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 2 5 %~ 3 0 %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以及很多新的治疗技术的出现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2 2 %~ 84% ) ,病人往往死于出血后的数天内 ,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现有的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 ,气囊压迫 ,经肝冠状静脉栓塞 ,经内镜曲张静脉硬化或结扎以及TIPS ,使急诊手术治疗成为了第二选择 ,这主要是由于曲张静脉出血的病人往往属于高危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内镜曲张静脉结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6月对38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内镜曲张静脉结扎术.比较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胃排空时间变化,观察术后3周、6、12、18个月上消化道出血率、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转归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自由门静脉压、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6~24个月,平均18.2个月,曲张静脉消失36例(36/38,94.7%),每例平均结扎3次,无复发出血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与胃排空时间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6例(6/38,15.8%)门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脾切除联合内镜曲张静脉结扎术对胃排空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影响小,术后近期曲张静脉消失率较高,术后并发症亦较少.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常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 (EGVB)、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细菌性腹膜炎和肝功能衰竭等 ,腹水和肝功能衰竭是肝病进展期的标志 ,但最为严重和危急的是EGVB〔1〕。在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时 ,肝功能代偿病人已有 3 0 %出现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 ,肝功失代偿者达 60 % 〔2〕。门静脉高压病人有 2 / 3迟早会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其中 2 / 3会发生出血 ,第一次出血时的死亡率达 5 0 % ,生存者又常在 6周内发生再出血 ,使死亡率又增加 3 0 % 〔2 ,3〕。在我国 ,门静脉高压症住院病人在 1990年以后有所增加 ,这与 60~ 7…  相似文献   

4.
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 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应该是综合性治疗多种肝病导致的肝内血流受阻是形成门脉高压的始动因素 ,在肝脏病变未获彻底纠正前 ,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显然是对症性质的。外科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并非是门脉高压症的必然结果 ,即使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也不是全部适合或需要立刻手术治疗。因此 ,目前多数病人是以药物和内镜治疗为首选手段。据报道 ,第一次大出血的死亡率为 15%~ 50 % ,平均30 % [1] ,包括出血性休克和大出血诱致的肝功能衰竭所引起的死亡。因此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5.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门体静脉断流术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下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手术方法的成功经验.经腹腔镜行门体静脉断流术,术后静脉曲张情况改善,肝功能好转,脾功能亢进得到纠正,无近期并发症.作者认为完全腹腔镜门体静脉断流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又能达到常规手术的效果,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25%~30%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有很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技术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现有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是在埃及最常见的上胃肠道出血的原因。考虑到关于治疗门脉高压的手术方法仍有争议,作者分析了1978年2月~1986年7月连续用远端脾肾分流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伴有门脉高压和曲张静脉出血的60例的结果。这些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1)至少有一次曲张静脉大量出血;(2)没有脑病和慢性消化性溃疡;(3)用针穿或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已将近一个世纪,尽管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不断地改进,然而迄今仍缺少效果满意和完善的方法。术后再出血和脑病仍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兹将有关术后再出血若干问题作一扼要讨论。食管下段静脉解剖与出血的关系文献上有关食管下段的详细静脉解剖报道不多。1951年Butler首先描述食管的内在静脉由上皮下和粘膜下静脉丛组成,沿迷走神经的伴行静脉最终流入外在静脉。1955年Macbeth证实Butler的发现,并强调上皮下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出血的病理基础。针对食管曲张静脉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Spence(1984)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影象分析系统,详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门奇断流术(Portazygous disconnection,PAD)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因其对肝功能损害小,手术相对简单,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而被广为应用,令人遗憾的是PAD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再出血。PAD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为: 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破裂 1.首次手术断流不完全 (1)食管、胃底旁静脉离断不完全 (2)未消除因胃左动、静脉分流造成局部门脉高压 (3)未阻断食管、胃底避内门奇静脉反常血流 2.食管、胃底区门奇侧支循环的再建立 3.门脉高压的病理及肝脏代偿功能的影响 4.局部因素的作用,如局部粘膜糜烂等 二、门脉高压症性胃粘膜病变(PHGP) 正确认识上述各种再出血的原因,于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减少PAD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30%-50%的肝硬化病人死于第1次曲张静脉出血后的6周内。我国由于乙型肝炎高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因此,不断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H assab手术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10年12月间施行的896例改良H assab手术,探讨其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1%(1/896)。术后1年复查,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为76.2%(682/895),改善率为23.1%(207/895),有0.7%(6/895)的患者术后食管曲张静脉无显著变化。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为96.6%(865/895),改善率为3.4%(30/895)。术后1、3及5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率分别为0、4.9%(44/895)及7%(63/895)。结论:改良H assab手术是预防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病人发生曲张静脉最常见的部位是食管下段和胃底。事实上,在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门体静脉间可在多处建立侧支循环;在肝外型门脉高压,除门-体侧支循环外,还可形成门—门侧支循环。因此,曲张静脉可在多部位发生,它们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肠道造口、胆道和腹腔等。我们把发生在食管下段、胃底以外的曲张静脉称为“异位曲张静脉”(Ectopic Varices EV)。EV 虽不多见,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越来越多地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由于阻断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是肝癌高发的国家,中国人口约占全球的1/5,而肝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却超过了全球的1/2。肝癌患者常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很高,常需同时治疗,但手术风险高:(1)肝硬化肝功能差,术中切除部分肝脏,术后肝功能进一步下降;(2)需同时处理肝癌和门脉高压,手术创伤大;(3)肝硬化肝功能不良,凝血功能差,术中门静脉压  相似文献   

