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权力·决策·发展——21世纪迈向民主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历史上的定位始终是以反映“公众”意志、维护“公众”权益、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然而, 在迈向21 世纪中国城市社会的重组变换中, 何为 “公众”?怎样了解和体现“公众”利益? 通过何种途径协调各社会集团的利益体现社会“公众”? 提出要加强公众参与,转变角色, 建立制度化的渠道, 改革规划行政体制, 以实现规划宗旨。  相似文献   

2.
权国和决策发展:21世纪迈向民主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丽 《城市规划》1999,23(12):40-43
城市规划在其发展历史上的定位始终是以反映“公众”意志、维护“公众”权益、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然而,在迈向21世纪中国城市社会的重组变换中,何为“公众”?怎样了解和体现“公众”利益?通过何种途径协调各社会集团的利益体现社会“公众”?提出要加强公众参与,转变角色,建立制度化的渠道,改革规划行政体制,以实现规划宗旨。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各种利益冲突日渐表象化,城市规划中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精英式”规划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规划的社会化呼声越来越高。当下对城市规划社会学问题的讨论超越了以往,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责、城市规划中的“民主”要素等问题都受到高度关注。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的转型、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转化等,使得公众把更多的期望、信任和责任加在了城市规划师的身上。6月13日,我刊以“城市规划师的社会责任” 为题,就有关规划师的社会责任,规划师价值观的重塑,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及“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推进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从规划师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目标追求等出发,共同思考这一思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宪谋 《规划师》2005,21(11):16-19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逐渐分离使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成为客观需要。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在公众参与实践中不断予以调整和完善。涉及城市规划公共利益的民主参与应以代表制民主为主,以参与制民主为补充;涉及城市规划个人利益的民主参与应以参与制民主为主。推动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政治性社团的发展并通过其开展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一次始于概念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周江评  孙明洁 《规划师》2005,21(11):8-11
“城市”、“城市规划”的概念具有多样性,反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城市”理想和对“城市规划”的不同期待。无论是从“城市规划”的定义还是从已有部分文献的结论出发,公众参与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对有关概念的重新探索,可提供一个新的理解专业知识、权力、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和城市规划理论的变革,城市规划中的公开公示也逐步发展起来.1965年,保罗·大卫多夫(Paul Davidoff)在《规划中的倡导性和多样化》(Advosacy and Planning)一文中提出与社会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倡导性规划”概念,他强调规划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因此,要保证规划的民主性和公平性,鼓励和促进市民(特别是穷人)在规划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规划工作者不能再以自己的价值判断为标准,而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以达成社会共同遵守的契约.保罗·大卫多夫的这种倡导性规划学说成为规划公众参与的宣言.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明确指出:“城市环境是人民创造的,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系统地、不断地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斗争开始脱离单向的政治权力的社会冲突,转而注重城市生活和环境的多元化问题.在英、美的城市更新和社区发展中,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民主的实践和规划的重要手段得到普及和发展.本文主要对美国的城市规划中有关公示的内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利益协调的公共政策,它强调公众对规划编制、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旨在力求实现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效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衡量城市、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本文重点通过研究北京市顺义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创新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奇峰 《规划师》2004,20(12):33-36
城市规划体系必须突出其作为地方事务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国家和地方事权,国家对地方城市规划的审批只需要审查涉及区域、流域协调和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减少单一城市发展对区域的不良“外部性”影响;其次,要重视建立地方规划编制、决策和管理制度,明确规划委员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地位,在“市场—行政—公众”之间形成制衡的权力体系,以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文献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照,中国城市规划中有关公民参与的强调开展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介绍国外城市规划中的公民参与.“而真正较普遍地开展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的时间则在2000年以后”。其直接影响因素涉及城市快速发展中的旧城改造、征地和拆迁安置,以及由此而来的城市规划的问题和”民告官”案例急剧增多。在此背景下,民间要求政府决策公开化、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的后半程,城市规划开始从宏伟蓝图的物质设计,向以人为本、全面创新发展的模式转变。城市开发运营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开放、跨界、众包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心的议题,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政策的热情高涨。城市规划也开始走出小圈子,面向更广阔的社会公众,参与式规划开始成为规划转型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驱动的城市变革过程中,城市快速演进,复杂性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ICT(信息通信技术)支持的公众参与平台,将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多个公众参与的信息平台的案例研究,讨论了不同形势、不同内容的公众参与信息平台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信息时代,ICT技术支持的公众参与平台,将极大推动规划模式的变革,通过利用群体智慧更加科学、合理、精细化地解决城市问题,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论开发控制体系中的规划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田莉 《城市规划》2007,31(12):78-83
