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蕾 《北京中医》1996,(5):41-43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优势和展望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王蕾关键词慢性肾衰,中医药疗法,综述慢性肾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衰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中医在防治慢性肾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衰竭(简称肾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最终出现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滞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慢性肾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防治慢性肾衰患者心衰极其重要。鲁盈系浙江省名中医,临床善于辨证论治,采用微观及宏观相结合,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佳。其中,鲁师善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心衰,现浅析其相关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探讨山东省临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尹力娟(252600)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王蕾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衰的认识逐渐深入,内容也日臻丰富和完善。本文仅对慢性肾衰的主要病机进行阐述,冀对临床治疗有所裨益。慢性肾衰一般由水肿、癃闭、肾痨等多种疾患日...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证候群,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早、中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显出较大优势。用中医理论探讨慢性肾衰的病变机制,为发挥中医优势,指导其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丽芬 《新中医》1998,30(2):61-6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与展望柳丽芬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内科临床危重症之一,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慢性损伤,导致肾脏失去功能的综合征。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本文就近10年来对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及...  相似文献   

6.
感染是慢性肾衰患者的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慢性肾衰合并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结核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中医药辨证治疗以积极预防感染为前提,将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均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辨证治疗,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对肾衰散治疗慢性肾衰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将56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结果表明,肾衰散治疗慢性肾衰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对慢性肾衰患者血尿素氮的影响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恶心、呕吐、乏力、皮肤瘙痒症状,可降低血尿素氮水平。该方疗效可靠,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参数与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李丙成,刘宏伟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1995年10月~1996年1月,我们对住院的38例慢性肾衰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进行了检测,并探...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闻名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9):44-46,F00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溺毒”等疾病的范畴。本文就1991年以来的主要参考文献为依据,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规律以冀能对临床研究工作有所帮助。一、临床治疗。(一)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慢性肾衰是由于脾肾衰败,湿浊羁留,浊邪塞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以致气虚血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湿浊郁化为热毒,以致热毒充斥内外,瘀血阻滞经络,故表现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证候。通常认为,在氮质血…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参数与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李丙成,刘宏伟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1995年10月~1996年1月,我们对住院的38例慢性肾衰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进行了检测,并探...  相似文献   

11.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的法宝。2002年2月-2005年2月,笔者运用中医整体辨证加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1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有效治疗方法不多,虽然透析及肾移植可使部分患者得以生存,但其价格昂贵,供肾来源不易,难以在基层应用,因而探讨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有效药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银杏叶片治疗慢性肾衰患者30...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CRF的非替代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在早期预防,延缓病程发展方面日益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慢性肾衰治法多种,其中近年来温阳法在慢性肾衰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重视。慢性肾衰发展过程中脾肾亏虚是根本,这成为各位医家的共识,而脾。肾阳虚处在哪一阶段?是早期?还是末期?抑或就是慢性肾衰本虚的根本?都存在争议。故温阳法的选择也有异同,有的治疗慢性肾衰基本方剂是温阳之品,有的提倡早期应用温阳法,有的在不同阶段、不同兼症使用不同温阳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激素测定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43例男性慢性肾衰患者的性激素测定,发现患者睾酮(T)显著降低,雌二醇(E2)及E2/T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作相关性分析时发现患者肾功能与这些性激素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按中医辨证,43例中属肾阳虚者17例,肾阴虚者26例,肾阳虚者E2没有升高,T明显降低,E2/T显著升高;肾阴虚者E2和E2/T均显著升高,肾阴虚的E2值显著高于肾阳虚者。以上结果表明,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和肾阴虚的慢性肾衰患者,不仅症状表现有差异,且有性激素改变的差异,而两者性激素的改变与肾功能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中医辨证论治较单纯从肾功能减低来用药优越,并有助于提高对慢性肾衰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中西医结合临床探讨(附118例分析)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1)任玉莲,赵学平[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探讨慢性肾衰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综合症。本病中医属虚劳、水肿、关格、溺毒等范畴。也可以说溺毒是慢性肾衰的...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结局。目前临床上西医主要是以保守治疗或肾脏替代疗法为主,由于价格昂贵且肾源短缺,往往不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且据估计,我国透析人数将以20%~30%速度增长[1]。近年来,中医治疗慢肾衰,无论是方剂、中成药或是外治法均取得了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效果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中药灌肠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UN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明显高于对照组(29%)。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安全有效,是一可取的非透析疗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以肾小球内压增高和高滤过引起的肾单位进行性丧失为特征,自主调节能力的丧失导致肾小球暴露于全身血压是肾小球肥大和硬化发生的中心环节[1]。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肾脏生理和病理,其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慢性肾衰进展的可能机制,对慢性肾衰患者循环NO和ET-1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就其与慢性肾衰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CRF诊断及分期标准参考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4版(‘]。慢性肾衰中医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燕小霞(青海省中医院810000)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多年病变逐步发展而致,多为不可逆的。本文根据慢性肾衰的病机特点和中医“化瘀降浊”的理论,运用大黄、丹参、白花蛇舌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CRF)竭患者,给予肾衰方口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