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淹水胁迫对香根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对香根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淹(Y3)、半淹(Y2)条件下POD活性随时间延长均升高,根淹(Y1)条件下先升高后降低;全淹、半淹条件下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减少,根淹条件下增加;全淹条件下相对电导率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半淹、根淹条件下降低;全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半淹下升高,根淹下先下降后升高。淹水50d,各处理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CK);全淹、半淹的MDA含量低于对照,根淹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枫香树Liquidatubaformosana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根淹和冠淹2种淹水胁迫对枫香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淹和冠淹胁迫下枫香树均生长旺盛,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都显著高于常规水分条件(P0.05),产生了叶面积减小、皮孔增大和茎秆增粗等适应水淹环境的形态变化;光合能力总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胁迫初期,枫香树的光合能力升高,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增大、光补偿点(LCP)下降而光饱和点(LSP)升高,光合日变化曲线在胁迫初期为双峰型,后逐渐平缓,胁迫使光抑制提前。胁迫45 d后,光合能力显著下降(P0.05),胁迫解除后恢复,枫香树能够60 d内耐深淹,且长势良好,表明枫香树幼苗具有较强的耐根淹和冠淹抗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人工模拟控水法干旱胁迫,探讨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巴东木莲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对照处理略高,在轻度胁迫处理和中度胁迫处理明显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巴东木莲幼苗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保护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巴东木莲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四川省红原县的中国沙棘、西藏沙棘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对不同土壤水分(对照,即100%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即50%田间持水量;极度干旱,即3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幼苗生长速率、根超微结构以及不同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处理下,中国沙棘生长速率明显高于西藏沙棘;但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对中国沙棘的抑制效应更显著。与对照相比,水分胁迫均显著影响了2种沙棘幼苗不同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分配。极度干旱胁迫下,中国沙棘有更多的根部淀粉、根可溶性总糖、根蔗糖和根果糖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根渗透调节能力;而水分胁迫对西藏沙棘地上茎和叶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比地下部分更显著。中度水分胁迫时,2种沙棘的根系超微结构未有明显变化;而极度水分胁迫时,2种沙棘均显示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表明中度水分胁迫下,中国沙棘和西藏沙棘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而极度水分胁迫不同程度地影响了2种沙棘幼苗的生长和碳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玫瑰在重金属铅胁迫条件下的适应反应,揭示其抗重金属铅的能力,对不同含量铅胁迫对玫瑰1a生植株生长、叶片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玫瑰对铅富集与转移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胁迫强度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各指标出现不同变化规律,同一时间内,铅胁迫低于800 mg·kg~(-1)时,促进玫瑰生长,高于800 mg·kg~(-1)时,抑制其生长;随铅含量增加,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玫瑰叶片色素含量随铅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转折点出现在800 mg·kg~(-1)处理水平上;玫瑰体内铅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升高而逐渐增加,铅在玫瑰体内分布特征为根茎叶,根中铅含量远高于茎和叶。通过对玫瑰在不同重金属铅胁迫条件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研究发现,玫瑰在铅含量小于800 mg·kg~(-1)时能够正常生长,可以作为修复土壤铅污染的备选种植植物。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以南8个不同种源的1年生喜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模拟干旱环境,研究干旱对不同种源喜树苗期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干旱胁迫下各种源叶片喜树碱含量,计算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限制喜树苗期的生长,不同喜树种源地径和苗高的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不同干旱处理间和种源间喜树的地径增粗、苗高增长、总生物量及叶产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对叶片喜树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干旱处理程度加深,叶片喜树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导致大部分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降低,仅有桂林种源和南京种源的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轻度干旱下种源桂林的喜树碱产量最高,达到27.904mg。轻度干旱可以提高喜树苗木叶片喜树碱含量,同时种源桂林在所有受试种源中均有较高的叶片喜树碱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组)、轻度干旱水分胁迫(MD组)、土壤潮湿(WS组)以及水淹(BS组)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枫杨当年实生幼苗对多种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时间以及水分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枫杨幼苗的生长、生物量、根系的草酸与酒石酸含量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01或0.01).与C相比,MD,WS和BS均显著降低枫杨幼苗的高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却能显著增加枫杨幼苗主根、侧根以及总根的草酸含量.BS也能显著增加枫杨幼苗主根、侧根以及总根的酒石酸含量.WS仅显著增加侧根酒石酸的含量,与MD显著降低侧根的酒石酸含量形成鲜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枫杨幼苗根系的草酸与酒石酸含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由结果可知:虽然水淹、干旱的环境条件将会对当年生枫杨幼苗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枫杨幼苗均能较好地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8.
