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532 nm激光格栅状黄斑区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泵浦倍频532 nm激光格栅状光凝治疗临床显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inificant diabetic macular edema,CSDME),48例96眼,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及相关视力。结果黄斑中心凹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激光治疗前后及23个月行OCT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1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及相关视力。结果黄斑中心凹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激光治疗前后及2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32 nm激光光凝后2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32 nm激光光凝后2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减薄,而明显的视网膜前膜或玻璃体收缩牵拉而形成的弥漫的嚢样水肿对激光治疗反应不明显。顽固性黄斑水肿即使重复激光治疗仍难以奏效,而应考虑玻璃体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纯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及氩激光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对符合入选条件的59例(66眼)黄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仅行分次氩激光视网膜光凝,B组行分次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治疗后1周,1,3,6个月时视力、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3,6个月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明显上升(P〈0.05),OCT及FFA显示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在治疗后l周和1个月黄斑水肿消退程度B组高于A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在治疗早期效果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HT5"H方法 选取2015年08月至2016年0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56例患者(5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来判断水肿情况,并于同期采用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于治疗后1d、10d、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1个月,有30只眼的眼底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30%,其中有8只眼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区无水肿;治疗后2个月,黄斑区仍有水肿的48只患眼,进行康柏西普注射液第二次注射;治疗后3个月,共有52只眼的黄斑中心凹厚度<240μm,其余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在278μm至300μm.②治疗后1、2、3个月,所有患者复查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2±0.03)DS、(0.56±0.08)DS、(0.67±0.07)DS,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的(0.36±0.05)DS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③治疗后1d、10d、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仅3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眼压值分别为35mmHg(1mmHg=0.133kPa)、28mmHg和22mmHg,且此3只眼均未经治疗,眼压自行好转至正常值,其余术眼眼压正常;另有1只眼出现一过性玻璃体混浊,未给予任何治疗,次日无浑浊至正常,其余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改善其视网膜功能,且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征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共60例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选择30例正常者同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中54例患者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中心凹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平均厚度为(314.35±142.38)μm。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如果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出现弥漫性渗漏,表示为重度水肿;如果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出现局限性渗漏,表示为轻度水肿或者正常。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检查出3种不同形态的图像,分别为视网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和神经上皮脱离。其检查结果优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60例82只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只眼,联合治疗组在全视网膜光凝1周前行Ranibizumab 0.05m L(0.5mg)玻璃体腔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FFA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CVA和CMT均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结果显示两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封闭良好。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史春生  姜波 《安徽医药》2020,24(2):296-300
目的评估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继发黄斑水肿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MT)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BRVO继发黄斑水肿病人 41例,分为观察组 22例,对照组 19例,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 1,3,6和 12个月分别收集 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记录的 CMT,观察组在第一次或随后的康柏西普注射后,在黄斑水肿( CMT≤350 um)减轻后 15 d立即进行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在随访期间,如果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观察到持续性或复发性黄斑水肿,则每隔 1个月再次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 2.8次和 3.2次,观察组的平均注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1、3、6和 12个月两组的 BCVA均明显提高( P<0.05),但两组间治疗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1、3、6和 12个月两组 CMT均明显下降( P<0.05),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可有效提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病人的视力,减少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次数,优于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观察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择经验光、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为正常眼的亚裔健康受试者67名67眼,分成3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分别行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结果青年组中心凹中心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为(159±19)μm,中心凹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依次为:(259±20)μm、(276±20)μm、(287±18)μm、(284±20)μm。与青年组及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中心凹中心和边界区域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变薄明显(P<0.05,P<0.01)。结论随着增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变薄,运用OCT了解活体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年龄相关性改变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探索视网膜组织的增龄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某院行激光光凝治疗的31例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水肿、视力等变化情况,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患者消退良好。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雷珠单抗注射联合氪离子激光视网膜光凝术两种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患者69例(69眼),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雷珠单抗组注射组(A组)36例(36眼)和雷珠单抗注射联合氪离子激光治疗组(B组)33例(33眼)。分别记录患眼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A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为(1.22±0.5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96±0.49)、(0.83±0.46)、(0.73±0.52),均比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为(517.43±98.23)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分别为(453.55±68.34)μm、(401.32±58.77)μm、(340.42±42.65)μm,均比术前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为(1.34±0.4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91±0.41)、(0.80±0.39)、(0.69±0.58),均比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前为(533.78±88.27)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分别为(447.75±55.89)μm、(395.32±50.78)μm、(320.71±39.98)μm,均比术前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在各相同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联合激光治疗均可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这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在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病变影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单侧玻璃体切割术, 同时选取16例(22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并在新生血管处根据具体情况补充光凝。