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 0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31例 ,与非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2 9例 ,其中冠心病组统计病变累及支数 ,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级得出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运用酶免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 Hcy)浓度并进行比较。将 t Hcy水平与性别、年龄、收缩压、冠心病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等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t Hcy浓度 (17.8± 7.1μmol/ 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10 .0± 5 .8μm ol/ L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非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强 ;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成正相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且其升高水平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收集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码相机对舌苔摄像,比较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比较普通型、重型与危重型舌象特征。结果 18例(50.00%)患者舌象见齿痕,28例(77.78%)患者舌苔腻。初期最常见舌象为舌淡红(33.33%)、舌红(33.33%)、舌苔白(厚)腻(83.33%)。中期舌象常见舌象为舌淡红(36.36%)、舌红(31.82%)、舌苔黄(厚)腻(72.73%)。重症期舌象为舌暗红,苔黄厚燥或舌红少苔。恢复期常见舌象为舌淡红(71.43%)、白(厚)腻(28.57%)。普通型最常见的舌象为舌淡红(48.28%)、苔黄(厚)腻(55.17%)、白(厚)腻(27.59%)。重型最常见舌象为舌红(60.00%)、苔白(厚)腻(40.00%),危重型舌象为舌暗红,苔黄厚燥或舌红少或无苔。结论本病舌象表现多为舌淡红或红,兼齿痕,苔白腻为主,随病程进展,兼见舌暗红、苔黄(厚)腻、黄燥、或少苔。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Fg及TpP水平,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分析血浆Fg、Tp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Fg、TpP水平,冠脉造影记录所示病变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统计分析血浆Fg、Tp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Tp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多而升高,而TpP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无明显升高,Gensini积分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加;血浆Fg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TpP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血浆Fg、TpP水平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Fg、TpP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高低与CH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浆Fg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正相关,血浆Tp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的相关性文献156篇(4651例冠心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及总结,为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及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相关性的文献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中医分型以痰浊内阻型和心血瘀阻型为主.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痛变支数水平方面,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重,病变支数最多,其次为心血瘀阻型,而心肾阴虚型狭窄程度较轻,病变支数较少.[结论]痰浊内阻型和心血瘀阻型患者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痰瘀是冠脉病变的共同特征,也是导致冠脉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糖化血红蛋白A1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40例患者进行HbA1c测定,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法)和冠脉病变支数分组,评价HbA1c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及冠脉狭窄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A1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冠心病组中,HbA1c水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Gensini积分与A1c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1)。结果: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bA1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卢亚娟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84-1085
舌象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舌质和舌苔的外在特征。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舌乃脾之外候,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与脾相表里,脾主运化水湿,胃蒸脾湿上潮就形成了舌苔。正常舌质淡红,舌体柔软、润泽,舌背表面覆盖薄白苔。当机体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脾胃系病变时,舌象就会发生变化,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腻苔在脾胃病中的舌象特点、病理本质及其病证相关性做出初步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腻苔的临床意义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探讨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的重要性。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及糖尿病(DM)组,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三组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餐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IGR组、DM组与NGT组相比,冠脉病变发生率增高且多为双支及以上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与DM组相比,冠脉病变发生率及冠脉狭窄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率及冠脉狭窄程度较血糖正常患者明显增高,与糖尿病患者相似,故OGTT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protein ,hs 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稳定情况的相关性 ,探讨hs CR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5 7例患者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1例 ,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 ,以冠脉造影正常者 (19例 )为对照组 ,分析血清hs 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稳定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hs CRP水平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379,P =0 .0 1;r =0 .2 94 ,P <0 .0 5 )。冠心病临床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hs CRP水平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及对照组血清hs 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hs 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1、一氧化氮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41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的ET-1、NO,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ET-1、N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ET-1高于非狭窄组,而血清NO浓度低于非狭窄组.同时随病变血管增加血浆ET-1水平增加,而NO则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TC、LDL-C、ET-1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087,0.053,0.552,P<0.01~0.05),NO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记分呈负相关(r=-0.504,P<0.05).TG、BMI、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记分无相关性.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内皮素-1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MBP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93例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单纯冠心病组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晨峰,根据住院期间CAG结果,分别采用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压晨峰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MBPS<25 mmHg亚组与MBPS≥25 mmHg亚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晨峰水平、冠脉狭窄程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剔除了其他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MBPS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BPS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受检者进行舌象观察 ,舌苔主要观察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 ,舌质观察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紫黯舌 ,并均予以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的 12 0例CSG患者作为临床资料 ,汇总、研究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12 0例中Hp感染检出率为 4 3. 