平安竹抗旱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平安竹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平安竹对干旱胁迫不太敏感,在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除叶片卷曲外,整个竹株仍保持绿色。干旱胁迫对平安竹叶片叶绿素、SOD、MDA、质膜透性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升高趋势,而叶绿素含量与SOD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油橄榄幼苗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株高、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后,株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SOD含量无明显变化;可溶性糖、CAT、MDA、POD含量逐渐升高。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油橄榄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紫花苜蓿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变化情况,选择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开展紫花苜蓿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长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地上部分生长量逐渐降低,根冠比逐渐增加,根直径及总面积逐渐降低,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质或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因此,在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机体会相应地做出一系列的响应机制进行调节,以适应干旱的条件,表明了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比较强,可以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1.
对1年生宜昌楠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实验,做6个处理,分别为:不浇水、每日浇水、隔日浇水;水痕于盆迹的1/3、1/2、全部淹没。处理后观察幼苗的外形变化,测定幼苗的生长高度。实验表明:宜昌楠幼苗在干旱情况下出现枯死现象,在涝渍情况下叶片出现红色,排水试验后叶片开始恢复,叶片红色变浅。水分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对宜昌楠的生长造成了影响,影响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的不同而异。证明宜昌楠具有一定的抗涝渍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水分胁迫后,解除水分胁迫,仍可恢复生长,不同的处理恢复情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沙柳苗木水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模拟方式对5个种源沙柳苗木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处理不同阶段苗木小枝水势日变化、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保水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5个种源的沙柳苗木小枝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下降。干旱处理15天后,民勤种源的沙柳日平均小枝水势下降幅度最大为0.77 MPa,然后依次为达拉特旗0.57 MPa、盐池0.36 MPa、榆林0.25 MPa和乌审旗0.12 MPa,其中民勤种源的苗木在充分供水和干旱胁迫下小枝水势差异达到显著。干旱处理18天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下降:民勤1.68%、盐池7.03%、达拉特旗7.25%,榆林9.35%和乌审旗11.07%,水分饱和亏缺民勤<盐池<达拉特旗<榆林<乌审旗。结果表明,民勤种源的沙柳抗旱的能力较强,而盐池和达拉特旗沙柳苗木在受到水分胁迫时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幅度较小,即水分胁迫对苗木干物质的积累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坡柳、银合欢和山毛豆的苗木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同时以浇水处理为对照,探讨了干旱胁迫下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3树种苗木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经三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3树种的自然表现,得出坡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次为银合欢,最后是山毛豆。  相似文献   

14.
