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樟叶挥发油的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四川宜宾产油樟叶中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油樟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然后根据电热板和醋酸扭体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油樟叶挥发油对小鼠疼痛阈值的影响。GC-MS结果显示,油樟叶挥发油主要含1,8-桉叶油素、α-萜品醇和香桧烯等26个主要化学成分,其中1,8-桉叶油素含量占58.55%。油樟叶挥发油中、低剂量组可延长小鼠对热致痛的痛阈时间,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小鼠醋酸致痛扭体次数,镇痛百分率分别为74.69%和73.11%,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叶片的化学成分,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桂花叶醇提溶液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香橙素(1)、染料木黄酮(2)、lupinalbin A(3)、齐墩果酸甲酯(4)、3-羰基齐墩果酸(5)、fouquierol(6)、19α-羟基-3-O-乙酰熊果酸(7)、白桦脂醇(8)、豆甾-3,5-二烯-7-酮(9)、刺五加酮(10)、对羟基苯乙酮(11)、3,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2)和trigoflavidone A(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桂花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3、10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对4种肿瘤细胞株的活性检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x Arn.)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4),乌索酸(5),2α-羟基-乌索酸(6)和齐墩果酸(7)。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黎檬(Citrus limonia Osbeck)广泛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南部与缅甸接壤的亚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多为野生。有的学者误认为该种是香橼(C.medica L.)逸野。经鉴定,其叶多数具翼叶痕迹,少数仍有明显至甚窄的翼叶,应为黎檬而不是香橼。黎檬叶精油,香气颇有特色,完全适用于饮料、肥皂、洗涤剂香精。为此,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柑桔属的一些种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翅果藤的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um (Wight)K.Schum)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的极性部位进行的细胞毒活性筛选发现乙酸乙酯、正丁醇部分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首次对其成分的研究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香树素乙酸酯,β—香树素乙酸酯,羽扇豆烷乙酸酯,乌沙甙元和胡萝卜甙。进一步的活性测试和化学研究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扬  张妮  罗俊  王苗苗  潘卫东 《广西植物》2021,41(7):1061-1069
钩藤富含生物碱类成分且资源丰富,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等作用.为明确钩藤茎、叶的物质基础,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HEL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从钩藤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张卫青  朱成光  梁伟  晏晨 《广西植物》2024,44(6):1159-1169
为探寻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宽叶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并结合 参考文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1)从该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pipercyclobutanamide C(1)、chololactone A(2)、sarcanolide B(3)、环银线草醇A(4)、chloramultiol D(5)、chlorasessilifol B(6)、chlorajaponol(7)、tianmushanol(8)、spicachlorantins B(9)、spicachlorantins A(10)、及已灵素A(11)、chloramultiols A(12)。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宽叶金粟兰中分离得到。(2)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仅化合物2和化合物7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4.50±0.27)μmol·L-1和(4.25±0.08)μmol·L-1,其他化合物对其均无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度研究与开发利用金粟兰属草本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树皮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制备液相等手段分离、纯化,从其树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香草酸(1)、东莨菪素(2)、大黄素甲醚(3)、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儿茶素(5)、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豆甾醇(8)、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细胞毒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李丽  雷艳  汪洋  马雪  陆苑  刘春花  王永林 《广西植物》2023,43(6):1114-1123
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为贵州苗族习用草药,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的治疗。为探究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凝胶、ODS等色谱技术对杏叶防风全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作为炎症模型,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醛(1)、芝麻素(2)、2-甲基-2-羟基-5-甲氧基苯并 [d] 氢化呋喃-3-酮(3)、原儿茶醛(4)、1,5-di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5)、异鼠李素(6)、山奈酚(7)、8-羟基-2-甲基色原酮(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1-O-β-D-葡萄糖-(2S,3S,4R,8E)-2- [(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11)、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12)、异槲皮苷(13)、去甲当药醇苷(14)、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苷(15)、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16)、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1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8)、异牡荆苷(19)、芦丁(20)。其中,化合物1、3、4、6、7、10、13、16、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抗炎结果显示,化合物2-10、12、18、19均可显著抑制 LPS 诱导 RAW264.7 细胞NO释放量(P<0.05,P<0.01),其中化合物4、7、10、18在浓度为25 μmol·L-1时,抑制率分别为57.37%、83.60%、68.16%、81.14%。该研究丰富了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明确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为杏叶防风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木棉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木棉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对木棉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1)、棕榈酸(2)、desmoic acid(3)、月桂酸(4)、壬酸甲酯(5)、正十五烷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除化合物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武汉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气候特点,分别在室内人工模拟高温和干旱的条件下,对紫珠的耐热性和抗旱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紫珠有一定的耐高温干旱能力,能忍受45℃高温连续9天和持续9天的干旱,是一种较好的新型园林节水耐旱观果灌木。  相似文献   

12.
