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坝坡的稳定性分析是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取深圳水库实测测压管水位连线所得的浸润线与软件计算浸润线进行拟合反演推算,以对大坝各材料的渗透系数进行修正。根据修正渗透系数,借助autobank7.061软件和正岩土计算6.0软件分别进行坝体渗流稳定分析和坝坡稳定分析。反演分析得到深圳水库主坝各层修正渗透系数可以反映坝体实际渗透性;深圳水库主坝的渗流稳定和坝坡稳定计算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允许值。因此坝体渗流稳定性、坝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新疆下坂地水库大坝是建在深厚覆盖层基础上的高烈度设防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基下卧粉细砂透镜体,在坝体设计过程中,针对大坝边坡设计通过大量试验对筑坝材料物理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综合分析大坝边坡稳定性,并对坝基粉细砂层的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坝坡,对同类工程设计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猫鼻子水库大坝加高扩建工程中,结合现场勘探成果,综合考虑大坝结构现状、坝体填筑材料、坝基肩防渗体等因素,论证优选坝址原坝址加高扩建混凝土防渗墙方案。经大坝渗流及坝坡稳定性分析,各荷载组合工况下坝体渗透比降小于规范值,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大于规范值。加高扩建后,大坝坝体渗流性态好,坝坡安全稳定,为工程高效优质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华  任治富 《陕西水利》2013,(3):112-113
坝坡稳定计算是为了保证土石坝在自重和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至于产生通过坝体或坝体和地基的整体剪切破坏。本文通过介绍柳家塬大坝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比分析该坝除险加固前后的渗流状况来计算其稳定性,为确保水库调蓄能力、安全运行和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评价东谷水库工程的安全状况,了解大坝运行性态,防止险情发生,须进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通过对水库近坝右、左岸边坡稳定问题进行评价,得出东谷林场滑坡体及其下游近坝右岸边坡稳定性差,运行过程中存在边坡下滑风险;近坝左岸边坡岩层反倾坡内,水库运行出现大体积滑坡或崩塌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边坡岩体裂隙发育,可能形成不利组合,蓄水运行可能产生局部滑坡,同时左岸蓄水位以下分布有崩岸堆积体,蓄水运行后可能发生坍岸,诱发山体崩塌。因此,需对右岸进行削坡减载处理。近坝左岸出现大体积滑坡或崩塌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出现局部滑坡的可能性,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边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BLKQY水库运行现状,通过坝顶高程复核,护坡板厚复核,以及运用SATB计算程序对大坝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对水库的大坝结构安全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坝顶高程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坝坡稳定复核计算,水库大坝在正常蓄水位稳定渗流期、空库和正常蓄水位遇地震三种工况下,坝体的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允许值;护坡板厚度符合计算要求。故大坝结构安全,运行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早期修建的水库均质坝大部分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坝体的渗流和稳定问题是水库正常运行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腰坑水库均质坝的渗流特征和坝坡稳定,采用理正岩土软件计算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该大坝的浸润线逸出点高程、渗透坡降以及上下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1)在各运行工况下,该均质坝坝体的渗透坡降均小于允许值,浸润线逸出点均不在下游坝坡内;(2)当坝体形成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时,坝坡的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最小允许值,认为大坝当前整体是稳定的.但由于腰坑水库年久失修,有必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大坝做防渗处理,进一步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彭汝轩 《海河水利》2023,(12):66-70
先锋岭水库水位下降期,由于坝体内孔隙水压不能及时消散的影响,坝体内的水无法排出,久而久之其水位便会高于库内水位。长期的高水位运行容易降低坝坡的稳定性,导致坝坡应力失去平衡而出现失稳情况,给水库的安全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为了能够确定先锋岭水库加固后大坝的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分析了库水位下降期渗流稳定、坝坡稳定情况,并通过采用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对库水位下降期坝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渗透比降小于0.3 J时,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会随着库水位的下降变得稳定;当渗透比降大于0.3 J时,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会随着库水位的下降而下降。本次坝体水位骤降时的渗透比降是0.292 J,小于允许渗透比降,其背水坡、迎水坡在多种工况下的抗滑安全系数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值,并不存在不利水位。  相似文献   

9.