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对川西云杉幼苗氮和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梯度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川西云杉幼苗生长性状和各器官氮和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解释川西云杉树线形成的原因提供参考和数据积累。【方法】以5年生川西云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结合嵌套设计,设置5个土壤温度梯度(2、7、12、17、22℃)和3个土壤水分梯度(干旱处理、正常水分含量处理、饱和水分含量处理)。每处理9株幼苗,共135株幼苗。实验处理4个月后,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梯度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幼苗的生长性状、各器官干物质含量、各器官全氮、全磷浓度和含量以及土壤全氮和全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土壤温度处理对幼苗基径和株高生长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土壤水分处理对幼苗株高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在2℃和7℃土壤温度干旱处理下显著降低了幼苗的株高生长量,但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其影响效应不显著。土壤温度处理对土壤氮和磷浓度无显著影响,而干旱处理显著升高了土壤氮和磷浓度。川西云杉幼苗各器官的氮和磷浓度以及当年生叶氮含量随土壤温度降低显著降低;干旱和饱和水分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和当年生枝的氮浓度,饱和水分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的磷浓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枝、茎和根的磷浓度,干旱和饱和水分处理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和根的氮和磷含量,且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影响效应更显著。【结论】在短期内,土壤低温对川西云杉幼苗的生长性状没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但对川西云杉幼苗各器官的氮和磷浓度及含量影响显著,尤其是当年生叶和根的氮和磷浓度及含量。在川西地区,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胁迫导致的云杉幼苗氮、磷含量的不足很可能是限制川西云杉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此外,土壤温度和水分处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水分胁迫对幼苗各器官氮和磷含量的影响由显著变得不再显著,说明随着海拔升高,与水分因子相比,土壤低温成为造成云杉各器官营养元素亏缺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栓皮栎幼苗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栓皮栎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和苗木生长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水分胁迫初期,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栓皮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在水分胁迫末期,由于长期的干旱胁迫,水分条件最差的一组苗木已干枯死亡,土壤含水量从38.123%下降到20.323%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也下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生物量下降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黄山紫荆Cercis chingii 1年生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和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黄山紫荆的叶片、嫩枝逐渐出现萎蔫、枯落;在干旱胁迫15 d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A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开始升高;持续干旱胁迫20d时,抗氧化酶的活性如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达到峰值,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质膜相对透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早期,黄山紫荆通过维持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调控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在干旱胁迫中期,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MAD含量来抵御干旱胁迫,减轻干旱伤害;在干旱胁迫后期,黄山紫荆体内代谢紊乱,各项生理指标值降低,植株受到伤害。综上可知,黄山紫荆具有较好应对干旱胁迫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白蜡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白蜡幼苗,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MDA含量和PRO含量也增大,CAT活性先增大后降低,表现出较强的抵御不良环境胁迫的能力。白蜡幼苗能承受PEG-6000浓度为20%的中度胁迫(相当于-0.6MPa水势),而不能承受30%的重度胁迫(相当于-1.2MPa水势),确定白蜡为中度耐旱植物。  相似文献   

18.
When Cercis chinensis seedlings suffered from drought treatm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 had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the end of the drought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activities of acid invertases in roots had increased 5 and 11 days after drought treatment. Seventeen days after drought treatment, the activities of acid invertases in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activities of alkaline invertases in roots had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the moisture in culture media decreased, so the activities of sucrose synthases in leaves decreased slightly. In roots, their activities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5 and 11 days after drought treatment. The contents of fructose in roots reduced as the moisture in culture media decreased and 11 and 17 days after drought treatment the reduction was significant. The content of glucose in roots clearly did not change as drought stress occurred further, but was still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seedlings. Similarly, the content of sucrose reduced as the moisture in culture media de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ought stress, the content of sucro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and afterward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drought-treated seedlings and the control. The gradient of the sucrose content between leaves and roots was 0.0982 mg·g–1 FW 17 days after drought treatment, while the gradient of the seedlings under normal condition was 1.3832 mg·g–1 FW. The sucros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reduced by 92.9%. The reduction in the sucrose content gradient under drought stress decreased the sucrose partitioning in roots.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shared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白桦实生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0,自引:6,他引:70  
目前 ,活性氧自由基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的研究正在日益深入 (戴金平等 ,1 991 ;王以柔等 ,1 995 ;许长城等 ,1 993;John ,1 992 ;Marcelaetal.,1 993;阎秀峰等 ,1 999) ,对水分亏缺下活性氧对植物的氧化伤害及植物防御系统的反应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陈立松等 ,1 998;1 999;沈秀瑛等 ,1 995 ;吕庆等 ,1 996;王爱国等 ,1 990 ;许长城等 ,1 993;阎秀峰等 ,1 999;Mishraetal.,1 993)。在正常情况下 ,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 ,不会导致细胞伤害 ,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分为酶促和非酶促两大类 (蒋明义等 ,1 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