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巨量数据的存储要求.多种网络存储技术和理论先后出现.同样也给数据容灾带来新的挑战。简单介绍数据容灾的意义.提出在融合存储系统上实现的容灾的体系结果研究及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容灾实现.通过在融合存储系统上的相关数据论证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工作将对今后基于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研究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存储要求技术越来越高,网络存储技术和理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网格存储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存储技术,基于智能网络磁盘的存储网格实现方式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文章阐述了网格存储、智能网络磁盘的概述,然后阐述了基于智能网络磁盘的网格存储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基于智能网络磁盘的存储网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存储系统中的DAS、NAS存储方案存在的单点故障与性能瓶颈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智能网络磁盘(IntelligentNetwork Disk,IND)存储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络磁盘存储系统的文件数据容错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个智能网络磁盘(IND)采用这种容错算法时,其并行数据读取性能良好,已经具备很强的单点容错能力;这表明文中提出的文件数据容错算法能够实现智能网络磁盘之间的容错处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目前各种海量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重点,提出一种海量存储系统的5层体系结构,分别是存储物理层、存储连接层、存储网络层、存储表示层和存储应用层.通过各个层次之间相互提供/调用服务的方式,使用多种存储技术构建海量存储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智能网络磁盘及其文件系统的层次化海量存储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层次化体系结构的海量存储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智能网络磁盘(IND)的在线组织问题是智能网络磁盘存储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该文介绍智能网络磁盘系统的逻辑结构,给出描述智能网络磁盘的数据结构,提出智能网络磁盘的自组织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图灵机。通过在高速局域网上的微型计算机模拟实验,证明了文中所提出的自组织算法能解决智能网络磁盘的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6.
存储系统的可生存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储安全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容灾和备份上,缺乏对其可生存性的研究.本文着重在iSCSI协议基础上进行存储系统的可生存性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SCSI协议可生存性存储系统的原型系统,该系统是面向网络的集中式安全存储系统.本系统的可生存性主要通过对客户端数据进行实时版本存储和版本数据的虚拟恢复来实现.系统在数据决级实时捕获客户端数据的变化,并对每次变化加入版本信息,在虚拟恢复时,系统根据要恢复的版本时间来定位相对应的数据块版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存储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存储多路径技术成为信息系统容灾与故障恢复方案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现有存储多路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LUA的多路径存储子系统总体框架,并重点在逻辑卷控制器属主管理、ALUA属性与路径选择策略配置和I/O重定向等模块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与实现.经过应用测试,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存储系统的路径故障迁移和故障恢复问题,并智能地实现了路径间I/O的负载均衡,极大地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首先介绍了笔者所在单位目前存在IP SAN和FC SAN的应用带来的管理需求。为建立快速高效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使保障检验检疫工作正常,针对应用不同存储系统的特点,探索一种可以融合多种不同存储的容灾技术,提出并浅析了在可兼容FC及IP存储(包括iSCSI和NAS)的网络存储基础架构上,研究融合存储数据容灾的可行性,并利用系统原型完成融合存储数据容灾应用的研究。对今后基于融合存储的数据容灾研究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磁盘阵列存储的可靠性,设计了基于智能预警的自恢复存储系统.在对磁盘SMART信息实时监测采集的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磁盘故障进行预测.对于预警磁盘,采取以数据为中心的自修复迁移保护策略,结果表明自恢复系统使存储可靠性有显著提高,并实现对用户透明,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IBM 将提供新的磁盘存储系统给其他的计算机制造商使用。IBM 的 OEM 存储系统的副总裁 Greg Enriquez 声称,“这是IBM 第一次通过 OEM 渠道这种重要的方式销售完全的磁盘存储系统,而不仅仅是部件。”这种新产品首次使用了数据存储技术开发商 Mylex 公司的技术,IBM 是在去年9月收购了该公司。在提供磁盘存储系统给计算机制造商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新系列的 Windows NT 和 Unix 存储服务器系统和网络相关的存储是 IBM 要努力争取的部分。计算机网络和 Internet 带来了磁盘存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拟存储的数据容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容灾系统研究现状分析入手,针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虚拟存储技术在容灾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利用其中的数据智能管理、高效数据备份恢复、备份数据加密保护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容灾系统中存在的备份数据管理复杂度高、数据备份灵活性低、备份数据保护机制不完备三点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容灾系统的可靠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容灾系统的智能化、透明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数据复制技术在实时灾备系统中的应用,指出了SQL Server 2000提供的数据复制功能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是分发代理调用系统自动生成的Update存储过程会出现错误,其二是复制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没有采用数据压缩机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通过SQL 2000的编程接口SQL-DMO和ActiveX控件开发出新的数据复制管理工具用以构建正确的基于数据复制技术的灾备环境,并采用了数据通讯压缩技术。经过对比实验,给出了数据复制系统的最优部署架构,成功地实现了基于数据复制技术的数据库灾备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容灾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本地存储服务器上的数据变化,并将变化数据通过Internet发送到远程灾备服务器来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通过将远程备份数据写回到本地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灾难恢复,生产服务器的容灾数据存储于本地存储服务器中,通过iSCSI技术访问。该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同步与恢复策略,并提供了图形化Web配置管理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社会各个企业对于网络数据的储存量越来越多,因此数据的安全工作就成为了数据保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数据容灾技术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大致的介绍,并综合的阐述了数据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关键技术,最后从数据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和关键数据的单独备份、关键数据备份的连续恢复、数据实时备份和异步更新、网络数据影像五个方面.对数据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应用模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给数据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能网络磁盘的虚拟存储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了第二代智能网络磁盘(IND)的硬件系统结构,然后提出了一种IND存储系统的虚拟存储管理软件设计方法,使得IND存储系统能够以虚拟存储映像的方式为外界提供存储服务.由于采用二级虚拟技术,所以可将多个IND的磁盘空间统一映射为一个高速、大容量的虚拟逻辑磁盘映像供用户使用.另外,通过二级容错和二级负载均衡策略,能够保证系统运行在安全和高效的状态来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存储服务.最后经过系统性能测试分析,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高速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存储区域网络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存储区域网络具有专用的存储设备、连接方式和网络协议,为海量数据安全存储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基于存储区域网络的海量数据容灾和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探讨了如何利用存储区域网络为企业关键业务提供海量数据信息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馆灾备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价格,网络协同灾备系统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的灾难备份技术非常适合目前的中小图书馆。系统同盟内的各主机互相保存其他主机的备份数据,并把自己的备份数据分割且保存到同盟内的其他主机。当灾难发生时,系统可以协调主机从同盟内的其他主机处得到备份数据,从而保障业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存储安全和容灾保护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介绍了CDP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模式和技术优势,并针对本地备份系统和远程容灾系统,提出了基于CDP技术的容灾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