长期以来,我国规划管理领域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借鉴西方国家开发控制体系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规划管理自由裁量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就规划界目前提出的将规划成果法定化和引进公众参与来制约自由裁量权的做法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现状,实行"程序法定化"和建立"自由裁量权的经济制约机制"比形式上的规划成果法定化和公众参与可以更为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规划管理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通过4年多的"渐进更新"和低成本的旧建筑再利用,一个典型的传统山地街区在延续原有城市肌理同时创造了新的城市景观和就业岗位.街区的更新模式与建筑策略有别于普遍的"大拆大建"做法,是旧城改造新模式的探索.文中强调渐进更新和旧建筑再利用是"政府引导"、"群众动员"与"规划设计"共同作用的良性结果,并分析了规划设计与实践的方法、手段、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街区今天依然处于持续更新之中.  相似文献   

14.
徐晓燕  叶鹏 《城市规划》2017,(11):56-64
周期性经济变化与城市发展策略密切相关,这是由市场经济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城市复兴实践活动亦证明了这种内在规律。论文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特征性转变,解读了城市设计体系中"空间规划"和"公共政策"两个维度的关系。提出我国的城市设计应围绕技术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3个方面,充分发挥调控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作用。城市设计是一个通过空间的变化影响各种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通过引导投资去向、调动民间资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建构决策组织机构、保障公众参与的社会规制,城市设计学科有可能在转型期城市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泽  张云峰  徐颖 《城市规划》2012,(8):73-79,86
战略规划的发展取决于政府需求、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从我国十年两轮的战略规划探索看,随着国家从快速增长阶段走向转型发展阶段,战略规划的价值取向也从强调"量的跨越"走向强调"质的提升",研究内容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实施性;研究方法上加强了政策导向和公众调查,组织方式上加强了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从发展趋势看,未来战略规划应更突出"以人文本"的价值理念;加强对空间政策和经济可行性的研究;要注重结构分析和流的分析,并要积极探索"空间信息"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在"三规合一"方面的探索,注重规划过程中公众和企业的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6.
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为主 的城市规划将面向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从 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到主体与物质空间相互 叠加的“社会+物质”空间规划。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作为协调多元主体需求和意愿的平 台和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北京旧城保 护区更新实践的为研究对象,划分为政府主 导型更新和社区主导型更新两种模式,选 取四个典型案例,参考政治科学和政策科学 理论,将公众参与过程看作一个政治互动过 程,建构多主体博弈系统模型,研究不同价 值取向的多主体及其博弈过程,进而对其公 众参与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城 市旧城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智慧城市作为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迅速成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与规划关注的焦点领域。本文在解读智慧城市的发展起源、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态势,总结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同时智慧城市理念的探索和实践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城市数据系统的整合性、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开放式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市民的参与鼓励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对ICT技术的依赖性,我们仍要清新认识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仍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寻城市规划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  华晨 《城市规划》2005,29(4):78-82
近年来老龄化、拆迁补偿、流动人口、公众参与等问题在规划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规划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别从空间、经济和社会关系;语言和交流;认识论和方法论;规划者的性别、文化和教育等四个方面,对城市规划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进行理论性的探讨,以寻求在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环境下,规划理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层面的公众参与一直是近几年学界研究的重点。该文从处于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两个不同阶段案例的公众参与状态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城市规划不同阶段公众参与的深度、参与的主动意识以及参与的渠道,阐述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状态;最后结合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提出应从建立城市规划援助机构、培育市民的参与责任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的事后监督制度、建立规划编制阶段公众意见的审核一备案一论证制度等几个层面推进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