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昭通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国56个民族中昭通市就有31个。其中,苗族、彝族、回族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位于昭通市永善县的马楠苗族彝族乡,是一个高寒地区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最高海拔3020米,最低海拔780米,苗族人口最集中。在这里,各民族同胞团结和谐、勤劳勇敢,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渊源流长。"花山节"是这一地区苗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一天,年轻的姑娘小伙通过节日活动寻找自己唱歌乃至恋爱的对象。每当"花山节"到来,  相似文献   

3.
<正>在金沙江流域,云南省永仁县大山深处有一个彝族聚居的地方,叫做直苴。在这里,古老的赛装节与独特的彝绣相伴相生。指尖的艺术在这里绘就,心灵的花朵在这里盛开。这里的彝族赛装节,一年一度,千年传承。这里的彝族刺绣历久弥新,灿若繁花。直苴彝族赛装节是彝族人赛服装服饰、赛美审美和谈情说爱的节日。这传统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昭通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国56个民族中昭通市就有31个.其中,苗族、彝族、回族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位于昭通市永善县的马楠苗族彝族乡,是一个高寒地区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最高海拔3020米,最低海拔780米,苗族人口最集中.在这里,各民族同胞团结和谐、勤劳勇敢,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渊源流长.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我国云南怒江州和德宏州一带在海拨1500-2000米左右的山岳地带的景颇族,为适应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民居多依山而建,顺纵轴方向沿等高线布局房屋。村寨沿山脊或顺山坡随地形灵活布置。由于景颇人有烤火的习惯,屋内火塘终年日夜不熄,常引起火灾,为防火又要考虑根据风水、迷信选择地基等因素,故村寨户数较少,布置零乱稀疏,无一定成规。道路随地形自然形成,均蜿蜒曲折而不甚规则。村寨的一栋栋竹楼、茅舍大都掩映在绿荫丛中,而形成特有的村寨风貌。  相似文献   

6.
在滇西北和滇南等地的彝族地区,还保留有"抢婚"的习俗. 所谓抢婚,其实都是男女双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说好了的,抢婚只是一种娶嫁的形式. 男方派出的人一边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用毡子强行把姑娘裹走.抢婚的地点、时间都是事先约好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劳动、在村边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被抢走了.抢到的姑娘直接被领到男方家的堂屋.按当地彝族的风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味着正式缔结婚关系了,就不能再跑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早年间,黄河边的小浪底村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河神节。河神节就在农历六月六这一天。其实,六月六是我国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各地区节日内容和起源不同,又有多种名称,有洗晒节、尝新节、晾经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不同的叫法,甚至有称为"小年"的,可见其隆重程度。各个民族六月六节日的过法和内容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统一接口端(MUSIC)提供的1979-2018年降水资料,利用算术平均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江流域的面雨量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年平均面雨量1553.4 mm,近40年来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且春季呈略减少、其他季节呈增加趋势;在湘江流域各子流域中,衡阳-湘潭地区子流域降雨最丰沛,湘...  相似文献   

9.
A水电厂地处深山,因客观原因,电站投产后,一直承担向附近村寨供电的责任,村寨供电与电站首部供电共用一台近区变。由村寨线路故障太多,严重影响首部用电安全,为此电网在10kV母线新增间隔专供10kV村寨用电。技改投运5月后出现10kV村寨线故障越级跳主变差动保护。通过事件后检查、分析、整改,彻底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与安徽休宁接壤,东与浙江开化毗邻,地处赣东北的婺源县,境内山峦叠翠,溪流纵横,汇集成段莘、清华两河,一条自东向西而过,一条由西折东而去,急湍的流水,穿山过坳,奔腾不息……然而,千百年来,“水在河中流,人在岸上愁,天旱田无水,点灯用松明”。二十八万婺源人民,为改变这愁苦的历史,从1966年起步,在农村电气化建设道路上,顽强奋斗了二十个春秋。使全县二千九百多平方公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巧家县群众创建的水窖,对解决当地山区分散村寨人畜饮水困难有实用意义。对经济上不甚发达而又严重缺水地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具体做法是:1.窖址选择。家用水窖要远离厕所、畜厩等污染源,并尽量高于住地,既防污染,又利于安装自来水入宅。因条件限制而在农田、耕地中建窖的,要求水窖埋深深些(2米以上),密封好。  相似文献   