3% ,Hp感染所占比率舌苔顺序依次为黄腻苔 >白腻苔 >薄黄苔 >薄白苔 ,舌质则为紫黯舌 >红舌>淡白舌 >淡红舌。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舌象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60岁)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对16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GAG结果进行回顾性讨论: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易患因素关系,比较危险因素聚集个数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阻塞积分的关系。结果中青年冠心病中有近98.21%有传统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其中男性占(83eO/o)其次为吸烟占72o%,高血压占577%,早发冠心病家族史274%,糖尿病101%。冠脉病变支数与性别、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及血清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冠心病家族吏、BMI、U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无显著相关性。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均增高,呈正相关性。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中青年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程度不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有相关性,还与危险因素累积数量有关,危险因素越多,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与颈动脉斑块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冠脉造影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采用证候、证素标准进行判定,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与颈动脉斑块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纳入的150例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医四诊资料、中医证素归类情况、颈动脉斑块超声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个方面进行统计。(1)四诊资料方面:(1)中医症状分布情况:按各症状出现频次排序,前4位临床症状依次为胸闷、气短、头晕、乏力;(2)舌象分布情况:舌质紫黯最多,其次是舌质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多见,舌苔厚腻、滑等特点出现频次较高;(3)脉象分布情况(复合脉象拆分为单一脉象进行统计):弦脉、沉脉、滑脉出现频次较多。(2)证素归类合并情况:血瘀、肾虚、痰浊、气虚出现频次较高。(3)冠脉病变支数与斑块个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狭窄程度积分情况: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斑块个数、IMT、斑块Crouse积分及狭窄程度积分均呈增加趋势;在斑块个数方面,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方面,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use积分方面,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三支病变组分别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的关系:(1)斑块性质与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低回声斑块患者气虚、血瘀、痰浊、阳虚多见,强回声斑块患者血瘀、肾虚、痰浊、气虚多见,混合回声斑块患者气滞、气虚、痰浊、内毒多见;(2)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证素分布情况: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血瘀、气虚、肾虚、气滞多见,中度狭窄者血瘀、痰浊、肾虚、气虚多见,重度狭窄者血瘀、肾虚、痰浊、气虚多见。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与中医证素存在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可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33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病变组(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组(对照组).冠心病组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积分,计数病变支数;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A)、射血分数(EF)、A峰值速度(A峰)、E峰值速度(E峰)、峰值速度比值(A/E).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严重程度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积分、LVDD、LVDA、EF、A峰、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DD、LVDA、A峰、A/E与病变积分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EF与病变积分和病变支数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冠心病患者病变支数越多,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心脏功能受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血脂、E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EF,分析证型与血脂水平、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等。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多支病变多见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证冠脉狭窄程度较轻,而阴寒凝滞证冠脉狭窄程度最重。痰浊、瘀血证TG、TC、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HDL-C痰浊证低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各证型EF无特异性差别。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将1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21例)、冠心病组(107例)。冠心病组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用酶联免疫法(ELASA)测量血浆PAF浓度,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PAF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F浓度水平有望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93例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单纯冠心病组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晨峰,根据住院期间CAG结果,分别采用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压晨峰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MBPS〈25mmHg亚组与MBPSI〉25mmHg亚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晨峰水平、冠脉狭窄程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剔除了其他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MBPS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BPS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与成熟价值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舌象与舌苔脱落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舌象形成的机理,方法:分别采用舌象观察和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为指标,观察了283例不同疾病患者的舌象和细胞学变化特点,并与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观察组舌象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舌象组中,MI,MV改变以紫暗舌组与腻苔组,剥苔组为最明显(与对照组比P<0.01),观察组中淡红舌组,薄白苔组MI,MV与对照组分别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中医舌象有其细胞学特征,舌脱落细胞学检查不仅的反映舌苔的变化,同时也与舌质和疾病本身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确诊冠心病患者178例,依据其冠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FBI,并设置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是主要冠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14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FIB水平愈高,血浆FIB水平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明显相关性(P<0.01);冠心病组和对照组FBI、TG、LDL-C、TC、HDL-C、ApoAI、ApoB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FBI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与冠心病明显相关,FBI可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舌象变化,提高舌诊在急性期脑出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观察其舌色、舌苔,按病情、出血量、中经络与中脏腑等分组分析舌象变化。结果病人的舌色改变多见红舌;次为紫舌,再为暗红舌。舌苔以黄厚苔多见,次为薄黄苔,再为黄腻苔。中经络与中脏腑组间比较,中经络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中脏腑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从病情看,轻、中型舌色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重型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舌苔改变各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舌色多见红、紫、暗红,舌苔多见黄、腻苔,舌色变化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能反映中风的病理变化,是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