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悬珠痔系正常肛乳头因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又称肛乳头纤维瘤。1诊断依据(1)肛门潮湿,瘙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有坠胀不适感。(2)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与肛裂并发。(3)肛门镜检查:齿线部可见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2证候分类(1)湿热下注:肛周潮湿、潮红、有灼热感。肥大的肛乳头充血、水肿。舌红,苔黄,脉滑数。(2)气滞血瘀:排便后肛门部肿物脱出,表面色紫暗,伴有肛门坠胀。舌紫暗,苔薄,脉涩。  相似文献   

2.
<正>肛门直肠狭窄指任何原因所致肛门、直肠腔道变窄,并导致排便困难。1诊断依据(1)排便困难,伴肛门坠胀,并有肛门阻塞感。重者可有腹胀,恶心呕吐。(2)有肛周炎症、肛门损伤或肛门直肠手术病史。(3)肛门指检,食指通过困难或不能通过,可触及镰状、环状或管状狭窄环。(4)直肠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见狭窄环,狭窄部位可有糜烂、溃疡。2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加重,排便不畅,伴有腹胀、肠鸣。舌紫黯或有瘀斑,苔黄或白,脉弦。(2)热结  相似文献   

3.
陈国明 《攀枝花医药》1998,20(1):3-4,28
结肠直肠息肉通常指从结肠粘膜突入肠腔的有蒂或无蒂赘生物。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癌变率,迄今还存在分歧。但是不同类型的息肉癌变率不同,临床意义处治方法不同,有必要加以认识。本文将探讨分析结肠直肠息肉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的病理学表现和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不包括garner征候群和PEUTZ-JEHERS征候群。  相似文献   

4.
正混合痔系发生于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1 诊断依据(1)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2)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3)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2 证候分类参照内痔、外痔分类。3 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2)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3)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健 《广西医学》2005,27(9):1314-1316
结直肠息肉是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可以有蒂,也可以为广基无蒂。大量资料证明大多数结肠癌来自腺瘤样息肉。临床诊断的结直肠息内在病理学上包括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或称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 Jeghers息肉等)和炎症性息肉(血吸虫性息肉、炎症性假息肉等)。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例1 男,61岁,间歇性粘液血便4个月,伴有低热,乏力。其他检查无异常,ECG及肝“B”超正常,大便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及脓细胞,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肝肾功能正常,肛门指诊:距肛门上5 cm,可触及带蒂息肉状肿物15×1.5cm,光滑,弹力硬。活检病理诊断管状息肉。在鞍麻下经肛门局部肿物切除术,切除根部粘膜至肌层,间断缝合粘膜。术后病理诊断:直肠类癌(嗜银细胞癌)。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诊7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1岁。以肛内肿物反复脱出伴便血半年,加重1个月,门诊拟诊直肠息肉收入院。患者自诉于半年前感便后肛门有异物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肿物,疼痛,可白行还纳于肛内,大便后带有鲜血及少量黏液。1个月前症状加重,大便鲜血增多。专科检查:肛门外观正常,指诊于直肠9点距肛门2.5cm处有一肿物,大约2cm×2cm,质脆,带蒂,指套血染。肛镜下可见:9点齿状线处有一肿物,呈棕黑色,表面欠光滑,呈结节状。于2004年3月20日行局部肿物切除留送病检,病理诊断:肛管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8.
高位直肠息肉手指不能触及,以往多采用在乙状结肠镜直视下用胶丝长钳夹断,或电刀凝固切除等方法,这些方法有以下缺点:(1)看到息肉,放出直肠气体时,息肉突然阻住管口,认不清蒂部,不易用胶丝套住息肉。(2)直接用长柄电刀切除,电刀伸入深浅不易控制,止血不可靠,并且灼时发烟;增加手术困难,易损伤肠壁。(3)用长钳夹,有时看不消蒂部,基底如太靠近肠粘膜易撕裂出血。如夹住息肉一部份,则因组织脆弱可造成息肉破碎出血。鉴于以上缺点:我们对高位息肉采用电吸引手法摘除术。其方法:术前清洁灌肠,乙状结肠镜置入肛门后,  相似文献   

9.
<正>骶尾部畸胎瘤是起源于胚胎原始细胞,生长于骶尾部的肿瘤。1诊断依据(1)肛门坠胀不适,早期可无任何症状。(2)肛旁肿物向下后方逐渐生长,有异物感,腰骶酸胀。(3)肿物溃破可流脓液,溃口经久不愈。(4)X线钡剂灌肠检查:直肠后壁占位性病变,肠壁受压成被推挤到一侧。(5)X线摄片示肿物内可见钙化点、钙化块、骨组织或牙齿样组织。(6)B超检查示有坚硬的实质组织、软组织和囊腔。  相似文献   