12.
在彝族地区至今仍普遍流行的口弦(通常又称口琴,篾琴、篾子、响篾、吹篾、弹篾等)是一种用竹子或薄铜片制成的小型簧乐器,有三片的或五片的不等.据说"簧"的历史相当悠久,被世界民族音乐学界确认为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著名人类学家凌春生先生谈到"竹簧"时说:"今太平洋上分布最广的口琴,即古代之簧,一小管剖成四片或两半.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电价各时段变化以及周末与工作日变化的差异,提出了区分周末的分时段短期电价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将各日中同一时段的电价形成该时段的电价序列,再将各时段电价序列分为工作日电价序列和周末电价序列。这样形成了多个消除了日周期性和星期周期性的子电价序列,分别对各子电价序列进行预测以得到预测日电价。采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这些子电价序列分别进行提前一天的预测,各子电价序列的预测电价就形成了下一天的预测电价。采用该方法对西班牙电力市场电价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预测,并与已有的预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电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DEM河网提取的阈值选取准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遥感地形资料进行水文分析是近些年来水文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选取川西南彝族自治州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河网的计算提取,经过与川西南彝族自治州的标准河流水系对照,认为基于DEM提取的川西南彝族自治州的河网信息比较合理,能够作为更进一步水文研究的基础信息。分析了川西南彝族自治地区在30×30 m和90×90 m分辨率下的河网,按照梯状分布的阈值进行河网的提取,选取最佳河网后再进行不同地区最佳河网提取时阈值的横向对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提取出来的河网密度随着阈值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下限100和上限50000时基本达到临界值。  相似文献   

15.
在滇西北和滇南等地的彝族地区,还保留有"抢婚"的习俗。所谓抢婚,其实都是男女双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说好了的,抢婚只是一种娶嫁的形式。男方派出的人一边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用毡子强行把姑娘裹走。抢婚的地点、时间都是事先约好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劳动、在村边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被抢走了。抢到的姑娘直接被领到男方家的堂屋。按当地彝族的风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味着正式缔结婚关系了,就不能  相似文献   

16.
节日伤食有良方在节日里,往往有一部分人纵欲口腹,好酒贪杯;伤食症者,在门诊中时常见到。患者表现为腹痛、吐泻、不思饮食等。患食积之症,应求消食妙方。现介绍几种消食秒方,以备后用。(一)鲜桔皮二十克,切成细丝;生姜十克,切碎,沸水冲泡代茶饮,早晚各一次。...  相似文献   

17.
期刊览要     
《中华建设》2006,(9):7-7
世界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它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噬,世界文化趋同的倾向。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自然村寨由于交通发展滞后等原因,显现出聚落形态、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及文化信仰等方面的时代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促成了村寨景观的珍贵,如何保护原生态地域文化的完整性,让村民在摆脱贫困的同时依然驻守属于他们的家园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灾难、死亡是媒体大量面对的主题,也是报道中较有难度的部分。记者在意外及不幸事故发生后,侵扰一些因该意外或事故而悲伤的人,这种行为在西方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从全国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选出17个代表流域,分别求出各子流域的降雨径流各要素值,然后绘制其降雨径流相关图。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降雨径流关系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只有在比较容易发生全流域全面产流的湿润地区,降雨径流关系线的上部才能成为坡度为45°的直线。另外,还发现嵌套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线适用于嵌套流域内的任何子流域;当下垫面情况和降水等要素相似时,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流域嵌套在一起时也可以用同一条降雨径流相关线来分析其降雨径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元旦趣谈 一些国家的元旦有许多有趣的风俗,意大利人在旧年的最后一刻,每家都要开窗户往外抛出房间的破烂东西,以示吉祥。在这个时候,街上的行人要特别小心,以免被砸破脑袋。巴西人几个世纪以来,都认为金桦果是幸福的种子,在元旦之夜,时钟敲过 11下,人们便高举火把,哼着轻快的小调儿,拥向山林,找寻这种稀有的果实,找到的人如获至宝,立即带回家中栽种。在尼日利亚农村一些部落,人们在夜里点燃火把,迎接新年;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到小河里洗澡戏水,谈情说爱,直至清晨;新年这一天,大家可尽情欢乐,不受部落戒律的约束。匈牙…  相似文献   

20.
<正>村寨,中华文化最鲜活的细胞美丽中国,美在哪里?老外来北京,最感兴趣的是四合院、胡同;世界看中国,最敬仰的是那些民族特色村寨,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歌舞艺术、民俗节庆……因为它们遥远、神秘、稀少、陌生……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哪里?——悉数"活"在千千万万个大美村寨里。村寨,是中华文化最鲜活的细胞,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完整的生态与生活体系,是文化、传统、艺术、历史、精神的最后庇护所、栖息地。只有在村寨里,传统文化才是活态生存的。离开了村寨的滋养,它就只是故纸堆、博物馆里"死"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