共27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静脉麻醉致惊厥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琴  陈林穆 《广西医学》2004,26(5):741-741
氯胺酮作为一种静脉全麻药,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其深度镇痛是其它任何全麻药所无法比拟的,但偶可出现抽搐或惊厥,应引起我们的警惕。1 病例介绍例1 :男,8岁,30kg。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斜疝修补术。病儿入室后静注氯胺酮6 0mg后,用0 1 %氯胺酮静滴维持麻醉。术中自主呼吸,SpO2 、HR、BP均在正常范围。手术进行到2 5分钟时,患儿有轻度肌肉颤动,约5分钟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头后仰,似角弓反张。立即静注安定5mg ,面罩吸氧,约8分钟后症状消失。SpO2 和自主呼吸正常,测体温36 9°C。手术顺利结束,2小时后清醒,活动正常,7天后顺利出院。例2 …  相似文献   

8.
赵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139-140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误伤原因,以此减少对该类手术的误伤。方法回顾性分析1128例腹股沟斜疝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出现手术误伤,其中误伤肠管5例,膀胱2例,输精管1例。结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误伤与手术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手术操作能力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手术。本研究旨在确定专业的小儿外科医师和普通外科医师所行的手术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使用基于人群的数据库对1993~2000年在安大略湖省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医疗状况复杂(患有其他疾病)以及早熟的小儿未纳入本次统计。对普通外科医生和小儿外科医生所做的手术病例进行比较。分别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命名数据和连续变量进行检验。概率计算使用Logistic回归。入选的20545例接受疝气修补的患儿中,50.3%的患儿由小儿外科医师施行手术,49.7%的患儿由普通外科医师施行手术。接受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腹股沟疝解剖结构认识的深入,耻骨肌孔全覆盖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疝外科医师理解和接受.以Kugel手术为代表的开放经后路腹膜前疝修补不打开腹股沟管,由腹肌后进入腹膜前间隙进行耻骨肌孔的网片修补,从而达到无张力、全耻骨肌孔增强修复的目的.由于该术式的技术要求高,为非直视下手术,手术医师需具备丰富的腹股沟解剖学知识和手术经验.改良Kugel手术是建立在Kugel手术基础上的一种技术更为简单、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的术式,该手术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管途径,在腹膜前间隙进行疝的修补,因而更易被外科医师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及了解手术配合要点,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方法我院自2006年3月-2007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9例,患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比传统的疝气高位结扎优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管扩张程度对于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4 88例施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超声检测的腹股沟管扩张最大内径 ,分组追踪其术后斜疝复发率。 结果 腹股沟管扩张最大内径 >1.5 cm的一组病例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结论 高频超声检测腹股沟管扩张最大内径 >1.5 cm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有必要行斜疝修补术 ,减少复发率 ,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接受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分析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药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6.53%)较对照组(53.0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麻药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2年随访复发5例.讨论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而成.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效果好,手术方便,恢复快,对身体影响小,值得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唯一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自1986年美国医生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概念以来,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且由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操作简单,深受患者及医生的喜爱。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修补方法及修补材料多种多样,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及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对麻醉要求独特。我们近来将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6例。均为男性。年龄2岁~12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L)组和氯胺酮、异丙酚(LY)组,L组14例、...  相似文献   

17.
无张力疝修补术——外科治疗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最常见的手术。对现代疝手术的要求是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传统的有张力疝手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已逐渐被新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手术所替代。1无张力疝修补术国内外发展现状1989年美国外科医师Lichtenstein首先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新概念(Tension-freehernioplasty),这种修补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称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干扰,而且缝合无张力。1993年3月Lichtenste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技术,评估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势.方法 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均于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随机分成两组,I组接受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Ⅱ组接受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七氟烷吸入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静脉复合全麻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反应轻,苏醒迅速,麻醉舒适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置管负压引流在较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术后阴囊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2年我科96例疝囊坠入阴囊的较大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较大腹股沟斜疝患者中,64例行单纯修补未做引流患者,术后9例出现术后阴囊积液,发生率为14.06%;32例行负压引流患者术后仅1例出现少量阴囊积液,发生率为3.12%。结论行腹股沟较大疝修补术时,由于疝囊大,采用术中置引流管、术后负压吸引可以有效预防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阴囊积液。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疝修补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但由于术式掌握不当或术后某些不良因素往往造成复发 ,需再次手术。我院从 1997~ 2 0 0 0年共收治腹股沟复发疝患者 30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 5 0~ 6 5岁。因腹股沟斜疝而行手术 2 6例 ,腹股沟直疝 4例。对上述复发疝治疗过程中发现下列因素对该病复发有关 :解剖不清 10例 ;剖位结扎不确实 2例 ,未修补者 6例 ,修补腹股沟区有阻力者及术后存在持续腹压增高者 12例。2 复发原因2 .1 手术中未发现上述手术修补痕迹 ,说明手术医师对腹股区的解剖及生理病理缺乏一定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