10.
<正> 患儿,男性,12岁,出现无痛性血便1年余,有时解便发现有颗粒样带蒂肿物脱出肛门外。于1993年8月6日来我院诊治。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直肠指检:距肛门约3cm左右直肠内可触及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的带蒂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活动性稍差。血常规正常,大便潜血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肛门失禁指肛门完全或不完全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1诊断依据(1)有肛门损伤或手术病史。(2)肛周皮肤感觉迟钝,不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甚至成形粪便的残留。(3)肛门闭合不全,黏膜脱出。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4)肛管压力测定,收缩压、静息压下降。(5)肌电图检查,肛周肌肉兴奋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脱肛主要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垂,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垂,又称直肠脱垂。1诊断依据(1)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黏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 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垂。(2)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 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黏膜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下称PJS)消化道息肉恶变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例1 女,40岁。因便血伴里急后重半月入院。患者14a前曾因肠梗阻在外院手术。术中发现“小肠肿瘤”,切除小肠40cn。病理结果不详。3a前肛门指诊发现直肠息肉。其父死于胃癌,其一子10a前发现空肠息肉。查体:消瘦贫血貌,口唇及两颊有多个0.3cm×0.2cm紫黑色色素斑,手指和脚趾也有同样斑点。钡灌肠示:结肠多个圆形充盈缺损。乙状结肠镜检查:距肛门15~20cm肠腔有多发息肉,距肛门4cm处可见肿物突入肠腔。入院2周行全大肠切除(包括40cm回肠)及回肠造瘘术。术中同时发现右附件肿物(6cm×5cm×3cm)并予以切除。切除的40cm回肠及全部结肠内可见多发息肉,大者直径3.5cm,小者如米粒。直肠肿物约10cm×8cm×6cm,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10岁,因排大便带血月余来院就诊,肛诊,距齿状线上5cm处, 位于直肠前壁可触及0.5cm×0.5cm×0.5cm质地中等肿物,指套带血,无触痛,初步诊断为直肠息肉,在门诊试行手法摘除,因息肉蒂短,而且位于直肠前壁未能摘除而收入院。次日在骶麻下经肛门行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直肠化学感受器瘤误诊息肉一例本院附院外科汪善伦,章仁道患者,女性,17岁,大便时肛门流血半年;肛查距肛门4cm直肠后壁有2cm×1.5cm×1.5cm肿物一个,有蒂较宽大,肿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脆弱,触之易出血,拟诊直肠息肉.入院时一般情况良好,血...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小儿肛门内脱出的红色东西是什么? 答:小儿肛门内脱出的红色东西,临床上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紫红色的小肉疙瘩,大小可不等,由豆大到杨梅大小,如蒂长时,可顺肠蠕动作用而推下,脱出肛门,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直肠息肉,以2~7岁多见。一种是直肠全层或仅直肠粘膜层呈圆周形的向肛门外脱出,俗称脱肛,临床上称为肛门直肠脱垂。以1~3岁的小儿多见。  相似文献   

17.
<正>直肠前突系抬直肠前下段向阴道方向突出,形成一个囊腔,尤在努挣排便时为甚,致粪便滞留,出现排便困难。1诊断依据(1)排便困难,多为二日以上排便一次,每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伴有肛门坠胀及便意不尽感。(2)肛门指检示直肠前下方可触及明显凹陷。(3)排粪造影示直肠下段呈囊袋状突向前方。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内隆起的病变。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息肉病是指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仅黑斑息肉病除外),反之,则称散发性息肉。  相似文献   

19.
类癌发生于直肠者较为少见,我院发现一例报告如下。男,34岁,住院号70549。自1977年以来,常有发作性下腹部疼痛,痛时有便意,便后腹痛可缓解,腹泻或便秘交替发生,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在队按“肠功能紊乱”治疗效果不佳而入院治疗。体检无异常发现。血、尿、粪常规无特殊;大便隐血阴性;乙肠镜检查,距肛门7cm 5点钟处有一息肉样肿物,大小约0.8×1.0cm,带蒂,表面光滑,周围粘膜充血。经肠镜下行直肠息肉样肿物摘除,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了有腹痛、腹泻或便血等患者11042例,检出大、小肠息肉2614例(23.67%)。摘除0.3~10cm息肉6091枚,其中纤维镜从小肠中段切口或从肛门插入清除小肠息肉9例,息肉62枚。无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摘除巨大息肉时,每四套一块组织应<2.0cm。对全身情况好的中青年患者,如息肉有蒂,可适当增加摘除息肉的枚数。本组1次圈套摘除1.0~2.5cm的有蒂息肉10放以上者81例次,其中1次摘除最多者46枚,最大1枚10×9×8cm。1次摘除小息肉最多的是70枚。大、小肠息肉及肿物的腔内治疗@孟荣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