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冷冻干燥处理后糊化玉米淀粉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糊化的玉米淀粉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a-bender黏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以及原淀粉的性质进行对比.发现冻干后的糊化淀粉具有以下特点:多数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少数呈现碎片状;其Brabender黏度曲线的趋势与滚筒干燥的糊化淀粉有显著的差异,与原淀粉类似;X射线衍射谱具有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相类似的弥散峰特征,峰强度略小于预糊化淀粉;颗粒粒径最大,为110.468μm;冷水可溶性较差,透明度较低,稍高于原淀粉;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表观黏度较低,冻融稳定性优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玉米淀粉糊在加热干燥制成预糊化淀粉的过程中,X射线衍射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热干燥过程中。会随着水份含量的减少而逐渐形成大量的微晶结构。预糊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曲线是由一个弥散的结晶衍射峰和一个弥散的非晶衍射峰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下蜡质玉米淀粉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对含水量为30%的蜡质玉米淀粉进行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布拉本德粘度仪等对微波辐射前后淀粉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的淀粉颗粒表面会出现小孔和凹坑;微波辐射增强了对应的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降低了玉米淀粉的膨胀度、溶解度、冻溶稳定性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及其范围;蜡质玉米淀粉经处理后,其糊化起始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但粘度曲线不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在淀粉颗粒内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直链淀粉与直链淀粉之间、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之间会发生交互作用,产生新的不同稳定性的结晶体,从而使淀粉内部出现更加有序的结晶排列.  相似文献   

4.
淀粉多晶体系的亚微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通过对淀凝胶,预糊化淀粉以及不同状态的玉米原淀粉颗粒的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提出了在淀多晶体系中存在大量的介于微晶和非晶之间的亚微晶结构,同时明确了这三种结构在X射线衍射曲线中的对应区域,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人颗粒结构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研究考察了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不同pH值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同原淀粉及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性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型两性淀粉经阳离子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粘稳定性;阳离子取代度及阴阳离子比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磷酸型两性淀粉还具有一定的抗酸降解能力,在pH值为9.0的稀碱溶液中,碱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累积光密度(IOD)法,结合晶变响应峰模型(MRDCC)研究了山药淀粉的糊化特性,并应用X射线衍射法讨论淀粉的结晶结构,同时考察不同浓度/种类小分子糖对淀粉糊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淀粉呈现C型结构,MRDCC显示双峰,分别对应B型和A型同质晶体的糊化;不同浓度蔗糖以及不同种类单糖、二糖、三糖和四糖对山药淀粉糊化过程的影响不同;糖类的糊化抑制作用与其动态水合数有很好的相关性,糖分子的赤道羟基个数越大,对淀粉的糊化抑制作用越强;除此之外,糖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还与糖分子的大小以及它们的三维结构有关.四糖的理想模型为通过氢键形成螺旋结构,削弱其水合能力,因此线性结构的棉籽糖比水苏糖的糊化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沙米为常见的固沙植物,其营养丰富淀粉含量高,对其淀粉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具有 重要的生态意义。文章借助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仪、X射线衍射仪等淀粉多尺度结构解析设 备研究沙米淀粉的结构,发现沙米淀粉为典型的A型结晶淀粉,其多尺度结构及糊化性质与玉米 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均有所不同,为沙米淀粉的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多糖胶与淀粉之间产生协同作用的机理,采用Brabender黏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哈克流变仪探讨了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增加,起始糊化温度、回生值降低;黄原胶明显降低了淀粉凝胶的析水率,但会使淀粉凝胶形成较大的冰晶结构;黄原胶的添加使淀粉糊储能模量增加,损耗角正切在角频率大于0.5 rad/s时明显下降,与原淀粉相比,淀粉凝胶表现出更趋于固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脉冲电场对西米淀粉物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米淀粉(8%)经过30,40和50 kV/cm的脉冲电场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Brabender黏度仪等对其处理后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脉冲电场处理后,西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遭到破坏;随脉冲电场强度的增加,淀粉颗粒形貌的破坏更加明显;经过50 kV/cm脉...  相似文献   

11.
水相介质中超声处理高链玉米淀粉糊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前后高链玉米淀粉的糊特性变化。采用超声波对含水量70%的高链玉米淀粉进行处理,运用布拉本德粘度仪以及旋转粘度计对处理前后的淀粉糊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起糊温度没有变化,峰值粘度降低,C型Brabender粘度曲线没有改变;超声处理使淀粉糊的冷稳定性增强、凝沉性减弱。不同超声功率处理的高链玉米淀粉糊均为假塑性流体;超声处理的高链玉米淀粉糊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随着体系浓度增高,剪切稀化增强;超声处理的淀粉糊其触变性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多孔淀粉的酯化交联改性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多孔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酯化交联多孔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布拉班德黏度仪等分析仪器对原淀粉、多孔淀粉和酯化交联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流变学性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交联处理后多孔淀粉的吸水率、吸油率与原淀粉相比有较大提高,溶解度、膨胀率、冻融稳定性、耐酸性都有较大改善,优于原淀粉和多孔淀粉,同时也提高了多孔淀粉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旋转黏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性质、黏度性质、耐酸性和耐盐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经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后,淀粉糊的起糊温度由64.7℃升高至67.3℃,峰值黏度从919BU下降为652BU,相对崩溃性从76.4%降低至27.6%,糊的黏度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凝沉性都得到改善。此外,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改性后,淀粉糊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预糊化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喷雾干燥工艺制各预糊化淀粉的方法。通过对产品的粘度、水份含量、粒径、视比重、膨松度以及复水性等指标的检测,探讨淀粉浆浓度和pH值、糊化pH值、添加抗老化剂、膨松剂以及充N2喷雾等对制备预糊化淀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非同频超声处理对红薯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频25,kHz、40,kHz及双频25,kHz+40,kHz超声处理对红薯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由扫描电镜分析图可知,超声处理能够使淀粉颗粒表面出现裂纹和不均匀孔洞,且双频超声作用效果最明显.由红外分析光谱可知,超声作用破坏了淀粉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相对大小,无定形结构部分增加,其尖峰衍射特征强度减弱,相对结晶度降低,与原淀粉相比,双频超声处理后的淀粉结晶度降低6.15%.Brabender曲线表明,淀粉经超声处理后黏度降低,双频超声处理后的淀粉峰值黏度比原淀粉降低12.08%.超声处理后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均提高,其中双频超声处理30,min时,透射比比原淀粉增加69.85%;双频超声处理60,min时,溶解度比原淀粉增加26.83%.单频25,kHz、40,kHz和双频25,kHz+40,kHz比较,双频超声处理对淀粉的结构和性质影响效果高于单频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