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谷城县地处鄂西北,素有"川陕咽喉"之称,是十堰、襄阳、武汉汽车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和神农文化中心地带、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版图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59万,辖10个乡镇和谷城经济开发区、石花星火技术密集区、薤山旅游度假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河自然保护区、汉江国家湿地公园6个副县级单位。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立足"打造  相似文献   

2.
宿萌 《世纪桥》2020,(4):59-64
打造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在生态补偿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重要手段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历史回顾,梳理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展望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谷城县是鄂西北山区的一个老苏区县,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这里有许多的革命遗址和革命遗迹.党史研究也硕果累累,先后编辑出版了《薤山红旗》、《汉南曙光》、《谷城革命史》、《谷城革命简史》、《中共谷城县组织史资料》、《中共谷城历史大事记》、《光辉足迹》等七部党史资料丛书.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利用这些党史成果,对全县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利用革命遗址和遗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盛(土康)是谷城革命的发祥地,现存有乡苏维埃和中共谷城县委等旧址;薤山是谷城革命斗争的中心,依然  相似文献   

4.
谷城县简介     
正谷城县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西南岸,素有"川陕咽喉"之称,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59万。谷城历史悠久,因先祖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植五谷而得名。谷城的循环经济发展被《人民日报》誉为"谷城模式",新农村建设"五山模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俞正声、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先后来谷城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考察青海时,提出青海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内涵,提供了新遵循,擘画了新蓝图。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抢抓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高原小江南”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整体推进提质稳量、绿色代替、种养循环,促进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6.
赵洪祝 《求是》2012,(3):24-26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然山水与人文条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返璞归真、文化引领、差异化发展、标准化管理、规模运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多措并举注重宣传八大原则,加快建设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力打造美丽谷城,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生态德育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为视角,审思生态德育的内涵,从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等层面阐明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取向并提出对高校生态德育实践向度的崭新考量:即创建生态德育"泛在学习"环境、打造"开放互联"新格局、力促生态德育多元化发展及构建"纵横贯通式"生态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临城县立足依太行、接平原、基础差、欠发达的县情实际,聚焦绿色发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了以生态新城、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为内容的"大生态"格局,在太行山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驱动崛起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薄皮核桃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打造生态新城,在扩容提质、美化城乡中积淀发展大内涵  相似文献   

10.
谷城简介     
《党政干部论坛》2014,(9):F0002-F0002
谷城县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西南岸,素有“川陕咽喉”之称,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59万。谷城历史悠久,因先祖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植五谷而得名。谷城的循环经济发展被《人民日报》誉为“谷城模式”,新农村建设“五山模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俞正声、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先后来谷城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谷城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创新,扎实工作,着力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建强组织、建好队伍、培育人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谷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谷城探索的20多项创新工作被中央或省市推广,其中"一报告两评议"转化为中央"四项监督制度"之一,干部选任全程记实制度被写入党内监督条例,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肯定,巡访问事收入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眼光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生态文明风景线内涵丰富:以国际视野守好中俄蒙各民族的共同美好精神家园是思想武器;吸引外来资金,采取合理外贸外交政策是物质基础;睦邻友好、紧密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行动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李西连 《江淮》2012,(5):26-27
近年来利辛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打造生态利辛、绿色利辛和环保利辛,把一个皖北穷县打造成生态宜居、和谐共生的水乡绿园,淮上江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青海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率先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新高地,打造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青海样板。按照该《行动方案》,青海将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以及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将其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曹毅 《世纪桥》2013,(13):13-14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和价值认同的危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常州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必须以打造生态文化为基础,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生态知识和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树立生态消费观和生活方式以及优秀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才能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特色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6.
马里 《奋斗》2010,(2):13-14
<正>海林市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是全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县份之一。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牡丹江市委构筑"大牡丹江旅游集合区"的战略部署,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被评为全国特色魅力城市。2009年旅游人数  相似文献   

17.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谷城一中地处鄂西北南河与汉水交汇的谷城县城南端,被湖北省教育厅首批命名为重点高级中学。近年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校双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谷城一中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党委持之以恒地抓理论学习,树立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办学方针。严格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积极作表率,带动大家一起学,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坚持做到“五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爱岗爱校热情,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谷城职教中心在全校开展以"中国梦、强校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中国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余长虹 《学习月刊》2012,(20):42-43
近年来,谷城县通过构建理论宣讲的组织领导、制度管理、网络服务和人才保障等四大体系,充分发挥组织者、宣传者、宣讲者和实践者的职能作用,有力增强了理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为实干兴县、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持。谷城县委中心组先后被省委、市委表彰先进党委中心组,全县60多个基层党组织分别受到中央和省、市表彰。谷城县委宣传部总结撰写的理论创新成果构建民情上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