猴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樟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材用、油用和观赏树种。笔者从形态解剖学、生态学、栽培与繁育、造林技术、抗逆性、精油的提取与化学成分分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猴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猴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中国大鲵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中国大鲵含有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和金属硫蛋白、胶原蛋白、表皮活性变白因子和多聚糖肽等多种保健功能因子,并对中华大鲵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分析,为大鲵的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裸花紫珠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本研究以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裸花紫珠水提物,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鉴定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最终从裸花紫珠药材水提物中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包括5个黄酮类化合物,16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及16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中,京尼平苷酸、连翘脂苷E、肉苁蓉苷F为首次从裸花紫珠中报道。并推测木犀草苷、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为裸花紫珠的标志性成分,可为裸花紫珠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中成药二次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 Levl.)春、夏、秋、冬4季不同鲜叶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去掉峰值0.49以下的色谱峰从4个季节黄心夜合鲜叶样品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油成分,其中,春、夏、秋、冬4个季节鲜叶分别检测出26种、29种、31种和32种成分,4个季节鲜叶样品共有成分为三环烯、α-蒎烯、莰烯、香桧烯、β-蒎烯等14种。黄心夜合4个季节鲜叶及干燥花蕾中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芳樟醇4种。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中的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β-芳樟醇、芳樟醇、月桂烯含量高,且春季鲜叶挥发油得率最高,最适合挥发油提取。鲜叶具有保健功能,适于四季园林养生配置。本研究黄心夜合4个季节鲜叶挥发油成分差异及季节性变化,可为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的季节选择及养生保健群落的营建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昆明山海棠茎中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昆明山海棠茎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雷公藤内酯甲(Ⅰ)、昆明山海棠二萜内酯(Ⅱ)、雷公藤内酯乙(Ⅲ)、雷酚二萜酸(Ⅳ)、雷公藤碱(Ⅴ)及3-epikatonic acid(Ⅵ)。其中,化合物Ⅲ及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茎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显示化合物Ⅰ和Ⅱ对大鼠足跖部角叉菜胶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communication constitutes a global review on plant analgesic activit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ose foun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Brazil, which act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ne hundred and sixty six plants belonging to 79 familie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8.
Callicarpa bodinieri H.Léveillé var.iteophylla C.Y.Wu,var.nov.Type:China.Yunnan:Mengla,1953-06-03,Yong-Shu Wang 27 (holotype,KUN 0484466!;isotype,KUN 0484467!).Validating diagnosis:Those ofCallicarpa bodinieri H.Léveillé var.iteophylla C.Y.Wu,Fl.Yunnan.1:406.1977.Callicarpa bodinieri H.Léveillé var.iteophylla C.Y.Wu is endemic to souther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and it occurs in mixed forests at altitudes between 600 and 1600 m.This new variety is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var.bodinieri and var.rosthornii (Diels)Rehder in that the leaf blade is lanceolate,oblanceolate,or obovateoblong,and 2-4 cm wide (vs.narrowly elliptic,elliptic,or ovateelliptic,and 4-7 cm wide in var.bodinieri),and subglabrous on both surfaces (vs.abaxially grayish stellate pubescent in var.rosthornii).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实验采用90°C热水造成大鼠烫伤模型。以伤口面积大小,伤口性状,如颜色、软硬程度等为指标,通过宏观和微观检测筛选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进入组织增生重塑期后,石油醚组相较其它各组,伤口愈合最为显著;在组织增生最后的成熟期,石油醚组的表皮和真皮恢复得最好,伤疤最小。石油醚组的VEGF浓度在早期出现了明显的上调;在第21天时,TGF-β1的表达水平最低。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活性部位初步推测在石油醚层,其治疗烧烫伤作用机制可能是早期裸花紫珠使VEGF上调,在后期下调了TGF-β1以达到。本研究为裸花紫珠治疗烧烫伤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