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基于某种目的,通过取得另一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份),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一定的或完全控制行为。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较,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一条捷径。然而,跨国并购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双方企业整合的成败。跨国并购企业的内部整合包括资源、管理、组织、文化等多方面整合,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其中文化整合对跨国并购企业的影响更复杂、更深入、更持久。所以,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已引起参与跨国并购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亚太区企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不论是件数或交易金额都屡创新高。但根据统计,真正达到并购预期目标的企业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并购过程中,公司往往较注重财务数字或有形资产的分析与评估。而忽略了组织文化或一些与“人”相关的议题的规划与处理,造成内部冲突.人才流失与生产力下降等诸多问题,难怪并购综效难以达成……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似乎永远是市场经济舞台上出演的“重头戏”,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并购双方的利益重新安排,而且还有可能改变一个某个行业或产业的竞争格局,所以其中总不乏让人津津乐道或值得反思的“噱头”。当前,中国作为国际资本大鳄竞相追逐的一块热地,每天都在或明或暗地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并购活动。对于已经或打算和外企联姻的中国本土企业来说,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从外资并购的“配角”成为“主角”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基本上是国际并购市场的“旁观者”。虽然那时外资已经开始流入中国,但很少是利用并购内地企业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橐云婷 《现代交际》2012,(4):143-144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两种途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清晰地描绘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战略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推进。其创新之处在于以跨国并购为银行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并对跨国并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枫 《职业时空》2004,(4):44-45
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以控制其他企业,增强自身实力为目的的经济行为,是产权交易的最高级形态。企业并购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协同效应、技术和专有知识的转移,所以成功的并购,要求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人员能够密切配合,使经营活动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中,在并购的第一年内,有50 %左右的被并购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会辞职离开;在3年内,有70 %多会离开;在留下来的人员中,也有很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离开的人员会将技术和客户带走,加强竞争对手的实力。因此,如何做好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汇率市场风起云涌,新一轮货币战争再次来袭,能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飙升。我国作为资源需求大国,海外矿业并购显然是保障我国资源供应的必行之路。在此并购的浪潮中,中国矿业企业表现得过于激进。总是满怀激情"走出去",但却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在诸多"走出去"的案例中,结果与目标背离的局面屡见不鲜。不管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的失败,还是当前举世瞩目的中铝注资力拓遭毁  相似文献   

7.
正华为公司在发展历程中,先后收购或并购了德国西门子、德国英飞凌以及加拿大北电等企业,这样的成就自然令人自豪。有一段时间,公司管理层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几个副总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不过,老总任正非没有陶醉于眼前的"辉煌"。他发现大家思想情绪的变化后,立即决定召开一次高层会议。在会上,他没有讲什么大话和空话,而是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抢占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活动的重要目的。然而,涉及知识产权的海外并购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高风险的过程,即便是大型跨国公司也都曾出现过重大失误。基于知识产权获取的并购活动包括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3个阶段,对3个阶段中知识产权并购风险的准确甄别,将有助于企业保护自身权益,有效实现知识产权转移和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9.
倪迎春 《现代交际》2010,(12):146-146,145
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加强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掀起了大范围的并购浪潮,大型、甚至超大型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并购成为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的战略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并购是民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美国的三角并购具有其独特优势,民企可借鉴三角并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公司法》引入三角并购理论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学会并购,重视、加强并购中营销的关键作用,将成为中小企业跳跃式发展的捷径。 并购已成为中小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路径 自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重大的并购案例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且有愈演愈热之势。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从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并购发展历程吧研究入手,分析了医药制造业企业并购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并购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并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任何领域,"生存与发展"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主公关需求增多,行业竞争加强,使得公关公司并购热潮持续升温。今年6月,全球领先的公关及数字传播翘楚逻壹公关又完成了一次重大收购,本次收购有何重要的意义?公关公司并购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企业开始借助并购重组的方式来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在此过程中,投资银行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降低信息成本、减少交易费用、充当理财顾问、筹集资金等方面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简述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的内容,分析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试图发现我国现有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不足,实现并购行为的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14.
郑斌 《职业》2010,(29)
随着改革开放尺度的放宽、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在华并购现象. 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 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类型和方式 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关注,跨国公司已把并购上市公司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这种类型的并购始于1992年前后,至2001年6月共有71家上市公司拥有外资法人股,其介入方式主要有直接上市和并购方式两种,前者为主要方式,但近几年通过并购方式介入上市公司的案例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2000年,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但在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的背后,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企业并购是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一旦防范和控制不力,便会导致失败。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  相似文献   

16.
戴悠悠 《现代妇女》2014,(3):I0059-I0059,I0064
中国企业在美国实施海外并购频繁遭遇法律风险,究其原因,法律体制及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并购行为易招致审查以及美国朝野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变化。本文在研究法律风险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政府应构建并完善海外并购法律体系、应优化行政职能;企业应做好跨国并购战略与策略分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期望这些对策能够给即将在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一些启迪,从而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企业自身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并购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可是只有少部分企业是并购后整合成功的,许多经济学家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对于哪个是阻碍并购整合成功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们讨论的重点。企业并购中无形资产整合的基本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下围绕企业并购无形资产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石易 《职业时空》2008,4(11):148-148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现象,成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方式。跨国并购面临着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差异,双重文化差异既可能造成跨国并购的文化冲突,也可能带来文化创新方面的价值。通过对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的分析,进而提出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选取41家存在跨行业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等手段,对比其混合并购前后绩效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从财务指标及其相关分析来看,大多混合并购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会变差。  相似文献   

20.
张圆 《职业》2015,(4):32-34
企业重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企业重组的浪潮中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法律规制方面的一些不足。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采取支持的态度。就非资本市场上进行的并购重组而言,在法律层面,主要是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护国有企业职工利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辅之以相当的税收优惠,包括免税、减税和推迟纳税。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并购法律规制在宏观层面上不应统一立法,应把重点放在对现有企业并购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上,注意现有企业并购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职能的合理定位、建立国家统一的企业并购审批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