14.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5%~8%的病人因出血难以控制而危及生命,6周内死亡率高达20%。药物和内镜治疗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20%的病人无效,须用手术和介入方法作进一步治疗。手术控制出血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缺点,采用介入方法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相似文献   

15.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可行性. 方法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12例,在手助腹腔镜下采用超声刀分离脾周韧带,Endo-Cutter切断脾蒂,袋装取出;按开腹手术的要求分离切断胃底、食管下段6~8 cm范围内所有曲张血管. 结果 10 例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2 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0例成功者手术时间2.5~5 h,平均3.4 h,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 ml.1例因术后腹腔内出血开腹手术止血,其余病人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0.5~2年,平均1.5年,4例死于肝功能衰竭,6例1年左右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6例于1年左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小量出血,胃镜检查显示出血原因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例为胃溃疡,2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缓解. 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及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一种相当危急的疾病,平均有73%(40~80%)的病人死于第一次大出血[1];如不采取手术措施,幸存者中将有50%在一年内再次发生大出血而死亡[2],因而对病人的威胁很大。门腔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的止血效果是无异议的。但分流术后脑病是使手术效果减色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门脉高压症病人在手术后既减压满意,复发出血率低而脑病发生率也低,我院外科在60年代提出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根据血动力学的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酒精性肝硬变所致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理想的处理是一个有争论性的课题.过去20年,作者对250例无选择的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病人做了急诊门腔分流术.结果是满意的,特别是在近期.在最近5年,手术死亡率降低到17%,从1977年起有84例生存,存活率72%.然而,有些病人急诊分流术后因急性肝功衰竭死亡.作者的经验是手术后早期死亡病人,几乎2/3是与肝功衰竭有关.择期作治疗性门腔分流术的病人,早期和后期死亡大部份与进行性肝功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硬化疗法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急性出血和长期消除食管静脉曲张。但是这种方法能否延长生命尚不清楚。本文根据4年来对114例非选择性各种门脉高压症病人的治疗经验,对有关硬化疗法的内科、外科、麻醉和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作者认为盲目崇拜硬化疗法使一些非适应证病人接受了硬化治疗。虽然不能肯定分流术或断流术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但不应忘记门脉高压症病人的某些非静脉曲张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表面看来内窥镜硬化疗法简便,但治疗过程中需要一组有经验而且技术娴熟的内、外科医生和护士,才能保持较低的死亡率。硬化疗法需要多次将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而不能一劳永逸,因此在慢性硬化治疗过程中病人越来越多,必然会大大增加消化道科室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作为世界上乙肝高发的区域,肝炎后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症较为多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据统计,门脉高压症患者中,大约有1/3患者最终将发生出血,而其中50%将死于第1次出血[1,2]。目前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包括各种类型的分流和断流术,以及近年来逐步开展较多的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EVL)、硬化剂注射、介入栓塞治疗和TIPS术。在我国断流术占绝大多数,少数采用分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门静脉高压并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门静脉高压并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观察组采用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9.3%(5/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2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