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首位,其中中型水能资源也很丰富。根据1980年全国水能资源普查成果,中型水能资源装机容量为6592万kW,年发电量为3181亿kW·h。近10年来,各地又相继提出了一批河流规划成果,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能技术经济咨询部最新统计,全国中型水能资源装机容量为7484万kW,年发电量为3477亿kW·h,比1980年普查成果分别增加了13.5%和9.3%。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利》2009,(10):10-14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960万km^2,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1955年、1956—1958年、1978—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次水能资源普查,并于2000-2004年进行了水力资源复查工作。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2003年),全国单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MW及以上河流3886条,理论蕴藏量年电量60829亿kWh。平均功率694400MW;  相似文献   

3.
水电文摘     
水电文摘WZ200.我国可开发和已开发水能资源有增加1977~1980年前水力发电建设总局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国水能资源进行了一次新的普查。在此基础上汇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1981年出版)。近10余年来,各大河流域规划一般都进行了修...  相似文献   

4.
1977年4月开始的全国水能资源普查工作,历时三年半,已于1980年10月胜利完成。电力工业部于10月下旬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水能资源普查总结验收会,会议由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各流域机构,电力,水利部属设计院,各有关省(区)电力、水利(水电)厅、局及设计院、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四川省科委资源所、成都科技大学等40多个单位,60名代表。会议总结交流了普查工作经  相似文献   

5.
沈敏 《水利天地》2013,(1):24-25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已进入成果验收汇总发布资料开发阶段,将普查成果文件材料归档保存,遵照规定程序,全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立档,注重质量和规范,确保水利普查档案如期验收。水利普查档案是水利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水利普查成果资源,将对水利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水利普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记录了普查工作的全过程,是水利普查成果的重要体现。为国家和各级水利部门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的优势之一,已查明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据最新普查成果,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8亿kw,其中可开发部分为3.8亿kW。水能资源是十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明显优于现在大量利用的其它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水力发电是水能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建国40年来,我国的水电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水能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进行水能普查工作,为承德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以后承德市的水能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1977年4月至1980年10月,我国用了三年多时间,又对全国水能资源进行了一次新的普查,取得了新的成果:水能蕴藏量为6.8亿千瓦,比五十年代普查结果超出约1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3.7亿千瓦,年发电量为1.9万亿度。《人民日报》1980年5月23日和本刊1980年第1期“答读者问‘中曾先后发表了这一数字。这篇文章对这次水能资源普查的深度和广度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对取得的成果也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列表分省区、分水系作了统计,并与五十年代那次普查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通过这次普查,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水能资源确实非常丰富,十分鼓舞人心。希望全体水电工作者,一定要本着赵紫阳总理关于发展我国水电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详见本刊1980年第6期),从战略高度千方百计地加快水电建设,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 水能在能源资源构成中的地位及其特点福建省缺煤、无油,但水能资源却比较丰富。据统计,在全省一次能源资源构成中,水能所占的比重高达81%。根据全国水能资源普查成果,福建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6万kW,年发电量916亿kW·h,单位面积水能蕴藏量达87kW/km~2。单站装机容量500kW及以上的可开发资源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6日,全国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在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上正式发布,这是水利行业3000余人历经两年多的努力完成的一次最全面、最准确的我国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通过此次调查评价,全面摸清了我国农村水能资源总量、特点、分布、开发情况、存在问题、将来开发布局和重点,突出了农村水能资源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因素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三、我国的水能资源及评价(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我国幅员辽阔,地形高差大,降水量较丰,众多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50年代曾普查统计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4~5.8亿千瓦。1977年至1980年又进行了一次更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全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是根据1977年水利电力部下达的“关于开展全国水力资源普查的通知”要求编写的,是建国以来水力资源普查工作一次较系统的汇总分析,内容有对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水能蕴藏量的复核和量算,有对很大一部分河流上可能开发的水电站的普查、复勘和分类评价,有对一些重点河流的自然社经特点,水电开发条件、勘测设计工作深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广大,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1977年到1980年第五次全国水能资源的普查结果可知,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年发电量为5.92万亿kW·h,居世界首位。建国40年来,水电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到1988年底,已建水电装机容量为3270万kW,在建大中型水电近30项,工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福建省水能资源及开发情况,水电站工程普查对象、范围与内容,并根据水利普查成果,对福建省水电站工程数量与分布、开发方式、建设与管理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支持老旧电站技改增效,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梯级电站整合重组,实现优化调度;理顺水电行政管理职能,强化资源管理;深入研究应用普查成果,建立信息平台,以推进我省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政府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第3次水能资源普查成果,并考虑到近20年来河流规划及水电站勘测设计的最新进展,初步统计,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500kW以上水电站装机容量共3100.59万kW,年均发电量1331.2亿kW·h,居全国第4位。湖北省先后建成了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一大批中小型水电站,举世瞩目、规模巨大的长江三峡工程也正在施工。到1999年底止,500kW以上水电站装机容量646.17万kW,占可开发水能资源3100.59万kW的20.84%。预计到2010年,湖北省水电装机容量可超过2683万kW,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可达86.5%以上。从此,湖北省将由水患大省变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水利、水电大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发展水电,巴西全面普查了全国的水能资源,拟定了各河流的梯级开发方案,结合对负荷发展的预测制订了中、长期的开发规划。巴西早期只对个别河流的水能资源进行了查勘研究,而对全国的资源蕴藏情况并不清楚,也没有全  相似文献   

17.
水利普查档案是指全国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在水利普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水利普查档案属于水利科技档案范畴,是水利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在水利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在统计调查史上也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18.
一、水利普查档案的形成 水利普查档案是指全国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在水利普查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水利普查档案属于水利科技档案范畴,是水利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普查档案应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水利普查工作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总蕴藏量的12.4% ,是仅次于西南居全国第二位丰富地区.现将近几年普查的本地区水能资源及其开发概况介绍于后:一、西北地区水能资源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土地面积308.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2.1% ,人口6934.67万人,占全国的6.72%.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1980年全国水力资源普查成果,全国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39681万kW,年发电量19119亿kW·h;云南省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7117万kW,年发电3944亿kW·h,分别占全国的17-9%和20-6%,仅次于四川省居全国第二位。人均拥有可开发容量为全国人均的5-8倍。人均拥有发电量为全国人均的6-3倍。云南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南盘江及伊洛瓦底江(见表1)。其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约占92%。尤以金沙江、澜沧江水能资源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