《治淮》2021,(9)
土石坝边坡稳定对大坝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土石坝边坡稳定性分析,找到边坡失稳的原因,合理选取加固方案,对工程设计和大坝安全运行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淮河中游某水库为例,根据大坝坝坡稳定性分析,加固设计时考虑将下游坝坡表层土剥离后重新翻压,确保与原土层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受料场人工采砂影响,前坪水库人工扰动料储量占砂砾料料场总储量的80%,这种筑坝材料的力学特性成为影响大坝填筑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开展人工扰动砂砾石料室内三轴剪切试验、流变试验、尺寸效应分析、数值模拟等,对其物理力学性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细粒含量低于最佳含量的砂砾石料压实后能满足设计要求,该种坝料是一种合格的筑坝材料。大坝填筑完成后,经过一个汛期蓄水运行,大坝沉降、水平位移、坝基坝体渗水量均较小,大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龚嘴大坝安全鉴定,对原坝体各断面的设计,按现行设计规范,分别进行抗滑稳定及坝基垂直正应力复核。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二滩大坝内采取埋设冷却水管的温控措施时,冷却水温及水管间距布置对坝体混凝土一、二期冷却效果的影响,并对选择合格的冷却水温和水管间距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Hardfill坝——一种新概念的碾压混凝土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彭云枫  何蕴龙  万彪 《水力发电》2008,34(2):61-63,70
碾压混凝土(RCC)筑坝技术是重力坝筑坝技术在材料与施工技术上的革命,体现了重力坝的发展趋势.从RCC坝的现状入手,分析RCC坝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按传统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理念来设计这种新材料坝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提出新的重力坝设计方案--Hardfill坝.具有梯形的断面和上游的防渗护面的Hardfill坝能充分发挥RCC快速施工和经济效益大的优势.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Hardfill坝具有高安全性和良好的环保性,可以称为"最优重力坝".  相似文献   

14.
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大坝堆石填筑总方量1100多万立方米,坝顶长度634m,最大坝高156m,施工工期非常紧张。通过多方组织上坝料源,开辟了几条临时施工道路,精心进行施工,填筑强度大大提高,创造了最大月填筑80万m^3的记录.比计划最大月填筑量多了30万m^3,使大坝主体填筑节点施工工期提前完成,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全光纤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在土石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已出现了以光干涉原理制成敏感元件的光纤传感器,可有效地改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防雷、抗电磁干扰性能。本文以水利部948项目中的深圳茜坑全光纤式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为例,介绍了全光纤式大坝监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安装。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5,(9):1-7
堰塞坝形成突然、危险性大,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成巨大威胁,研究堰塞坝的溃决成灾机理与应急条件下的除险减灾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结合国内外堰塞坝及其溃决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评述了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溃决过程以及除险减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堰塞坝及其溃决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重大关键问题:1堰塞体形成过程中的土石料堆积分选机制;2强非恒定流、非均匀流下的输沙理论;3多机理耦合的溃口发展模型;4大尺度堰塞坝溃决实体模型试验;5如何降低除险减灾策略制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大坝风险分析及其在沙河集水库大坝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在大坝失事概率及大坝失事造成的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估算基础上的大坝风险分析技术,近年来已被国外广泛用于加强大坝安全的风险管理、运用该技术对除险加固前的沙河集水库大坝进行了风险分析后表明,沙河集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为做好石板水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在对大坝特点、现有监测项目设置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测规范》的规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监测系统方案设计,为石板水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丹江口大坝溢流坝边墩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有限元接触问题非线性计算,分析在溢流面加高过程中,不同的溢流面与老闸墩的结合状态下(脱开与不脱开),各阶段包括加高完成后、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时闸墩的受力状况、锚筋应力和结合面张开度。计算结果表明:锚筋的无黏接长度以100cm为宜;将边墩162m高程以上加高部分与旁边重力坝段加高部分连成整体,或在结合面张开最大的部位沿竖直向增加一排约束,均可有效减小混凝土竖直向应力,且对抑制结合面张开亦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河水电站的坝型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6.9m,坝顶长度280.5m。文中叙述了坝基处理、坝体碾压试验及筑坝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