术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利用SD-OCT进行黄斑部扫描,并用分析软件进行九分区的自动分析,记录各区视网膜厚度数据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 结果 正常对照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310.71±30.87)μm,黄斑中心凹 (259.36±18.14)μm。患者术后1天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平均为(426.72±41.49)μm,黄斑中心凹平均为(427.86±247.16)μ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2周厚度平均减少42.48 μm(9.96%),术后1个月平均减少73.13 μm(17.37%),治疗后2个月平均减少111.51 μm (2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D-OCT能直观地了解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可以作为黄斑水肿诊断和长期随访的有效检查手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TA)球后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MLG)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 以50眼糖尿病性DME为研究对象,30眼给予球后注射TA联合MLG,20眼给予单纯MLG,治疗6个月内,观察患眼视力、黄斑水肿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TA联合MLG组患者视力提高21眼,视力不变6眼,视力下降3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598.62±198.58) μm,治疗6个月后(307.51±101.21) μm.MLG组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10眼,视力下降8眼;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574.73±187.12) μm,治疗6个月后(369.12±112.20) μm.两治疗组间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MLG治疗糖尿病DME可改善视力、促进黄斑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532激光对50例(95只眼)非增殖性和增殖性DR患者进行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眼底OCT的变化,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光凝术后36眼(37.9%)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2眼(54.7%),视力下降7眼(7.4%),总有效88眼(92.6%)。伴黄斑水肿者26眼,经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未出现新的黄斑水肿。结论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接受激光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69例317眼,使用法国Nd:YAG532波长的眼底激光仪。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有效者163例310眼,6例7眼无效,用532波长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不仅能降低视力丧失的危险,还能增加和提高视力恢复的机会,并且能降低持续性黄斑水肿的发病率。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术是消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氩激光光凝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方法 58例(共58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氩激光光凝后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进行3-24个月,平均15.23个月的随访。19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2 PD,1次光凝治疗后痊愈;32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2 PD,但≤1 PD,其中19眼经3次光凝治疗后痊愈,13眼经2次光凝治疗后痊愈;7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 PD,3眼无效,4眼经3次光凝治疗后痊愈。结论采取氩激光光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安全有效,辅以补阳还五汤,有助于视网膜下液体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30例41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照影(FFA)检查确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21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激光光凝,20眼单纯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底情况、眼压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照影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36±0.21,与治疗前(0.10±0.07)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肿减轻17眼(80.9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12±0.09,与治疗前(0.11±0.07)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肿减轻7眼(35.00%)。两组水肿减轻差异显著(χ2=8.91,P<0.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时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可促进水肿吸收和视力改善,且安全方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倍频532 nm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172例(298只眼)糖尿病患者通过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分期进行局限性光凝、次全视网膜光凝以及全视网膜光凝,合并黄斑水肿者进行格栅样光凝,观察激光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底出血、渗出以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随访3~12个月,增殖前期病变患者中,213只眼视网膜出血、渗出明显吸收,17只眼进展为增殖期;增殖期患者中,27只眼新生血管萎缩,10只眼因出现严重病变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中,29只眼水肿明显吸收,17只眼囊样水肿部分吸收,28只眼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基本吸收.结论 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明确疗效,治疗时机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Macular ede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visual loss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vein oclusions. Intravitreal corticosteroids and intravitreal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are modalities of treatment for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 Objective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Setting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interventional study included 32 patients with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Method The records of 32 eyes of 32 patients who received 4 mg/0.1 mL injection of intravitreal triamcinlone for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were evaluated. Patients with visual acuity <0.40 logMAR (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260 μm and no neovascularization at baseline were includ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history of intravitreal anti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ischemic BRVO were excluded. The re-injections were performed in cases with increased CMT >100 μm or vision loss of five or more letters.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was 12 ± 1.9 months. The visual acuity increased from 0.58 ± 0.16 at baseline to 0.25 ± 0.11 logMAR (P < 0.001). The CMT decreased from 490 ± 107 μm at baseline to 266 ± 90 μm at 12 months (P < 0.001). Both cataract and glaucoma developed in 18.75 % patients. Conclusion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due to absence of systemic side effects, can be used with confidence for treatment macular edema secondary to BRVO. However the main disadvantages of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injection are elevati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formation of catara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治疗过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3个月复诊查看患者视网膜恢复情况,有效患者70例,无效患者4例,有效率为94.59%。129颗患病眼中,视力提高51颗,视力维持不变63颗,视力下降15颗,视力恢复率88.37%。另外,有20颗眼出现眼内压升高,发生率15.50%;14颗眼出现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10.85%;10颗眼出现黄斑水肿,发生率为7.75%。74例患者中,共有发生并发症患者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部分患者行2次治疗,治疗效果得到提高。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李磊  王刚  马远程 《安徽医药》2019,23(7):1452-1454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110例(18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4眼)予以单纯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60例(104眼)实施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有效改善,观察组激光治疗6个月后BCVA值超过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减小(P<0.05),观察组激光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3.42±0.65)、(2.75±0.54)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4.19±0.77)、(3.32±0.65)mm2(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厚度(CMT)均降低(P<0.05),观察组激光治疗后3个月、6个月CMT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激光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接近(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实施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病人视力,改善病人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